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特发性声带麻痹患者环杓后肌肌纤维形态观察

发布时间:2017-09-04 06:26

  本文关键词:特发性声带麻痹患者环杓后肌肌纤维形态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特发性声带麻痹 环杓后肌 肌纤维形态


【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声带麻痹患者环杓后肌肌纤维形态变化规律,为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39例声带麻痹患者分成特发性声带麻痹组(特发组,n=16)及创伤性声带麻痹组(创伤组,n=23),二组根据病程再分别分为三个亚组:0.5~1年组(分别为5例及7例)、1~2年组(分别为5例及10例)、2年组(分别为6例及6例),分别取各组患侧的部分环杓后肌;另取5例正常人环杓后肌为正常对照组;行masson三色染色法染色,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环杓后肌相对肌肉截面积和胶原相对截面积的变化,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随着病程延长,特发性声带麻痹组环杓后肌的肌纤维细胞逐渐萎缩,截面积减小,胶原纤维细胞逐渐增加,胶原纤维截面积增加;肌肉截面积/胶原截面积比率逐渐下降,以0.5~1年组的截面积比下降最为明显;各亚组环杓后肌相对截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胶原相对截面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2年组和1~2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特发组与创伤组相同时间段亚组环杓后肌和胶原纤维截面积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特发组有的病例尽管病程长达10年,但环杓后肌萎缩纤维化并不严重,而有的病例虽然病程仅1.5年,但肌肉萎缩却非常明显,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结论特发性声带麻痹患者病程半年以上者,环杓后肌肌肉截面积与胶原截面积比下降明显,故对于保守治疗半年以上声嘶无改善者,可考虑尽快行喉返神经修复术(1年内);对于病程较长者(2年),部分病例可能仍存在进行神经修复的肌肉形态学基础。
【作者单位】: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关键词】特发性声带麻痹 环杓后肌 肌纤维形态
【分类号】:R767.4
【正文快照】: 特发性声带麻痹(idiopathic vocal cord paralys-is,IVCP)指在进行一系列检查排除手术创伤(如甲状腺手术等)、外伤、肿瘤、脑部疾病、全身系统疾病等引起的声带麻痹后,仍无法明确发病原因的单侧或双侧声带麻痹;Toutounchi等[1]报道特发性声带麻痹约占声带麻痹患者的31.11%。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剑,倪道凤;病毒感染后迷走神经病在耳鼻咽喉科表现[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年05期

2 牛燕燕;倪道凤;;155例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薇;张铁英;;特发性声带麻痹20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2年10期

2 洪剑霞;;声带麻痹的临床研究[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78年03期

3 孙献军,汤圣雄;单侧声带麻痹76例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6期

4 温武,周水淼,李兆基,杨心清,耿丽萍,徐光;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及预后[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0年01期

5 雷巧玲,黄裕新,闻勤生,赵保民;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并发声带麻痹1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6 覃文格;单侧声带麻痹的治疗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关德增,刘琼,何华,廖金红,叶贵雄,关绍贤;声带麻痹的影像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年02期

8 温武,周水淼,杨心青,沈小华,孙广滨,耿丽萍;自体脂肪声带内注射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年04期

9 伍启刚,戴熙善,李菊;老年单侧声带麻痹病因分析(附51例报告)[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年09期

10 班春隆,覃继新;中老年人声带麻痹31例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旋;汤建国;;15例单侧医源性声带麻痹的临床分析[A];2006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邵同洲;;声带麻痹30例分析[A];2006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杨智云;;声带麻痹影像诊断思路[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王伟;郑宏良;陈世彩;陈东辉;李孟;李燕;李玎;;单侧声带麻痹的动态喉镜视感知评分表的建立及声带麻痹的功能评价[A];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周怀恩;慈军;管骅;方英;;声带麻痹原因分析和治疗方法的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会议、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吴红敏;郑宏良;王伟;;晚期症状性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嗓音客观评估[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泽卿;程友;黄金中;程向荣;王天友;周玫;王秋萍;;经环甲间隙自体阔筋膜加脂肪声带注射矫治单侧声带麻痹[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8 陈世彩;郑宏良;周水淼;温武;李兆基;张速勤;刘锋;周蓉珏;;单侧声带麻痹自体脂肪注射疗效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9 赵汉学;朱强;王振常;;高频超声与喉镜诊断声带麻痹的对照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温武;孙碧峰;刘畅;张明星;周水淼;;可调式钛钉植入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实验及临床初步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主任医师:吕斌;声带麻痹是一种什么病[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2 徐冠杰;保护好您的嗓子[N];健康报;2004年

3 何佳颐;声带麻痹怎样治疗?[N];健康时报;2004年

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奥博 秦永;声带麻痹 病因有三[N];家庭医生报;2009年

5 张超群 范晓莉;P物质用于治疗声带麻痹[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冯大夫;声音嘶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医院 赵启明;哪些常见疾病会引起声音嘶哑[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8 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刘蓬;声嘶原因多[N];广东科技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宏良;声带麻痹的神经修复治疗[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玎;动态喉镜对晚期症状性单侧声带麻痹的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2 邹贵龙;单侧神经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分析及动态喉镜记波扫描评估[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3 方锐;丝裂霉素和几丁糖预防CO_2激光声带切除术后声带粘连的比较[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4 施雅丹;病理性噪音起音声学特征分析及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9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789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2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