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gt-小柳—原田病眼前后节病变相关临床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8 03:25
本文关键词:Vogt-小柳—原田病眼前后节病变相关临床特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Vogt-小柳-原田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超声生物显微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皮质激素
【摘要】:目的:观察Vogt-小柳-原田病(VKH)急性期眼前节组织形态改变特点,及其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变化并与眼后节病变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评估与本病复发相关的因素。 方法:对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河北省医大二院眼科诊断为VKH急性期的13例患者26只眼,收入院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足量足疗程泼尼松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14天、30天、12周、32周)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并于治疗前与32周行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与分析。其中对UBM所得眼前节各参数进行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比较。根据治疗前运用裂隙灯观察有或无前部玻璃体浑浊分为两组,比较前节形态组织变化的差异。并且根据治疗前各检查结果评估与本病复发相关的因素。 结果:26眼治疗前FFA检查均表现为后极部大小不一视网膜多发性盘状脱离,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均未见明显房水细胞、角膜后沉着物及虹膜改变,8眼可见前部玻璃体存在细小尘状及絮状浑浊。UBM检查示26眼均有睫状体肿胀、睫状突肿大及位置前旋、前房轴深变浅、房角开放度减小。测量的睫状突突起高度:T值均值为1.55±0.13mm,测量睫状突位置值:A角均值为72.05±7.80°,B角均值为52.16±9.00°,前房轴深(ACD)均值为2.56±0.29mm,房角开放度数(AA500)均值21.84±7.35°。随着治疗后炎症的消退,A角、B角、前房轴深、房角开放度数均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大,而T值呈减小趋势。治疗后14天UBM检查示26眼T值均值为1.36±0.08mm,A角均值为87.42±6.63°,B角均值为66.37±8.60°,ACD均值为2.78±0.11mm,AA500均值32.04±6.12°,与治疗前、治疗后3天均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治疗后30天,12周、32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节各组织形态于治疗后14天基本恢复。 治疗前UBM检查示其中20眼有程度不等的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脱离高度的均值为99.54±101.14μm。OCT检查显示多发限局性视网膜脱离,脱离的高度均值为633.92±389.05μm。出现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的20眼的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高度与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高度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5)。 治疗后30天,OCT检查示26眼(100%)视网膜完全复位且视网膜下液消失。最佳矫正视力与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 此外4眼在治疗前行UBM检查时发现睫状突囊肿。囊肿的横径为927.52±246.71μm,纵径为487.64±156.43μm.在治疗后32周4眼囊肿均存在但体积明显减小,横径为515±97.64μm,纵径为254.36±78.52μm。 8眼于治疗前行裂隙灯检查可见前部玻璃体存在细小尘状及絮状浑浊同时行UBM检查时可见玻璃体基底部点状或条状不均匀回声,所测得T值、A角、B角、睫状体脱离高度与未出现玻璃体基底部不均匀回声18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8眼测得T值、睫状体脱离高度较18眼大,A角、B角较10眼小。而ACD、AA50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2周再次行UBM检查示玻璃体基底部点状或条状不均匀回声较前减弱或消失。 其中5例患者10只眼治疗过程中于后极部病变治愈后出现眼前部炎症的复发。在治疗过程中与前节炎症复发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治疗前病程(发病到治疗时间)(P=0.000),初矫正视力差(P=0.002),睫状体与前部脉络膜脱离范围(P=0.000),睫状体与前部脉络膜脱离高度(P=0.000),治疗中出现典型晚霞状眼底(P=0.003),,并发症(P=0.004)。而发病年龄(P=0.253),性别(P=0.217),前驱症状(P=0.276)与疾病复发无相关性。 结论: 1VKH急性期运用裂隙灯观察前房无明显炎性反应却可运用UBM检查发现前房深度变浅、房角开放度数减小、睫状体肿胀、睫状突肿胀增大、睫状突位置前旋,部分眼出现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睫状体囊肿与玻璃体基底部可见点状或条状炎性渗出物。并且在治疗后14天前节组织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有前部玻璃体浑浊的眼表现更为显著睫状体肿胀和睫状突位置的改变。 2VKH急性期脉络膜炎性渗出液向内蓄积在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向外可蓄积在脉络膜上腔及睫状体上腔产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二者有明显相关性。大剂量激素治疗中眼前节组织病变的恢复早于眼后节组织,眼前节病变不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 3VKH急性期眼前节UBM检查为认识该病眼前节病变提供可靠技术手段,并与OCT及FFA的联合应用能正确、客观的显示疾病从眼后节到前节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及发生顺序。 4VKH急性期及时给予足量足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多数效果满意,本临床研究前节炎症复发相关因素可为治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制定针对个体的治疗方案,防止病情迁延复发。
【关键词】:Vogt-小柳-原田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超声生物显微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皮质激素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3.9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0
- 英文缩写10-11
- 前言11-12
- 材料与方法12-16
- 结果16-20
- 附图20-27
- 附表27-32
- 讨论32-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2
- 综述 Vogt-小柳-原田病临床研究现状42-55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 个人简历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志雄,吴国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对原田病急性期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作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4年05期
2 王适宜;任珏;;超声生物显微镜及其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10期
3 王少程;葛庆曼;郑曰忠;;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7年02期
4 李毅斌;郝琳娜;陈长喜;顼晓琳;王鑫;张莉;;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对急性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黄斑区的观察[J];眼科;2010年04期
5 陈玲,杨培增,周红颜,黄祥坤,钟晖,谢楚芳;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和FasL mRNA的表达[J];中华眼科杂志;2004年08期
6 杨文利,刘磊,李雪非,王景昭;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正常人眼前节结构的初步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1997年02期
7 张美芬,邱长春,胡天圣;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与HLA-DRB基因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王红,杨培增,钟华红,周红颜,李芬芳,傅涛,黄祥坤,钟晖;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漏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年11期
本文编号:873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8731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