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虚拟筛选 多胺类化合物 HepG2
【摘要】:肝癌(Liver Cancer),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在我国排第二位,世界排第三位,已成为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能干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功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和(或)凋亡的功能。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已成为抗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新热点。本文对一系列天然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作用、优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作用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体外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1.建立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虚拟筛选方法从蛋白质晶体数据库PDB中选取与防治肿瘤有关的两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类型HDAC2和HDAC8的受体模型。通过查阅文献搜集,或者进行母核的衍生物设计,共得到369个化合物结构作为配体库,其中木脂素类化合物345个,多胺类化合物28个,已上市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3个。用Sybyl-X2.0软件将两个受体与配体库进行分子对接试验。通过打分及分子对接模式图综合考虑,最终确定了6个多胺类衍生物作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活性化合物,进行下一步的合成制备。2.筛选出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作用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得到席夫碱反应后再还原的总路线,然后不断的试验原料药比例、保护气体选择、回流溶剂选择、反应温度设置、反应时长设置等各项条件,筛选出了以胱胺盐酸盐和精胺为原料,通过第一步分别与对羟基苯甲醛、呋喃甲醛、吡咯甲醛的席夫碱反应,生成的亚胺在第二步被硼氢化钠还原,最后分离提纯的合成方法,制备出了6个以胱胺和精胺为母核的多胺类化合物。3.完了合成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作用化合物的结构确证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质谱等光谱学方法,通过对合成的6个化合物的波谱进行解析,确证结构分别为N,N’-(二硫基-2,1-二乙基)双(4-羟基苯甲胺),N,N’-(二硫基-2,1-二乙基)双(2-呋喃甲胺),N,N’-(二硫基-2,1-二乙基)双(2-吡咯甲胺),1,16,-2-(4-羟基苯基)-2,6,11,15-四氮杂十六烷,1,16,-2-(2-呋喃)-2,6,11,15-四氮杂十六烷,1,16,-2-(2-吡咯)-2,6,11,15-四氮杂十六烷。4.进行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作用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抑制作用试验采用MTT法,以5-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通过合成的6个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抑制作用试验,筛选出了最佳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化合物为N,N’-(二硫基-2,1-二乙基)双(2-吡咯甲胺),且从抑制率和IC50等数据可判断其活性略优于5-氟尿嘧啶。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虚拟筛选 多胺类化合物 HepG2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英文缩写索引11-12
- 1 绪论12-20
- 1.1 引言12
- 1.2 肝癌的治疗现状12-14
- 1.2.1 影响肝癌疗效的原因12-13
- 1.2.2 临床上治疗肝癌的方法13-14
- 1.3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14-17
- 1.3.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分类15-16
- 1.3.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肿瘤机制16
- 1.3.3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现状16-17
- 1.4 木脂素类化合物与抗肿瘤的关系17
- 1.5 多胺类化合物与抗肿瘤的关系17
- 1.6 本章小结17-20
- 2 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物质的虚拟筛选20-34
- 2.1 虚拟筛选的流程20
- 2.1.1 受体的准备20
- 2.1.2 配体库的建立20
- 2.1.3 分子对接20
- 2.1.4 筛选目标化合物20
- 2.2 材料与方法20-22
- 2.2.1 软件,硬件的准备20
- 2.2.2 受体的准备20-21
- 2.2.3 构建配体库21-22
- 2.2.4 分子对接试验22
- 2.2.5 评价方法22
- 2.3 结果与分析22-32
- 2.3.1 筛选结果22-28
- 2.3.2 受体与配体对接模式分析28-32
- 2.4 结论与讨论32-34
- 3 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34-41
- 3.1 多胺类化合物合成路线设计34
- 3.2 多胺类化合物的制备34-39
-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34-35
- 3.2.2 胱胺的制备35-36
- 3.2.3 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36-39
- 3.3 结果与分析39-40
- 3.3.1 合成制备结果39
- 3.3.2 制备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39-40
- 3.4 结论与讨论40-41
- 4 结构确证41-56
- 4.1 材料与方法41-43
- 4.1.1 材料41-42
- 4.1.2 实验方法42-43
- 4.2 结果与分析43-55
- 4.2.1 N,N’-(二硫基-2,1-二乙基)双(4-羟基苯甲胺)的结构确证43-45
- 4.2.2 N,N’-(二硫基-2,1-二乙基)双(2-呋喃甲胺)的结构确证45-47
- 4.2.3 N,N’-(二硫基-2,1-二乙基)双(2-吡咯甲胺)的结构确证47-49
- 4.2.4 1,16,2(4-羟基苯基)-2,6,11,15-四氮杂十六烷的结构确证49-51
- 4.2.5 1,16,2(2-呋喃)-2,6,11,15-四氮杂十六烷的结构确证51-53
- 4.2.6 1,16,2(2-吡咯)-2,6,11,15-四氮杂十六烷的结构确证53-55
- 4.3 结论与讨论55-56
- 5 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体外抑制作用试验56-70
- 5.1 实验材料与试剂56-57
- 5.1.1 材料56
- 5.1.2 培养基,药物的配制56-57
- 5.2 实验方法57-58
- 5.2.1 细胞解冻与培养57
- 5.2.2 细胞传代57
- 5.2.3 细胞冻存57-58
- 5.3 MTT实验58-70
- 5.3.1 筛选化合物作用浓度58-62
- 5.3.1.1 实验分组58
- 5.3.1.2 实验步骤58-59
- 5.3.1.3 结果与分析59-62
- 5.3.1.4 结论与讨论62
- 5.3.2 测6个化合物和阳性药物 5-氟尿嘧啶(5-FU)对HepG2细胞在24h,,48,72h下的抑制率62-70
- 5.3.2.1 实验分组62
- 5.3.2.2 实验步骤62-63
- 5.3.2.3 结果与分析63-67
- 5.3.2.4 结论与讨论67-70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70-72
