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个性化药物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3D打印的个性化药物研究进展 出处:《中国药学杂志》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3D打印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它以"逐层打印,层层叠加"的制造概念和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建筑、医药、制造业等众多领域。由于3D打印技术突破了传统药物加工技术的局限,保证其打印的药物结构可控,载药量精确,为打印新型药物剂型和定制个性化药物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手段。笔者综述了基于喷墨成型、挤出成型、立体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打印的多种剂型的药物,包括个性化片剂、植入剂、载药微针、膜剂等。3D打印将变革药物的加工方式,加速个性化给药时代的来临。
[Abstract]:3D printing is known as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it is widely used in aerospace, architecture and medicine with the manufacturing concept and unique advantages of "layer by layer printing, layer by layer superposition". Because 3D printing technology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drug processing technology, it can ensure that the drug structure can be controlled and the drug load is accurate. 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printing new drug formul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stom-made personalized drugs. This paper reviews various drug formulations based on inkjet molding, extrusion molding and stereoscopic light curing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personalized tablets, implants, drug delivery microneedles, membrane agents and so on. 3D printing will change the way drugs are processed and accelerate the era of personalized drug delivery.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81470549)
【分类号】:R94;TP391.73
【正文快照】: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依据“逐层打印,层层叠加”的概念,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计算机控制直接制备具有特殊外型或复杂内部结构物体的快速成形技术[1]。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航空、模具、医疗、药物、食品等众多领域[2]。3D打印技术按原理分类主要有:喷墨成型打印(inkjet printi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芳;李新宇;;饮食影响药物疗效的研究新进展[J];食品与药品;2013年01期
2 叶浩;唐凯临;李亦学;;基于分子指纹相似性的药物-药物网络[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雷兴翰;;合成药物概况和发展[J];医药工业;1983年10期
4 杜冠华;;多种药物可否一起吃(3)[J];食品与药品;2011年08期
5 张流明;痤疮的预防与药物治疗[J];食品与药品;2005年11期
6 李继忠;药物治疗中的问题与建议[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7 李宇琛,张德良,张华瑞;高压氧舱结合药物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36例疗效观察[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4年04期
8 朱建英;;全球在研药物概况[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年09期
9 沈伟锋;温华艳;;近视的药物治疗[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6年07期
10 胡献国;药物与食物[J];烹调知识;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珠;;认识特殊人群药物治疗的特殊性[A];第6届中国名医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罗琳;;浅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药物治疗[A];中国药理学会药学监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赵荣生;;健康和药物治疗的未来[A];2012年全国医院药学学术年会暨第72届世界药学大会卫星会大会报告[C];2012年
4 白莲翠;;浅谈护士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A];玉溪市第十一届内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宋怡;陆爱民;王晓静;孙晓燕;;浅谈护理人员在药物治疗中的责任[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幸海鹰;代婧雅;;多次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健;赵书山;吴洵民;胡建文;;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重度血小板减少12例临床分析[A];2009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李党生;罗芳;;大咯血药物治疗的一般性原则与个体化运用[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郑萍;李亦蕾;晏媛;;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药物治疗分析[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刁远明;陈群;路艳;;中西医药物治疗失眠的概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德英;非药物治疗失眠[N];四川政协报;2003年
2 黄清华 首都医科大学管理学院讲座教授;药物治疗的注意义务[N];医药经济报;2013年
3 王 康;老年人不可完全依赖药物[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什么叫药物的“反跳”现象[N];医药导报;2008年
5 吴志 李政;发笑性癫痫 首选药物治疗[N];健康报;2012年
6 通讯员 魏奇峰;非药物治疗成天水百姓新宠[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吴若琪;改善生活方式无效就得药物治疗[N];中国医药报;2014年
8 神内;药物治疗失眠的专家共识[N];健康报;2006年
9 张洪军;别把药物当拐杖[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吴志 李政;“发笑性癫痫”患儿可首选药物治疗[N];中国医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银鹰;基于分子网络的药物重定位预测方法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张耀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治疗方案下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3 沈丹彤;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诊断与治疗新模式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袁洪;美托洛尔、卡托普利个体化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陆珍珍;常用治疗艾滋病中药制剂对HIV耐药及HAART疗效影响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于汇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7 尹榕;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8 李清;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遗传药理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巧琳;去甲基化药物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2 陈芸;肺癌合并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及吸入性药物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3 黄敏;B型脑钠肽在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的临床指导价值[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赵云;不同手术时机治疗中等体积BPH的临床对比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5 段盈佚;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6 刘蕴佳;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综合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宏博;Dent病药物治疗临床观察及CLCN5突变表达载体构建[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8 王潇伟;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NSTE-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临床随访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9 蔡玮婷;ACS患者PCI围术期不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预后观察[D];兰州大学;2016年
10 赵欢;CD40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药物治疗停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27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42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