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突聋中感音性聋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04:21

  本文关键词: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突聋中感音性聋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鼓室注射地塞米松 感音性聋 突聋


【摘要】: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鼓室注射联合药物作为初始治疗对突聋患者中感音性聋的临床疗效。 材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及分组:选取突聋患者(按2005年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69例,同时符合以下入组条件:1、发病2周内就诊;2、年龄<60岁;3、之前未接受任何治疗;4、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及听性脑干反应测听(ABR)提示诊断为感音性聋。按患者意愿分为三组:局部激素治疗组(简称局部治疗组)20例,全身激素治疗组(简称全身治疗组)22例,局部和全身激素联合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27例。 治疗方法:局部治疗组患者行鼓膜穿刺注入地塞米松1ml,隔日注射1次,6次为1个疗程。全身治疗组患者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mg,,始用3天,每3天递减5mg,共用12天。联合治疗组即上述两种方法同时应用。三组同时辅以全身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天。 资料收集:每个疗程结束后2天重复测试纯音听阈。获取纯音听阈500、1000、2000、4000Hz均值(PTA),治疗前、1个疗程结束后(第14天)、2个疗程结束后(第28天)共3次,比较三组的疗效。 疗效评估按照2005年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标准。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比较计数资料的率、构成比用交叉表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所有数据运算均在SPSS18.0软件上进行。 结果: 1、治疗结束后,局部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述两组与全身治疗组的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局部治疗组(60%)与联合治疗组的显效率(51.9%)明显高于全身治疗组(22.7%)。局部治疗组、全身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0%、68.2%、85.2%,三组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局部治疗组的有效率(75.0%)与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7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上述两组与全身治疗组的有效率(4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1个疗程结束时局部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全身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三组有效率分别与第1个疗程结束后相比均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三组中PTA≤70dB患者治疗后PTA下降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PTA>70dB患者治疗后PTA的下降值,局部治疗组(29.8dB)与联合治疗组(28.7dB)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身治疗组(17.8dB)明显低于上述两组(P<0.05)。 结论: 1、初期治疗突聋中感音性聋患者,激素鼓室给药比全身使用提高听力更为显著,并且,两种给药方式联合使用并不能增加疗效。 2、对于突聋中感音性聋患者来说,激素鼓室给药比全身给药起效更快。治疗2个疗程比治疗1个疗程有效率仍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1个疗程后可以对听力恢复作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3、对于重度、极重度(PTA>70dB)患者,建议早期积极采用鼓室灌注激素。
【关键词】:鼓室注射地塞米松 感音性聋 突聋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64.43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3
  • 材料与方法13-15
  • 结果15-19
  • 讨论19-21
  • 结论21-22
  • 参考文献22-24
  • 综述24-30
  • 参考文献28-30
  • 研究生学习期间完成的论文及成果30-31
  • 附录31-35
  • 致谢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梅;外淋巴瘘的病因、诊断与治疗[J];华夏医学;2002年02期

2 王钦;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分析[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刘飞,胡连生,李忠卓,金玉梅,石钟坤,张铁民;泻火治聋冲剂治疗光化学诱导法所致突发性聋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6期

4 王彭;利多卡因与金纳多治疗突聋的疗效比较[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1期

5 张桂秀;;突聋袭来[J];药物与人;2006年03期

6 汤桂茹;;32例特发性突聋的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22期

7 徐先荣,尹江疆,陈军,龚维熙,张断东,张扬,叶涛;甘油对突发性聋的治疗作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0年02期

8 甘静,鲁小平,付长顺;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J];中国厂矿医学;1997年05期

9 Steinert R;张绪纲;;突聋新论——综述[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88年06期

10 刘素芬,郭领;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凯亮;;肠溶脉血康胶囊治疗突聋疗效分析[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素琴;;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难治性特发性突聋临床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赵月星;;升降散加味治疗突聋实录[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4 贾艳秋;;鼓室注射利多卡因治疗耳鸣40耳疗效观察[A];第二十二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五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5 武文明;李为民;冯勃;于飞;刘明波;刘军;韩东一;;甲强龙鼓室内注射辅助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6 刁明芳;顾丽萍;孙建军;;心理因素在突聋发病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7 王胜利;计学理;刘建功;曹立新;;鼓室注射~(99m)锝核素显像对耳咽管疾病的诊断[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冯红云;孙建军;;鼓室注射用地塞米松原位凝胶剂的跨膜释放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9 李晓丹;姒惠;韩晶;;突发性聋血液流变学检测与分析[A];2003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区永康;;内耳膜迷路积水与内耳眩晕疾病[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辉杰;鼓室注射庆大霉素治眩晕[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蒋子栋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耳聋、耳鸣、眩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突发性耳聋 治疗指南缺失[N];健康报;2009年

3 鼓楼医院 佘万东 柳辉艳;鼓室灌注激素对抗突发性耳聋[N];大众卫生报;2009年

4 李新萍;国内首例振动声桥植入术成功实施[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张长胜 陈翊 李天霞;“冠军夫妻”:跳伞情缘[N];中国国防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颖;别让高压生活把你变聋了[N];科技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金金 实习记者 胡珉琪;国产“人工耳蜗”:快上还是谨慎[N];北京科技报;2010年

8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邢宏义;突发耳聋一周内治疗 八成患者可恢复听力[N];健康报;2010年

9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杨仕明;突发性耳聋分型治疗更有效[N];健康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董小琴;TLR4抗体对Hsp70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中表达的干预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陈钢;经圆窗治疗内耳疾病的地塞米松耳腔给药系统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彭桂原;针刺对气虚血瘀证突聋疗效观察及修复Corti器损伤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张毅博;庆大霉素鼓室内注射后在脑干前庭与听觉中枢的分布和损伤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俊煊;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主观性耳鸣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D];汕头大学;2011年

2 罗琴;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突聋中感音性聋的临床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3 孙霞玲;鼓室注药治疗难治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周长明;突发性聋及其耳聋程度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D];延安大学;2013年

5 王亚林;不同浓度类固醇激素鼓室给药后在豚鼠血浆和外淋巴液中的代谢[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6 吕丽;突发性耳聋患者人格、情绪特征及生物反馈治疗效果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家荔;听觉多频稳态诱发反应在突聋诊断中的运用及其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丽娜;突发性耳聋76例回顾性病例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9 余亚芳;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对突聋疗效的预测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10 刘立峰;突发性聋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8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998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2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