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本文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已发表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相关不良反应报道,对获得的34例不良反应病例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身体多个系统,临床症状复杂,且程度不一,亦有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应在不良反应发生的最初阶段予以停药,并视患者情况对症治疗,避免不良反应症状的加剧。
【作者单位】: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天津市肝病研究所;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分类号】:R971
【正文快照】: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能促进各种原因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恢复。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促进神经重构[1],包括神经细胞的生存、轴突和突触的生长,以及对损伤后继发性神经退化的保护作用,临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包括脑损伤、帕金森病、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新生儿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秀芝,张吉柱;利培酮的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2001年08期
2 王海燕,陈桂英,李素平;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2001年09期
3 关均禄;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J];传染病药学;2001年02期
4 刘琳,刘会玲,李成建;氟康唑的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2002年S1期
5 ;警惕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J];河南医学研究;2003年04期
6 刘华,吕建峰;倍他乐克的不良反应[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年03期
7 赵春景,姜成丽,曹亚丽;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33例报表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年04期
8 王英,徐波;服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J];青岛医药卫生;2004年03期
9 麦桂英,阎宏,李梅,欧杰雄,刘顺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及处理[J];眼科学报;2004年04期
10 农凤琳,钟小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和善;;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与对策[A];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晓红;;194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其探讨[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3 陈晓红;;194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其探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张祥霞;唐丽娜;王丽;;2009年不良反应报告总结[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龚央聪;;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在医疗机构中存在的不足[A];浙江省2005年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梅;;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10例分析[A];第四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心血管药物安全应用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专题研讨会会刊[C];2012年
7 谢明剑;陈寿;郑步青;;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46例分折[A];心脑病药物临床评价专家谈[C];1998年
8 侯芳;;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曾桄伦;朱斌;孙炽津;;注射用桔丙酯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报道[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周宇;;我院180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海南省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也;应尽快建立不良反应赔偿基金[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方剑春;企业与临床各负其责 别让不良反应演变成不良事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朱国旺;不良反应报告质量重于数量[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张青梅邋苏育敏;如何判断药品的不良反应?[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陈素娟邋康荣辉;福建推动药械不良反应监测规范化[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浙文;杭州市建立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咨询专家库[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王秋冬;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减少或避免[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龚翔;尽量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阎红;抗生素不良反应接近半数[N];健康报;2007年
10 ;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施文;上海市骨关节疾病患者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莉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及中枢神经毒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琳;实现核对严重不良反应的半自动化[D];复旦大学;2012年
2 王智璇;云南省322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3 唐乐;临床针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黎木国;肝癌化疗栓塞术后不良反应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刘丽辉;基于中药ADR效益风险评估方法的创新性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杨岚兰;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不良反应报告质量的评价与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李慧;自发呈报系统中药品属性选择对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8 王亚楠;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9 马小玲;静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式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10 武之洋;依维莫司在肿瘤治疗中代谢相关不良反应的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24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124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