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甜菊醇酰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00:28

  本文关键词:甜菊醇酰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甜菊醇酰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无菌鼠模型 细胞色素P450 2C8 瑞格列奈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摘要】:莱鲍迪苷A(RA),是从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糖苷,已经作为一类天然甜味剂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等日常饮食生活中。食用莱鲍迪苷A后,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其苷元甜菊醇,甜菊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一步发生葡萄糖醛酸化然后经尿液排泄排出体外。甜菊醇酰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SVAG)是人和大鼠服用RA后,在体循环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本文主要通过体内外方法,探讨SVAG与一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大鼠体内动力学研究表明,大鼠灌胃口服RA6小时后,SVAG逐渐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并且发现肝脏中SVAG浓度远远高于血浆,肝-血浆比大于20倍。当大鼠给予抗生素处理后,胃肠道中β-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明显降低。结果显示,SVAG最大血药浓度(Cmax)和曲线下面积(AUC)都降低大于3倍,但是,抗生素处理并不会影响SVAG体内肝-血浆分布比值。最近有研究报道显示,吉非贝齐和氯吡格雷酰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是CYP2C8代谢酶的时间依赖性抑制剂,于是考察SVAG对主要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抑制作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VAG不会对主要细胞色素P450酶,如CYP1A2、2C9、2C19、2D6和3A4产生抑制作用,但是会抑制CYP2C8代谢酶活性。进一步考察其抑制类型,SVAG可逆性抑制CYP2C8介导的紫杉醇6α-羟基化反应,但SVAG并不是CYP2C8的时间依赖性抑制剂。SVAG还能够在人肝微粒体和人源重组酶CYP2C8体系中,抑制CYP2C8介导的瑞格列奈3’-羟基化反应,抑制常数(Ki)分别为15.8μM和11.6μM。可是在大鼠肝微粒体中,SVAG并不能抑制CYP2C8活性。另外,当莱鲍迪苷A和瑞格列奈联合用药时,瑞格列奈大鼠体内血浆Cmax和AUC并没有显著变化。于是继续用数学静态模型考察SVAG与瑞格列奈人体内药物相互作用,数据显示,SVAG可能会影响瑞格列奈体内处置过程,影响瑞格列奈体内AUC。所以,当人体同时服用瑞格列奈和莱鲍迪苷A用于血糖控制时,SVAG可能会提高瑞格列奈体内暴露量,必须谨慎注意由此带来的低血糖症状。肾脏是参与药物和外源性物质排泄的主要器官,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则主要位于肾近端小管基底膜上,对药物和外源性物质从血液中摄取排泄到尿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SVAG在人体中主要是经肾脏排泄排出体外,我们之前的实验研究表明SVAG是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OAT3)的底物。利用稳定转染人源OAT3基因的HEK293细胞株模型,研究显示丙磺舒能够抑制SVAG细胞摄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95μM。在大鼠肾切片模型中,SVAG主动摄取曲线很好地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米氏常数(Km)值为368.1μM。SVAG肾摄取会被人源OATs抑制剂丙磺舒和硫酸-3-雌酮抑制。当莱鲍迪苷A和20 mg/kg丙磺舒联合用药时,SVAG大鼠体内动力学变化明显,SVAG大鼠体内血浆Cmax增加2.15倍,AUC0-2增加1.71倍。综上所述,肠道菌群对SVAG体内生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OAT3调控SVAG肾摄取和尿排泄,并且该排泄途径能够被强抑制剂抑制。另外,SVAG能够中等强度、可逆性抑制CYP2C8活性。总而言之,当莱鲍迪苷A与瑞格列奈联合用药,用来控制血糖的时候,应谨慎避免同时服用像丙磺舒之类的OATs抑制剂药物,值得注意的是,肾功能障碍患者更应该谨慎注意莱鲍迪苷A与瑞格列奈的联合用药。
【关键词】:甜菊醇酰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无菌鼠模型 细胞色素P450 2C8 瑞格列奈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69.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1
