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雷珠单抗与贝伐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短期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08-30 17:41

  本文关键词:雷珠单抗与贝伐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短期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雷珠单抗 贝伐单抗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雷珠单抗(Ranibizumab)与贝伐单抗(Bevacizumab)治疗湿性ARMD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的是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2年7月至12月和3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确诊湿性ARMD的70例(70眼)病人,35例(35眼)给予IVB(Intravitreal Bevacizumab),一次1.25mg(0.05mL),35例(35眼)给予IVR(Intravitreal Ranibizumab),一次0.5mg(0.05mL),均为每月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个月,治疗结束后再随访3个月,,即共收集自基线以来的6个月内各观察点的记录资料。收集入选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病等基本情况,记录各自的基线BCVA,OCT测得的CMT。OCT还用于确定所有入选病人随访过程中均未接受过其它治疗。根据注射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两个治疗组,即Bevacizumab治疗组(B组)和Ranibizumab治疗组(R组)。又根据最终视力变化值(FVG)将两治疗组分为Bevacizumab视力提高组(Bevacizumab ImprovementGroup,BI组)、Bevacizumab视力下降组(Bevacizumab Diminution Group,BD组)和Ranibizumab视力提高组(Ranibizumab Improvement Group,RI组)、Ranibizumab视力下降组(Ranibizumab Diminution Group,RD组)。分析两种药物治疗湿性ARMD的短期疗效,并比较两治疗组患眼在治疗前与随访6个月时平均BCVA和CMT两项主要指标组内及组间的差异。同时比较不同药物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了70位病人的70例患眼,B组有35人(35眼),R组有35人(35眼)。两治疗组分别随访6个月,根据记录,B组与R组的平均BCVA(log MAR)分别从基线测量时的0.83±0.29和0.98±0.35提高到0.55±0.18和0.62±0.17,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出两治疗组内的P0.05,即两治疗组各自在平均BCVA变化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治疗组治疗后的BCV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采用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可得出两治疗组间比较的P0.05,即两治疗组在平均BCVA变化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平均BCVA变化幅度相近。OCT的观察结果显示,两治疗组CMT分别从基线测量时的(336.9±48.1)μm和(366.7±65.9)μm下降到(242.7±32.8)μm和(272.6±34.5)μm,独立样本t检验同样可得两治疗组内的P 0.05,即两治疗组各自在CMT变化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治疗组治疗后的CM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少。采用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同样可得出两治疗组间比较的P0.05,即两治疗组在CMT变化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治疗组在CMT上的变化幅度也是相近的。随访过程中发现IVB治疗组病人中有2例出现了轻度并发症(1例注射部位球结膜下出血,1例治疗后短暂性眼压升高),而IVR治疗组病人则均未出现并发症。两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治疗后短期内Ranibizumab治疗组比Bevacizumab治疗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低,治疗效果更安全。 结论:Bevacizumab或Ranibizumab均可有效地治疗湿性ARMD,且在功能和解剖上,即BCVA和CMT变化幅度上的作用效果相当。短期内Ranibizumab比Bevacizumab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治疗效果更安全。但是Bevacizumab或Ranibizumab治疗湿性ARMD具有个体差异性,年轻的、基线BCVA较差的病人治疗后效果更明显。年龄和基线BCVA是影响治疗后短期视力恢复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雷珠单抗 贝伐单抗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74.5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前言12-16
  • 材料和方法16-20
  • 1. 研究对象16
  • 1.1 入选标准16
  • 1.2 排除标准16
  • 2. 主要检查仪器及治疗药物16-17
  • 2.1 主要检查仪器16-17
  • 2.2 主要治疗药物17
  • 3. 检查项目17-18
  • 3.1 基本情况17
  • 3.2 治疗前主要的眼部检查指标的测量与记录17
  • 3.3 简要治疗经过17-18
  • 3.4 治疗方案18
  • 3.5 治疗后主要的眼部检查指标的测量与记录18
  • 4. 分组依据与数据处理方案18-20
  • 结果20-26
  • 1. 两治疗组各指标的统计结果20-21
  • 1.1 基本情况20
  • 1.2 BCVA 的变化20
  • 1.3 IOP 的变化20-21
  • 1.4 CMT 的变化21
  • 1.5 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1
  • 2. FVG 值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21-22
  • 2.1 FVG(Log MAR)与年龄及病程的相关性21-22
  • 2.2 FVG(LogMAR)与基线BCVA 及基线CMT 的相关性22
  • 3. 两治疗组各自的组内比较22-24
  • 3.1 两治疗组各自在病程及年龄的组内比较22-23
  • 3.2 两治疗组各自在基线 BCVA 及 CMT 的组内比较23
  • 3.3 两治疗组各自在治疗前后平均 BCVA 及 CMT 变化幅度的组内比较23-24
  • 4.两治疗组的组间比较24-26
  • 4.1 两治疗组在年龄及病程的组间比较24
  • 4.2 两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平均 BCVA 及 CMT 变化幅度的组间比较24
  • 4.3 两治疗组在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比较24-26
  • 讨论26-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44
  • 综述44-71
  • 参考文献60-71
  • 附录71-74
  • 致谢74-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玉环;赵全良;萨茹拉;;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01期

2 Ian J Constable;Ian L McAllister;Timothy Isaacs;;Comparison of visual acuity outcomes between ranibizumab and bevacizumab treatment in 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2011年01期

3 张翠薇;莫劲松;刘旭阳;陈青山;;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3年08期

4 刘晓娟;吴星伟;;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的并发症[J];眼科研究;2010年06期

5 高峨嵋;徐建明;;VEGF靶向药Avastin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6年05期

6 胡艳玲;史爱欣;傅得兴;胡欣;;哌加他尼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07期



本文编号:760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760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5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