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体内血液组分的异常变化特点

发布时间:2017-09-11 01:27

  本文关键词: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体内血液组分的异常变化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视网膜色素变性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常规检测


【摘要】:目的了解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体内各血液组分的变化情况,为探寻其发病机理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序列病例研究方法,纳入临床确诊为原发性RP患者119例,正常人对照组150例,按盲法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血液样本的血常规检查,并分别行RP组和正常组比较。结果在RP患者体内,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54±1.94)%、(55.89±9.02%)%、(0.30±0.40)%,单核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宽度分别为(0.42±0.16)×109L-1、(144.29±16.46)g·L-1、(88.23±5.21)f L、(30.30±2.00)pg、(12.80±0.80)%、(12.5±4.9)f L,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比积分别为(34.09±8.18)%、(2.20±0.61)×109L-1、(0.10±0.09)×109L-1、(0.01±0.02)×109L-1、(4.82±0.46)×1012L-1、(228.20±51.13)×109L-1、(10.30±1.26)f L、0.23±0.05,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均为P0.05)。余下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P患者体内血液各组分存在异常变化,提示其发病机理可能与血液成分动态变化有关。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常规检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81271046)~~
【分类号】:R774.1
【正文快照】: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遗传性眼底病。据估计,目前全世界超过一百万人罹患此病[1],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眼病之一。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明确,但遗传倾向明显,方式多样[2]。在针对RP发病机制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RP患者的血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淑华,倪云,高卫平,赵春;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1999年01期

2 古继红;视网膜色素变性与血管内皮──血小板功能变化[J];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雪锋;范文茂;庞军刚;江志平;唐良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4年24期

2 殷人麟;蒋廷波;薛枫;何志松;;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关系[J];临床荟萃;2014年02期

3 李瑞珍;刘志科;李会珍;孙玉倩;潘耀谦;;用特殊染色对兔肝球虫的不同形态及肝脏病变的观察[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年01期

4 周晨;王星;金明超;任春云;郭希超;;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年04期

5 谢辉;叶猛;陈佳Oz;吕磊;袁凯;张纪蔚;张岚;;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患者足部动脉弓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10期

6 成海霞;闵令通;吕旭东;段会龙;;A Context-Aware Medical Instant Message Middleware[J];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2015年01期

7 吴洪洲;陈博;刘强;;MPV与NSTEMI、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分布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5年22期

8 卢携弟;吕艳琼;;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24期

9 李月平;史冬梅;赵迎新;周玉杰;;非糖尿病、非肥胖、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年01期

10 朱巧;郭丽君;;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医眼科学[A];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哲;夜明颗粒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感光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王瑞玲;夜明颗粒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感光细胞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贾爰;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肢端病变一家系致病基因筛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樊晓瑞;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与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王红民;耳穴贴压法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闪光诱发电位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苏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4 殷人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4年

5 李涛;邓老冠心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小板平均容积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郎立国;平均血小板容积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4年

7 关杰;临床实验室监测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法学评价[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8 叶晓红;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郑磊;平均血小板体积联合Grace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后评估[D];吉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赖世隆,王奇,丘梅清,梁伟雄,谭芬来,谢红,秦莉莉;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浆TXA_2、PGI_2水平与微循环观察及其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学报;1990年06期

2 宋建新;赵华月;封增凯;;TXA_2、PGI_2在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敏,傅俊江,李麓芸;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0年06期

2 刘晓军,柴建华;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的临床前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2000年02期

3 横山利幸他;曲成业;;视网膜色素变性症[J];疼痛;2000年04期

4 马晓晔;视网膜色素变性光传递过程中相关基因研究[J];眼科研究;2001年03期

5 崔云,王立,赵堪兴;X性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1年01期

6 胡劲,涂巍,滕云;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1年03期

7 付群,杨尊之,毕毅敏;异体组织埋藏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对视力和眼底荧光造影变化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8 阎泽英;半侧性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1年02期

9 梁丽娜,庄曾渊;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1年04期

10 王乐今,于宁,王黎明;眼底有色素和无色素沉积患者并存的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庄曾渊;;色素变性方治疗特殊类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体会[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谭涵宇;王芬;彭清华;李海中;;中西医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夏小平;田东华;宋国祥;唐香成;;中西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谢汉兴;彭清冬;;中医药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观察及其对眼电生理的影响[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5 罗萍;彭清华;廖泉清;;无色素型视网膜色素变性17例临床分析[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6 庞荣;;中医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观察[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彭抿;彭清华;李建超;彭波;;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医药文献研究[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刘旭阳;郭力恒;魏红;王云;闫乃红;杨巧娜;周晓敏;蔡素萍;;非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唐仕波;罗燕;孟晶;胡洁;朱晓波;邱观婷;张淳;丁小燕;;视网膜色素变性能治疗吗?[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王沙燕;胡玉华;徐志勇;张阮章;黄小菊;陈璐;;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 张健;何谓视网膜色素变性[N];大众卫生报;2002年

2 卫红;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获突破[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3 云祥;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有新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4 记者 陆健 通讯员 高孟;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获新进展[N];光明日报;2014年

5 根据眼科专家石浔接听热线整理;视网膜色素变性有没好的治疗办法[N];家庭医生报;2005年

6 本报特约通讯员 刘坚;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针灸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张子平;视网膜色素变性应终身服药[N];大众卫生报;2001年

8 蒋月荣;免费为患者检测致病基因突变[N];科技日报;2005年

9 日闻;绿藻基因成功治疗失明鼠[N];医药经济报;2008年

10 刘燕玲;手术逆转眼底病[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朝晖;两个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袁松涛;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真核表达[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3 陆莎莎;两个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基因连锁定位和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4 霍冬梅;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体内分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5 贾爰;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肢端病变一家系致病基因筛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6 刘晓文;视网膜色素变性/Usher综合征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韩菲;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散发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筛查与临床表型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8 王瑞玲;夜明颗粒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感光细胞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孔珊珊;关于Dlicl基因在小鼠视网膜色素变性中的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10 公小蕾;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三个家系基因突变筛查[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亮;两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基因突变检测及定位[D];中南大学;2008年

2 闫果林;一种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致病基因的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3 陈大颖;中西医结合针药并用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刘伟;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病基因的筛查[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5 陶涛;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机制及金纳多的治疗作用[D];青岛大学;2006年

6 汤锦菲;青少年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董玉萍;四种基因多态性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马润清;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锥杆细胞同源盒基因突变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2年

9 魏玮;视网膜色素变性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的表现[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白鹏;电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27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827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a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