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原代小鼠肝细胞体外模型用于致癌物作用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建立原代小鼠肝细胞体外模型用于致癌物作用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毒理基因组学 小鼠原代肝细胞体外模型 致癌性试验 三明治模型 遗传毒性致癌物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摘要】:目的:建立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致癌性试验原代小鼠肝细胞体外替代模型,以毒理基因组学方法对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改良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C57BL/6小鼠肝细胞构建原代小鼠肝细胞三明治培养模型。原代小鼠肝细胞分别给予2个遗传毒性致癌物黄曲霉素B1(aflatoxin B1,AFB1)、苯并芘[benzo(a)pyrene,BAP]和2个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匹立尼酸(WY-14643,WY)共培养24h及48h后,使用Affymetrix公司小鼠转录组分析基因芯片1.0(GeneChip~?Mouse Transcriptome Assay 1.0)进行时间依赖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功能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分层聚类分析(HCA)等进一步研究了致癌物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比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多。AFB1和BAP虽然影响化学性致癌通路和上调p53信号通路,但其致癌途径有一定差异。TAA影响氧化还原酶活性,可能造成氧化损伤。WY显著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和脂肪合成与代谢通路,可能造成细胞内脂质代谢紊乱。通过延长致癌物暴露时间能得出更多信息用于进一步分析。结论:成功建立了原代小鼠肝细胞三明治体外模型,可用于研究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作用机制,有望作为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致癌性试验体外替代候选模型之一。
【作者单位】: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实验动物资源研究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关键词】: 毒理基因组学 小鼠原代肝细胞体外模型 致癌性试验 三明治模型 遗传毒性致癌物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基金】: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2012ZX09302001)资助项目
【分类号】:R965
【正文快照】: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是新药研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致癌性试验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化学致癌作用是多阶段的过程,包括起始、促进、进展等阶段[1]。化学致癌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遗传毒性致癌物在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君;吴永宁;;遗传毒性致癌物风险评估的新技术[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年06期
2 YoshikawaK;沙门氏菌遗传毒物与啮齿类动物致癌物的不同一性: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与遗传毒性非致癌物[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6年05期
3 王志萍,于建乐;非遗传和遗传毒性化学物致癌机理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7年05期
4 陈君石;;食品中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危险性评价[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5 顾晓军,田素芬;农药与癌症[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年02期
6 王红兵,王起恩,吴卫东,朱惠刚,刘世杰;三种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对细胞周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8年03期
7 傅中滇,顾刘金;CACE对诱变性和非诱变性致癌物分子结构的识别[J];癌变.畸变.突变;1993年02期
8 王颖;王雪;李波;;两阶段细胞转化试验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10期
9 王红兵,刘世杰;微囊藻毒素、佛波酯和苯巴比妥钠对细胞间隙通讯和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10 刘云岗;刘玉清;李寿祺;詹承烈;;石棉致癌的遗传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君石;;遗传毒性致癌物危险性评价的新动向[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天宝;;药物致癌性的研究现状和动态(摘要)[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创业;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形态集落来源细胞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118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118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