- 6.1 全文总结70-71
- 6.2 展望71-72
- 致谢72-74
- 参考文献74-78
- 附录78-90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瑞铭;沈鼎武;;三系人肝癌细胞体外长期培养后仍保持人肝癌的相关特性[J];细胞生物学杂志;1989年01期
2 齐连君,王执民,张洪新,郭卫平,倪代会;加热对人肝癌细胞-7721生长规律的影响[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年05期
3 王小平,刘彦仿,杨守京,孙玉静;不同人肝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动态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0年05期
4 程中,欧小红,匡安仁;人肝癌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研究及临床意义[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年06期
5 朱惠明,蔡筱彦,黄勋,顾红祥,王立生;凋亡素基因治疗系统对人肝癌细胞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3年09期
6 杨大国,邓欣,李知玉,聂广,乐晓华,单万水;正肝方药物血清诱导人肝癌细胞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2期
7 董良;黄玲珍;孙海英;陈彦田;沈阳;肖登明;齐瀚实;;极低频磁场诱导人肝癌细胞的凋亡(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5期
8 戴锴;田德英;;瘦素促进人肝癌细胞侵袭性生长的体外研究[J];肿瘤;2007年06期
9 孙波;颜鑫;李文超;陈剑峰;朱海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肝癌细胞蛋白激酶B活性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2年18期
10 刘耳;朱忠斌;吴燕;;亚硒酸钠和丝裂霉素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协同效应[J];天津医药;199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璐;杨祥良;徐辉碧;;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反义RNA对人肝癌细胞作用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和海峡两岸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文奇;刘倩;时昌文;徐瀚峰;吴洪文;;生长抑素对人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3 王迎春;刘炎芳;邢兰花;杨旭;李小欢;;曲古抑菌素A对人肝癌细胞周期及增殖凋亡影响的研究[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田媛;白文元;冯子南;刘云燕;陈庆;;三羟异黄酮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侵袭转移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5 王秋艳;马小军;袁权;;微囊化人肝癌细胞的极性重建[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刘珊林;刘冠中;申宗候;施冬云;;氧化还原介导PI3-K/PKB-JNK信号通路串话调节人肝癌细胞生长[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崔杰峰;刘银坤;宋海燕;张子;孙瑞霞;陈洁;冯钜涛;于雁灵;申华丽;杨們原;;人肝癌细胞转移相关分子的比较表达蛋白质组学分析[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邵勤;官阳;周泽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人肝癌细胞的促生长作用[A];中南地区第十六届电子显微镜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秋艳;马小军;袁权;;海藻酸钠/聚赖氨酸微胶囊用于人肝癌细胞三维培养[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冯子南;白文元;刘云燕;田媛;;三羟异黄酮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震敏;裂解型腺病毒基因治疗人肝癌细胞及其转移瘤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李雁;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模型的优化及转移机理探讨[D];复旦大学;2002年
3 马栋柱;人肝癌细胞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的调控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殷鹏;PI3K/Akt信号通路对人肝癌细胞中胱硫醚-γ-裂解酶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杨闯;Beclin 1沉默对维生素K_3诱导的人肝癌细胞损伤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文奇;EGF、雌二醇和生长抑素对人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马秋野;脱落酸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6年
8 李苏宜;重组人生长激素干预GHR不同表达水平人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孟玫;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人肝癌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其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郑科;CXCL12/CXCR7调节人肝癌细胞侵袭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玉婷;大黄素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罗旺;MCM7基因对人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机制探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贺税;高表达NDRG2基因对人肝癌细胞HepG2 EMT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6年
4 李孟玲;硫化氢通过EGFR/ERK/MMP-2和PTEN/AKT信号通路调控人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5 赵源源;miR-187-3p促进Huh7人肝癌细胞干性形成的初步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6年
6 邸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年
7 严羚玮;高压芒刺静电场对人肝癌细胞生理活动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开阳;改变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后人肝癌细胞SMMC-7721侵袭力的观察[D];南昌大学;2010年
9 钟雪;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效应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杨军;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复方斑蝥胶囊抗人肝癌细胞作用及作用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09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009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