  • 1.1 药物代谢12-13
  • 1.2 酰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生物活性13-16
  • 1.3 酰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对细胞色素CYP2C8代谢影响16-18
  • 1.4 莱鲍迪苷A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18-19
  • 1.5 研究目的与计划19-21
  • 第二章 SVAG大鼠体内动力学21-31
  • 2.1 引言21
  • 2.2 实验方法21-24
  • 2.2.1 药品与试剂21-22
  • 2.2.2 仪器、色谱和质谱条件22-23
  • 2.2.3 动物及动物饲养23
  • 2.2.4 RA大鼠体内动力学23
  • 2.2.5 肠道菌群影响RA大鼠体内动力学研究23-24
  • 2.2.6 SVAG大鼠体内肝分布24
  • 2.2.7 样品处理24
  • 2.2.8 数据分析24
  • 2.3 结果与讨论24-30
  • 2.3.1 RA大鼠体内动力学24-26
  • 2.3.2 肠道菌群水解酶活性测试26-27
  • 2.3.3 肠道菌群对RA大鼠体内动力学影响研究27-29
  • 2.3.4 SVAG大鼠体内肝分布29-30
  • 2.4 结论30-31
  • 第三章 SVAG对细胞色素P450体外抑制作用研究31-43
  • 3.1 引言31
  • 3.2 实验方法31-35
  • 3.2.1 药品、试剂和仪器31-32
  • 3.2.2 色谱和质谱条件32-33
  • 3.2.3 溶液配制33
  • 3.2.4 CYPs酶体外抑制33
  • 3.2.5 SVAG对CYP2C8介导的紫杉醇代谢时间依赖性抑制33-34
  • 3.2.6 SVAG对CYP2C8介导的紫杉醇代谢抑制类型34
  • 3.2.7 3-羟基瑞格列奈在人肝微粒体、人源重组酶CYP2C8、大鼠肝微粒体代谢生成孵育体系优化34
  • 3.2.8 SVAG对 3’-羟基瑞格列奈生成体外抑制34-35
  • 3.2.9 SVAG对瑞格列奈整体清除体外抑制35
  • 3.2.10 样品处理35
  • 3.3 结果与讨论35-41
  • 3.3.1 CYPs酶体外抑制35-36
  • 3.3.2 SVAG对CYP2C8介导的紫杉醇代谢时间依赖性抑制36-37
  • 3.3.3 SVAG对CYP2C8介导的紫杉醇代谢抑制类型37-38
  • 3.3.4 3’-羟基瑞格列奈生成孵育体系优化38-39
  • 3.3.5 SVAG对瑞格列奈体外代谢抑制作用39-41
  • 3.4 结论41-43
  • 第四章 OAT3介导的SVAG体外摄取相互作用研究43-50
  • 4.1 引言43
  • 4.2 实验方法43-46
  • 4.2.1 药品、试剂与仪器43-44
  • 4.2.2 KB、HBSS缓冲液配置44
  • 4.2.3 制备大鼠肾切片44
  • 4.2.4 肾切片摄取实验44-45
  • 4.2.5 细胞培养45
  • 4.2.6 稳定转染细胞株HEK293-h OAT3摄取抑制实验45
  • 4.2.7 样品处理45
  • 4.2.8 数据分析45-46
  • 4.3 结果与讨论46-49
  • 4.3.1 肾切片孵育体系优化46
  • 4.3.2 肾切片抑制实验46-48
  • 4.3.3 稳定转染细胞株HEK293-h OAT3摄取抑制48-49
  • 4.4 结论49-50
  • 第五章 SVAG参与的大鼠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研究50-58
  • 5.1 序言50
  • 5.2 实验方法50-52
  • 5.2.1 色谱和质谱条件50-51
  • 5.2.2 SVAG与瑞格列奈大鼠体内药物相互作用51
  • 5.2.3 静态数学模型模拟CYP2C8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51
  • 5.2.4 SVAG与丙磺舒大鼠体内药物药物相互作用51-52
  • 5.2.5 数据分析52
  • 5.3 结果与讨论52-57
  • 5.3.1 SVAG与瑞格列奈大鼠体内药物相互作用52
  • 5.3.2 静态数学模型模拟CYP2C8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52-55
  • 5.3.3 SVAG与丙磺舒大鼠体内药物相互作用55-57
  • 5.4 结论57-58
  • 第六章 SVAG谷胱甘肽加成物LC-MS/MS检测58-63
  • 6.1 序言58
  • 6.2 实验方法58-59
  • 6.2.1 药品与试剂58
  • 6.2.2 体外孵育样品中测定SVAG谷胱甘肽加成物(SV-SG)58
  • 6.2.3 大鼠肝样本中测定SVAG谷胱甘肽加成物(SV-SG)58-59
  • 6.3 结果与讨论59-62
  • 6.3.1 SVAG谷胱甘肽加成物质谱断裂分析59
  • 6.3.2 体外方法测定SVAG谷胱甘肽加成物59-61
  • 6.3.3 大鼠肝脏中测定SVAG谷胱甘肽加成物61-62
  • 6.4 结论62-63
  • 第七章 总结/展望63-66
  • 参考文献66-74
  • 缩略语说明74-75
  • 期刊论文发表75
  • 个人简历75-76
  • 致谢76-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药物相互作用(续表)[J];中国乡村医药;2001年12期

