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腺病毒介导的KDR-HSV-tk系统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

发布时间:2017-08-28 18:47

  本文关键词:腺病毒介导的KDR-HSV-tk系统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KDR启动子 旁观者效应 HSV-tk 血管内皮细胞


【摘要】: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KDR-HSV-tk系统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杀效应。方法体外构建受KDR启动子和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调控并可表达HSV-tk基因的Ad KDR-HSV-tk和Ad CMV-HSV-tk,经293细胞包装、扩增后,分别感染表达KDR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不表达KDR的人鼻咽癌细胞CNE-2,建立HUVEC/tk及CNE-2/tk,观察丙氧鸟苷(GCV)处理后HUVEC杀伤率及旁观者效应。结果受感染的HUVEC和CNE-2细胞中均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在感染复数(MOI)为100的条件下,GCV浓度由0增至50 mg/L时含Ad KDRHSV-tk的HUVEC和CNE-2细胞存活率从100%分别降至(23.1±3.9)%和(69.8±3.1)%(P0.01);感染Ad CMV-HSV-tk的HUVEC和CNE-2细胞存活率从100%分别降至(13.9±2.9)%和(15.7±5.2)%(P0.05);HUVEC/tk细胞对GCV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亲代HUVEC细胞,HUVEC+HUVEC/tk混合细胞的生存率随HUVEC/tk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说明Ad KDR-HSV-tk/GCV系统不但能杀伤转染tk基因的HUVEC,也能杀伤未导入转染tk基因的HUVEC细胞,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腺病毒介导的KDR-HSV-tk/GCV系统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特异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为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耳鼻喉科;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关键词】KDR启动子 旁观者效应 HSV-tk 血管内皮细胞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50022)
【分类号】:R739.63
【正文快照】: HSV-TK丙氧乌苷(GCV)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自杀基因系统,虽在哺乳动物内具有高效的转录活性,但不具有肿瘤特异性,存在着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因此,如何提高TK基因的杀伤效率及增强其肿瘤杀伤的靶向性,是当前肿瘤基因疗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实验采用KDR启动子构建重组腺病毒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许文;陈小娥;;瘢痕疙瘩同位素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13年04期

2 崔永奇;耿沁;顾爱琴;朱淼鑫;孔韩卫;孙磊;刘蕾;闫明霞;姚明;;肺腺癌骨转移裸小鼠模型的建立及MicroCT观察[J];中国肺癌杂志;2013年09期

3 李海明;;动态增强MRI在卵巢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3年09期

4 李艳华;魏素菊;;凝血功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3年12期

5 王峗;柯飞;赵安芳;陈兰英;;自噬在癌症发生中的双重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2013年06期

6 王阁;李建;;重视影像学检查在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地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5期

7 Frédéric Biemar;Margaret Foti;;Global progress against cancer—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Cancer Biology & Medicine;2013年04期

8 Mahmoud ElHefnawi;Bangli Soliman;Nourhan Abu-Shahba;Marwa Amer;;An Integrative Meta-analysis of MicroRNA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Genomics,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2013年06期

9 Rui-An Wang;Zeng-Shan Li;Qing-Guo Yan;Xiu-Wu Bian;Yan-Qing Ding;Xiang Du;Bao-Cun Sun;Yun-Tian Sun;Xiang-Hong Zhang;;Resistance to apoptosis should not be taken as a hallmark of cancer[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4年02期

10 俞永康;官廷华;姜建青;;食管鳞癌中多基因表达的层次聚类分析[J];广东医学;2013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Xuejun Jiang;Zunzhen Zhang;;Sodium arsenite and arsenic trioxide differently affect the oxidative stress,genotoxicity and apoptosis in A549 cells:an implication for the paradoxical mechanism[A];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生物医药专题)论文集(下册,,墙报P25-P48)[C];2013年

2 刘敏霞;周可成;曹毅;;新的肺癌相关基因MCRS1病理生理功能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3环境污染及职业暴露与人类癌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王彩莲;;肺癌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机制及最新进展[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4 刘瑞;何姝霖;郑红刚;李卫东;花宝金;齐鑫;裴迎霞;张芸;;肺瘤平膏及其联合塞来昔布干预时间对Lewis肺癌小鼠不同肿瘤微环境中COX-2表达的影响[A];第一届青年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鑫鑫;SIRT1对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2 朱智能;FOXQ1介导TGF-β1/Smad信号通路调控膀胱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佘笑梅;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株Warburg效应的影响和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艾熙;非Smad通路在小鼠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闵江;结直肠癌中新的细胞亚群NCCC的分离与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玲;Rasfonin抗肿瘤活性评价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7 段晓品;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胶束在抗肿瘤转移及逆转肿瘤耐药中的应用[D];沈阳药科大学;2013年

