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考星树脂复合物微囊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替米考星树脂复合物微囊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掩味 替米考星 离子交换树脂 膜控释模型 微囊
【摘要】:基于Pennwalt公司开发的Pennkinetic?系统,本研究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搭载替米考星,继而包合成微囊以达到掩味及缓释的作用。替米考星(Tilmicosin)是一种大环内酯类的动物专用抗生素,临床上常用其磷酸盐,常见的剂型为磷酸替米考星注射剂,饮水剂和预混剂。替米考星的适口性较差,影响动物的采食,无法保障临床疗效,且磷酸替米考星注射时刺激性强,常会出现红肿等局部反应。本研究通过筛选离子交换树脂,优化搭载和包合条件等,制备了替米考星缓释微囊,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替米考星HPLC法分析标准曲线的建立:磷酸替米考星浓度在40.50-405.0μg/mL时,磷酸替米考星的浓度与顺、反异构体峰面积之和线性关系良好。药物浓度(X)与峰面积(Y)的数学表达为Y=247118X-193290,相关系数r2=0.9984。可为替米考星树脂复合物微囊的制备等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替米考星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及结构确证:选用Tulsion?339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以静态制备法搭载替米考星,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热分析(DSC)和粉末X射线粉末衍射法(PXRD)对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物中磷酸替米考星与树脂的质量比为1:1。药物初始溶度为3mg/mL,45℃复合5h为药物树脂最佳搭载条件。FTIR、DSC和PXRD分析表明,药物与树脂以离子键相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混合。替米考星树脂复合物的解离及含量测定:将替米考星树脂复合物,分别置于0.01M HC l、0.01 M NaC l和0.01M KCl中,药物树脂复合物在3小时内均基本释药完全。0.5-3h内药物的释药速率顺序为NaClKClHCl,药物在复合物中的含量为52.41±1.35%。替米考星树脂复合物微囊的制备及处方优化:采用O/O乳化溶剂挥发法将树脂复合服包裹在尤特奇?RS/RL 100中制备替米考星树脂复合物微囊,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在模拟胃液(HCL 0.1mol/L)和肠液(磷酸缓冲液PH 6.8)中测定其释放度的变化,并用DDSolver软件将释放曲线与零级释放动力学方程、一级释放动力学方程、Higuchi释放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液体石蜡、司盘80和丙酮作为乳化体系的三元相图选择的比例为8:1:3。正交试验优化后,选择3%尤特奇?RS/RL 100、5%PEG和20%DEP为微囊最佳制备条件,所得微囊的中位粒径在125μm-150μm之间,药物在微囊中的含量为36.69±1.24%,微囊的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为膜控释型模型。替米考星树脂复合物微囊的稳定性评价:对复合物微囊进行了强光、加速以及室温留样试验,初步考察了替米考星树脂复合物微囊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光照试验中微囊在1、5和10天时的药物含量分别为36.11±1.33%、35.95±1.29%和35.64±1.43%,加速试验过程中微囊在1、2和3月的药物含量分别35.87±1.43%、34.58±1.15%和34.07±1.27%,留样试验过程中微囊放置6个月,药物的含量降解小于1%,微囊的形态颜色均无变化,显示微囊的稳定性良好。替米考星树脂复合物微囊的药动学分析:磷酸替米考星和微囊分别以10mg/kg给予大鼠内服。在0、0.25、0.5、1、4、6、8、10、12、24、36、48、72和96 h取血,测血药浓度,用Phoenix WinNonlin 6.1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其药动学显示,磷酸替米考星的相关药动学参数Tmax=1h、Cmax=1.26mg/mL、AUC0-∞=5.55h*μg/mL、T?=0.44h和MRT=2.06h。微囊的药动学参数Tmax=6h、Cmax=0.99μg/mL、AUC0-∞=33.67h*μg/mL、T?=25.23h和MRT=33.44h。结果表明,Tmax后移,微球制剂AUC是磷酸替米考星的六倍之多,1-42h内在最低有效血药浓度以上,动物的给药间隔时间约为两天。结果表明:本课题研制的替米考星树脂复合物微囊具有良好的掩味和缓释效果。为磷酸替米考星新剂型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R9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渠继雷;李长国;袁红丽;颜丙春;;一种制备高纯度替米考星的方法研究[J];广州化工;2013年09期
2 闫春芝;赵红彦;秦朝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米考星含量[J];中国兽药杂志;2006年08期
3 郑亚秋;曹湛;郭宏斌;张青杰;贺利民;陈清菊;骆飚;;替米考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固相萃取研究[J];分析化学;2010年01期
4 王海涛;张睿;段宏安;姚燕林;;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步检测牛奶中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螺旋霉素残留量[J];分析试验室;2008年07期
5 刘勇军;姜艳彬;;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肉与鸡肉中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残留量[J];肉类研究;2012年12期
6 王强,汪茂田,张志权;核磁共振法定量测定替米考星含量[J];分析测试学报;2003年06期
7 张旭东,吕瑞娥,张宝国;替米考星的高效液相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3期
8 苏秀华;吴成业;钱卓真;;水产品中替米考星残留量检测的条件优化[J];南方水产;2010年03期
9 杨黎燕;余丽丽;牛秀明;;替米考星交联淀粉载药微球的制备研究[J];应用化工;2012年02期
10 罗晓琴;万宇平;孙震;汪善良;田甜;崔廷婷;;牛奶中泰乐菌素和替米考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J];中国乳品工业;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桂兰;刘爱玲;鲍恩东;;口服不同剂型替米考星在鸡体内相对生物等效性研究[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安健;张永红;杨静;夏茂华;;替米考星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疗效观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郑亚秋;郭宏斌;张青杰;贺利民;陈清菊;骆飚;;替米考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固相萃取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聪明;王建国;王绍琛;王桂琴;沈建忠;;三种病原菌对替米考星耐药性的体外诱导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与摘要集[C];2006年
5 曹兴元;沈建忠;吴聪明;江海洋;李炳玉;;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对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_2合成的抑制作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与摘要集[C];2006年
6 贾永起;房慧伶;曾芸;谭成明;李军;;替米考星和甲硝唑对猪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向辉;欧阳五庆;杨雪峰;;替米考星纳米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向辉;欧阳五庆;杨雪峰;;替米考星纳米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边涛;林燕燕;钟秀会;;HPLC检测肺组织中替米考星的提取方法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存;沈建忠;;猪组织中替米考星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上海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技术部 赵瑞丽;替米考星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2 王强;核磁共振氢谱用于替米考星含量测定[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李宏胜 张继瑜 周旭正;替米考星治疗鸡巴氏杆菌病的疗效试验[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4 邓绍基;替米考星治疗呼吸道疾病效果好[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戈延茹;基于抗生素分离/富集和分析的新方法及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2 陈小金;纳米粒径和电位对替米考星—氢化蓖麻油纳米悬液性能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向荣;磷酸替米考星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2 刘彩;磷酸替米考星在猪组织中的残留消除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3 赵艳红;磷酸替米考星在肉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杨迪;磷酸替米考星在肉鸡组织中的残留消除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王建兵;替米考星溶液和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在肉鸡体内的药动学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6 曾凯;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的质量控制及药效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邹凯丽;替米考星树脂复合物微囊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分析[D];西南大学;2016年
8 张楠;替米考星在肉鸭体内生物利用度及组织分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王宁;替米考星凝胶微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王婷;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的药效学研究及稳定性和安全性检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50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150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