2 张芳,牛其昌;引起不良理化变化的药物相互作用(一)[J];中国临床医生;2001年03期

3 卢艳青;药物相互作用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年04期

4 冯晓燕;浅谈药物相互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年08期

5 Carol Ukens ,周怡;研究认为应杜绝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J];中国处方药;2004年11期

6 Kelly Dowhower Karpa;于丽;;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困扰[J];中国处方药;2006年05期

7 张玉霞;;分析药物相互作用方法的进展[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05期

8 柯元南;;药物相互作用和用药安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09期

9 刘亚贤;;药物相互作用及其对治疗的影响浅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8年04期

10 潘莹;魏雪;刘韬;周望;黄红兵;;基于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性量表客观评价临床药物相互作用[J];今日药学;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体俊;;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和定量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数学药理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戴体俊;;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和定量分析[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3 刘高峰;;中药代谢与药物相互作用[A];第四届全国药学服务与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吴荣荣;魏振满;;药物相互作用研究[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5 郑青山;孙瑞元;;药物相互作用动力学:分析模型与电脑类比[A];海峡两岸三地药理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曾苏;;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A];2005年浙江省合理用药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集[C];2005年

7 王娟;;药物相互作用[A];广东省药学会送学下乡地市药学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班讲义[C];2005年

8 王益平;项青青;;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肾毒及其它药物相互作用[A];2013年浙江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会议报告与论文汇编[C];2013年

9 袁秉祥;;心血管药物相互作用与复方药品研发[A];第八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袁秉祥;;基于药物相互作用理论和多因素多水平分析技术的复方药品研发[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院 李俊旭;如何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吴若琪;药物分合的科学解析[N];中国医药报;2011年

3 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剂科 刘治军;重视药物相互作用 减少药源性损害[N];中国医药报;2011年

4 刘元江;网上看药物相互作用[N];健康报;2004年

5 一文;何谓药物相互作用?[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孟刚;老年人用药要抓主要矛盾谨防药物相互作用[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7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药师 杨锐;合并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该如何平衡[N];中国医药报;2012年

8 湖南省兽药饲料监察所 肖安东 研究员;优质兽药必备的因素[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9 陆志城 石苇;部分植物及机体所需营养物质微量元素金属盐类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N];医药经济报;2003年

10 陆志城 石苇;部分植物及机体所需营养物质微量元素金属盐类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N];医药经济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怡文;人CYP2C8多态性功能及CYP2C8基因依赖性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亚飞;基于抑制CYP450酶的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体外研究及实例报告[D];延边大学;2015年

2 丁林松;基于序列的蛋白质—药物相互作用预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毕凯;基于集成学习的药物相互作用信息抽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海峰;自动化酶反应新方法建立并应用于待测化合物对CYP酶的抑制情况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徐云婷;甜菊醇酰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赵鹏姚;药物相互作用的网络药理学分析与预测[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邱婷婷;我院部分老年住院患者基于CYP450代谢的用药合理性分析及实例报告[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刘萍;对合理用药中药物相互作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9 曲衍清;体外预测己烯雌酚引起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10 徐佳;(5R)-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的吸收机制和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10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110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e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