8 杨梅;NAIF1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功能与机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傅佩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孙青;慢周期肿瘤细胞的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园园;吉西他滨衍生物SL-01对人乳腺癌的抑制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陈小慧;p53、p21、VEGF和CXCR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苏州大学;2013年

3 吴庭枫;A2B5~+/CD133~-与CD133~+/A2B5~-胶质瘤干细胞球表型特点及其移植瘤病理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王姗;复制选择性溶肿瘤腺病毒Adll-Tel-GFP在肺癌CTCs检测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3年

5 魏子程;EZH2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6 屠燕;IL-1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7 鲍美美;非洲防己碱抗人转移性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D];苏州大学;2013年

8 李婷婷;抗LAMP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D];延安大学;2013年

9 周鑫;烯醇化酶ENO1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EMT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10 王梦菡;ADD1基因多态(rs4963)与胃癌及肝癌易感性相关[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雨笙,吴宗贵,俞世强,马挺光,崔芳,汤朝武,汪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再给氧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02期

2 陈凯,张雁芳,汪海;阻断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功能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年05期

3 张莉,刘皋林;针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抗癌治疗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0期

4 ;蛋白激酶C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11期

5 范伟,卢丽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熊迎春,洪小平,陈泽斌,袁尚荣;黄芪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年10期

7 山丽梅;金城;张萍;赵艳玲;蔡光明;肖小河;汪海;;血管内皮细胞上嘌呤受体新亚型对血管张力的调节作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年01期

8 李孟彬;王为忠;李开宗;张洪伟;季刚;沈新;;建立猪血管内皮细胞对人血清适应的模型及其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10期

9 姚阳;李崇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αv整合素表达的影响[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8年04期

10 陈松姬;;中医药对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萍;祝光礼;;中医药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2 叶盛;张怀勤;林以诺;黄伟剑;张艳丽;邵小琳;;雷帕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杨宗城;;血管内皮细胞在烧伤早期脏器损害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郑怀恩;李大元;王俊茹;Martin Hauer-Jensen;;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放射防护作用的研究[A];全国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防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震;黄红林;;有机磷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6 王楠;吕欣;范传东;霍思维;张尚立;苗俊英;;二甲基亚砜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李震;黄红林;;有机磷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8 夏尊恩;李艳;汪明;;脱氢表雄酮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初步探索[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徐军;齐法莲;陈英剑;胡成进;;金芪降糖片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乔亮;陆树良;高见佳宏;郭静萍;优美香;尾乡贤;廖镇江;史济湘;;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A];全国烧伤早期处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刘云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张超群;范晓莉;尼莫地平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山东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 崔钊;感染时血小板为何减少[N];健康报;2007年

4 董德伍;体外反搏研究进入新阶段[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5 万同己;VC、VE对DM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廖福龙;用生物力药理学研究中药是一新领域[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孙宁华;苏大附一院血栓与止血研究获系列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西医内科 刘涓;别把小葱不当菜[N];保健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菊;血管内皮细胞的膜蛋白与乙酰胆碱靶标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2 张前;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血管内皮细胞调控机理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张莉;扰动剪切流场的体外模拟及其对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内皮下沉积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潘銮凤;血管内皮细胞FcγRs的表达及免疫复合物与FcγRs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2年

5 沈传陆;在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PDGF-B链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6 金鑫;飞燕草素葡萄糖苷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摄取利用及损伤保护效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7 王妍妍;OPG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8 梁敏;二羰基化合物对人类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9 俞世强;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机理及其保护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3年

10 玄红专;蜂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艳;尼古丁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平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余海霞;磁感应热疗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王佳婧;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中NLRP3及下游因子表达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唐坚清;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三维培养[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5 李权;丹参酮ⅡA、黄芪多糖及其配伍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朴虎国;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缺氧-再复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D];延边大学;2005年

7 代建军;活血化瘀中药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8 刘亮;活化巨噬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成血管作用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9 于敏;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的药理学特征及其相关蛋白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10 周羽;参麦保护家兔严重烫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8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748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9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