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2014—2016年口腔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31 21:03

  本文关键词: 口腔医院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监测 出处:《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口腔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口腔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2014—2016年上报的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报告的5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男性和女性比例为1∶1.36;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共涉及8类,其中抗菌药物相关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24例,占46.15%(24/52)],其次为营养药物和抗肿瘤用药;头孢菌素类是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的主要抗菌药物[20例,占83.33%(20/24)]。相比于其他给药途径,静脉滴注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49例,占94.23%(49/52)]。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结论口腔专科医院应不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port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in oral hospitals. Methods 52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ported by West China Stomatology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from 2014-2016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gender and age.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male and female in 52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as 1: 1.36; There were 8 kind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mong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antimicrobial drug-related adverse reactions was the highest. [24 cases (46.15 / 52), followed by nutritional drugs and antitumor drugs, cephalosporins are the main antimicrobial agent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drug reactions. [20 cases (83.33% 20 / 24)]. Compared with other ways of administration, intravenous drip is more prone to adverse drug reactions. [49 cases (94.2323 / 49 / 52).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skin rash, pruritus and other skin and accessory lesions. Conclusion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should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monitor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improve the analysis system of related reports.
【作者单位】: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药剂科;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医务部;
【分类号】:R95
【正文快照】: 2.药剂科;3.医务部,成都610041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ADR的上报监测是加强医院药品管理,提高临床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确保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我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桂兰,石磊,李月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浅析[J];西北药学杂志;2000年01期

2 ;我国正式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J];中国药业;2000年01期

3 李丹平,于星;依法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年08期

4 王兰明,李少丽;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及启示[J];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07期

5 刘长碧,赵兴容,赵淑芝;我院199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王炜;上海市召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会议[J];上海医药;2001年08期

7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J];医药导报;2001年11期

8 王兰明,李少丽,孙新,张素敏;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及其工作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1年01期

9 冯国安;以民为本 多线并举——鼎力开展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J];首都医药;2001年04期

10 王兰明;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及其工作现状[J];中国医药导刊;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立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展望[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颜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与展望[A];二○○三年全国医药工业技术工作年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3年

3 谭子方;杨宁莲;扈福;;宁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展[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萍;胡光煦;;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杜有功;;近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进展[A];浙江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赖书华;;东莞市2010年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花;杨世民;冯变玲;;美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简介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张彦丽;桂月;刘文娜;华国栋;;8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巢勤华;;一例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思考[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10 倪映华;;我院2008-2010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调查分析[A];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临床药学分会十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董晓勋 通讯员 李真 游迎;设立药品不良反应基金[N];长江日报;2007年

2 薛原 王乐民;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提高[N];健康报;2007年

3 见习记者 鲍蔓华;进一步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安徽省全椒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钱朝荣;应为药品不良反应受害者建立救助基金[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如何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通讯员 李艳丽;温宿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N];阿克苏日报;2008年

7 河南省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上街区分局 郝晓玲;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取得可喜成就[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记者 郑伟;哈前三季度上报药品不良反应2844例[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9 记者 茹捷;我市今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1695份[N];闽东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杨U,

本文编号:1479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479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9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