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氟伏沙明对氯吡格雷药动学和药效学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09:25
本文关键词:抗抑郁药氟伏沙明对氯吡格雷药动学和药效学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氯吡格雷 氟伏沙明 药代动力学 血小板聚集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氟伏沙明对氯吡格雷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方法:(1)氟伏沙明对氯吡格雷药动学的影响:建立准确、快速、灵敏的LC/MS/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氯吡格雷酸。取雄性Wistar大鼠2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为对照组(单用氯吡格雷),低剂量组(4.5 mg/kg氟伏沙明联用氯吡格雷)和高剂量组(27 mg/kg氟伏沙明联用氯吡格雷);适应性饲养7天,对照组连续7天灌胃生理盐水,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连续7天灌胃给药氟伏沙明,第7天各组给予生理盐水或氟伏沙明1 h后,灌胃给药氯吡格雷(6.75 mg/kg)。第7天给药前大鼠禁食不禁水12 h,给药氯吡格雷前0 h和给药氯吡格雷后分别于0.083,0.25,0.5,1.0,2.0,4.0,8.0,12,24,36和48 h球后静脉丛采血0.5 mL于肝素化、敌敌畏化(200μg/1mL全血)的EP管中。4℃,1500 g离心5 min分离血浆,用甲醇沉淀蛋白处理血浆样品后,LC/MS/MS系统进样分析,测定大鼠血浆中的氯吡格雷酸浓度。通过对氯吡格雷酸的分析来反映氟伏沙明对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影响。(2)氟伏沙明对氯吡格雷药效学的影响:取雄性Wistar大鼠16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即对照组,氯吡格雷组,低剂量氟伏沙明联用氯吡格雷组(简称:低剂量组),高剂量氟伏沙明联用氯吡格雷组(简称:高剂量组)。对照组灌胃给药生理盐水;氯吡格雷组灌胃给药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组灌胃给药氟伏沙明和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给药剂量为6.75 mg/kg,氟伏沙明的给药剂量分别为:低剂量组为4.5mg/kg,高剂量组为27 mg/kg。每天一次胃内灌注,连续7天。末次服药后1 h将大鼠麻醉,解剖分离腹主动脉取全血1.8mL置于含0.2 mL 3.8%枸橼酸钠的EP管中,制备贫血小板血浆(PPP)和富血小板血浆(PRP),测定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来分析氟伏沙明对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影响。结果:(1)药动学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的氟伏沙明显著性增加了氯吡格雷酸的AUC0-t(从12945±4139μg/L*h升高到25233±5380μg/L*h;p0.05),AUC0-∞(从12952±4149μg/L*h升高到25558±5324μg/L*h;p0.05),延长了t1/2(从2.8±1.4 h延长到7.8±1.6 h;p0.05);同时高剂量组的氟伏沙明显著性降低了氯吡格雷酸的CLz/F(从0.58±0.23降低到0.27±0.05 L/kg;p0.05)。(2)药效学试验结果:高剂量的氟伏沙明显著性抑制了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与单用氯吡格雷组比较,高剂量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升高(从21.63±6.05%升高到45.98±5.11%;p0.01)。结论:高剂量的氟伏沙明对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均有影响;氟伏沙明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临床上需考虑二者联合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氯吡格雷 氟伏沙明 药代动力学 血小板聚集 大鼠
【学位授予单位】:佳木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6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4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4-22
- 1.1 血栓概述及血小板激活14-17
- 1.1.1 血栓概述14-15
- 1.1.2 血小板激活及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15-17
- 1.2 氯吡格雷及临床应用17-20
- 1.2.1 氯吡格雷的药代动力学17-19
- 1.2.2 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效机制19
- 1.2.3 氯吡格雷临床应用19-20
- 1.3 氯吡格雷及药物相互作用20-21
- 1.4 氯吡格雷与氟伏沙明联合应用可能发生代谢性相互作用21-22
- 第二章 生物样品中氯吡格雷酸LC/MS/MS分析方法建立22-32
- 2.1 仪器和材料22-23
- 2.1.1 药品和试剂22
- 2.1.2 仪器22
- 2.1.3 动物22-23
- 2.2 溶液配制23
- 2.2.1 氯吡格雷酸标准溶液配置23
- 2.2.2 内标安定标准溶液23
- 2.2.3 5mg/mL敌敌畏的 0.1%肝素溶液23
- 2.2.4 氯吡格雷溶液配置23
- 2.3 色谱、质谱实验条件23-24
- 2.3.1 色谱条件23-24
- 2.3.2 质谱条件24
- 2.4 血浆样品预处理24
- 2.5 氯吡格雷酸色谱条件建立24-25
- 2.6 分析方法确证25-26
- 2.6.1 专属性试验25
- 2.6.2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25
- 2.6.3 回收率试验25
- 2.6.4 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25
- 2.6.5 基质效应25-26
- 2.7 分析方法确证结果26-31
- 2.7.1 方法专属性26-28
- 2.7.2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28-29
- 2.7.3 回收率、基质效应、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29-31
- 2.8 小结与讨论31-32
- 第三章 氟伏沙明对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32-39
- 3.1 仪器和材料32-33
- 3.1.1 药品和试剂32
- 3.1.2 仪器32
- 3.1.3 实验动物32-33
- 3.2 实验设计与步骤33-34
- 3.2.0 实验分组33
- 3.2.1 溶液配置33
- 3.2.2 给药方案33-34
- 3.2.3 血浆样品采集34
- 3.2.4 血浆样品处理34
- 3.2.5 统计分析34
- 3.3 实验结果34-37
- 3.3.1 氯吡格雷酸血药浓度34-36
- 3.3.2 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36
- 3.3.3 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36-37
- 3.4 小结与讨论37-39
- 第四章 氟伏沙明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39-45
- 4.1 仪器与材料39
- 4.1.1 药物与试剂39
- 4.1.2 仪器设备39
- 4.1.3 实验对象39
- 4.2 实验设计及步骤39-41
- 4.2.1 溶液配置39-40
- 4.2.2 实验分组40
- 4.2.3 给药方案40
- 4.2.4 血样本采集和处理40-41
- 4.2.5 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Born氏比浊法)41
- 4.3 统计分析41-42
- 4.4 实验结果42-43
- 4.5 小结与讨论43-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53
- 致谢53-54
- 英文缩写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兰琳;刘锋;;老年期抑郁障碍的诊断与抗抑郁药合理应用[J];内科;2008年01期
2 陈昌惠;老年抑郁症流行病学[J];实用老年医学;2001年01期
3 骆文香,张银娣;药物代谢中的肝细胞色素P_(450)[J];药学进展;1999年01期
,本文编号:1017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0179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