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图像分析及与视力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图像分析及与视力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特发性黄斑前膜 黄斑部视网膜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摘要】:目的: 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CT)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形态特征,测量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其与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探讨频域OCT对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患者152例(162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1例(占25%),女性患者121例(占75%),平均年龄(59.22±13.06)岁。全部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彩照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检查参数为:轴向分辨率5μm,横向分辨率20μ m,扫描深度2mm,扫描长度一般为6mm,随黄斑厚度而调整,以黄斑区为中心进行垂直及水平方向的线性扫描,垂直方向自下向上,水平方向自左向右,OCT显示器可于1秒内自动显示扫描图像,将最清晰的图像储存于计算机,并用Macular Thickness分析软件进行九分区模式分析。IERM的OCT图像特征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光带。应用3D-OCT自带分析软件进行九分区的自动分析,记录所有患者黄斑区以中心凹1mm为直径的视网膜厚度。 结果: 根据OCT图像观察黄斑中心凹形态特征,将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患者152例(162眼)分为5组:黄斑中心凹形态正常者33眼,板层裂孔者22眼,假性黄斑裂孔者20眼,弥漫水肿者61眼,囊样水肿者26眼:根据感光细胞(IS/OS)完整情况将IERM患者分为2组:感光细胞完整组94眼,感光细胞不完整组68眼。黄斑区以中心凹1mm为直径的视网膜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形态正常者(237.55±23.15)um,0.84±0.15,板层裂孔者(210.18±31.40)um,0.60±0.14,假性黄斑裂孔者(255.40±28.60)um,0.61±0.17,弥漫水肿者(381.13±83.01)um,0.43±0.16,囊样水肿者(395.85±78.17)um,0.29±0.19。感光细胞完整组(264.31±47.11)um,0.72±0.26,感光细胞不完整组(409.01±69.34)um,0.20±0.20。全部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厚度进行相关分析,表1示二者显著负相关(P0.01,r=-0.51),即黄斑中心凹越厚视力越差。感光细胞完整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低于不完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光细胞完整组的视力好于不完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频域OCT能直观地观察IERM患者黄斑部的形态,定量检测IERM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大量而准确的视网膜信息,为特发性黄斑前膜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关键词】: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特发性黄斑前膜 黄斑部视网膜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4.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中英文~.略词表8-9
- 第1章 引言9-11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1-14
- 2.1 病例选择11
- 2.2 仪器设备11
- 2.3 检查方法11-13
- 2.4 统计学方法13-14
- 第3章 结果14-18
- 3.1 视力检查14
- 3.2 眼底检查14
- 3.3 OCT检查14-18
- 3.3.1 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17
- 3.3.2 IS/OS完整组和不完整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17-18
- 第4章 讨论18-24
- 4.1 OCT使用原理和发展18
- 4.2 本课题OCT的研究18-19
- 4.3 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发病机制19-20
- 4.4 频域OCT与FFA在IERM应用中的比较20-21
- 4.5 IERM的治疗21-24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24-25
- 5.1 结论24
- 5.2 展望24-25
- 致谢25-26
- 参考文献26-2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29-30
- 综述30-36
- 参考文献34-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聪;徐永宁;王雅娜;胡勇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特发性黄斑前膜分期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07期
2 杨璐;贾亚丁;;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年08期
3 黄晓波;邹海东;;特发性黄斑前膜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眼科新进展;2008年10期
4 倪宁华;梅妍;杨晓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引导下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疗效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5 胡敏;梁西就;;常规体检人群中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相关因素[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年07期
6 王凤华,李彬,李宁东,王光璐,熊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J];眼科研究;2003年03期
7 张少冲,冷云霞,佘洁婷,李松峰;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手术效果及评价[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年08期
8 王丽丽;杜善双;薛晓辉;朱忠桥;潘爱珠;王睿;;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疗效评价[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1期
9 梁先军;杨雪艳;叶静;何锦贤;曾胜;;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特发性黄斑前膜诊治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04期
10 周正申;孙静芬;;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特发性黄斑前膜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丽丽;杜善双;朱忠桥;薛晓辉;潘爱珠;;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后疗效分析[A];西部地区眼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段欣荣;熊颖;刘宁朴;魏文斌;刘武;汪东生;王宁利;;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临床观察[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方肖云;陈芝清;翁燕;苏兆安;姜节凯;;年轻人特发性黄斑前膜特征及玻璃体手术疗效[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许超;沈玲;任燕领;;低浓度C3F8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观察[A];河南省五官科专科护士培养及岗位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伍莎莎;MP-1微视野计在评价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视功能变化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邱研;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图像分析及与视力的关系[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2 杨璐;特发性黄斑前膜黄斑视功能的临床观察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何美芹;特发性黄斑前膜危险因素及黄斑区结构和功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98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89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