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素介导的胰腺癌靶向聚合物胶束制备及其用于光动力治疗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 生物素 聚合物胶束 竹红菌乙素 肿瘤靶向 光动力治疗 出处:《药学学报》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探索以生物素为导向分子介导纳米载体靶向胰腺癌并开展光动力治疗的可行性。以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poly(ethylene glycol)-distearoyl 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m PEG2000-DSPE]为载体材料,生物素-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biotin-poly(ethylene glycol)-distearoyl 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Biotin-PEG3400-DSPE]为功能材料,通过薄膜水化法制备生物素修饰的聚合物胶束。通过体外细胞摄取实验和体内荧光活体成像实验考察其靶向性并对导向分子的比例进行优选。在此基础上,以新型光动力药物竹红菌乙素为光敏剂,制备载药胶束制剂并对其体内外药效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5%(mol/mol)比例的生物素修饰具有相对较好的体内外靶向性,其载药制剂粒径较小[(36.74±2.16)nm]且分布较均一,药物的包封率较高,达到(80.06±0.19)%。药效评价显示,经生物素介导能提高光敏剂对Bx PC-3细胞的光毒性,在体内则表现为显著抑制裸鼠皮下瘤生长。本研究成功地将生物素介导主动靶向的"抑瘤谱"扩大至胰腺癌,所得载光敏剂胶束的制剂学性质较好,为胰腺癌尤其是部分难渗透、放化疗不敏感的胰腺癌治疗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argeting pancreatic cancer with biotin oriented molecules and developing 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distearoyl 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m PEG2000-DSPE. Biotin-poly(ethylene glycol)-distearoyl 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Biotin-PEG3400-DSPE) was used as functional material. Biotin-modified polymer micelles were prepared by membrane hydration. The targeting of biotinylated polymer micelles was investigated by in vitro cell uptake test and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vivo. A new photodynamic drug, Hypocrellin B, was used as Guang Min to prepare the micelle preparation and to evaluate its drug efficacy in vivo and in vitr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tin modification with a ratio of 5mol / mol was relatively good in vitro and in vivo targeting. The size of the drug carrier was smaller [36.74 卤2.16 nm] and the distribution was uniform.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the drug was higher, reaching 80.06 卤0.190.The pharmacodynamic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phototoxicity of Guang Min to Bx PC-3 cells could be enhanced by biotin mediated. In vivo, the growth of subcutaneous tumor in nude mice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In this study, the biotin mediated active targeting "inhibition spectrum" was successfully extended to pancreatic cancer. It provides a useful idea for th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especially for pancreatic cancer, which is difficult to penetrate and not sensitive to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27218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XDJK2013A015)
【分类号】:R9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利;魏刚;陆伟跃;;可活化细胞穿膜肽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J];药学学报;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纪发;詹仁雅;沈建;;5-ALA的光动力学治疗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年04期
2 苟国敬;刘彦红;孙岳;黄洁;薛冰;董丽娥;;“右旋糖酐-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给药系统的超分子组装与磁靶向缓释作用[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02期
3 郝和群;姚萍;;葡聚糖分子量和接枝度对阿霉素/白蛋白-葡聚糖纳米粒子体外抗肿瘤效果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年03期
4 林铌;包捷;王爱平;;光动力疗法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05期
5 郑思宁;吴克勤;朱小冬;彭亦如;;四-[3,5-(二-4-硝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酞菁锌(Ⅱ)的合成及其光诱导分子内能量转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6 文秋嘉;李哲;田甜;;弓形虫对HPB-ALL细胞及CNE-2Z细胞增殖的影响[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蒋薇;;高分子材料在药物载体方面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5年11期
8 洪旭亮;王健;陈丽;林柏瀚;熊建文;;基于量子点CdSe两次给药PDT体外灭活HL60的最佳参数实验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13年05期
9 王浩;谷云飞;杨柏林;竺平;;十味有毒中药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株的作用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5年05期
10 安学勤;;刺激响应脂质体及其在控制释药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化学;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超;褚良银;谢锐;汪伟;巨晓洁;;磁性靶向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Khalid Khan;非离子型两亲杯[4]芳烃的合成及药物装载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郑立卿;DTPP-光动力法制备小鼠肺癌疫苗及其成分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赵东;天然高分子及多肽修饰的碳酸钙共沉淀基因及药物传递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4 周丽娜;一种新的hTERT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及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王维嗑;金属卟啉催化氧化邻/对甲酚制邻/对羟基苯甲醛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6 王俊普;CXCR1/2在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D];中南大学;2013年
7 Khalid Khan;非离子型两亲杯[4]芳烃的合成及药物装载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黄海龙;基于聚天门冬氨酸衍生物的智能型诊疗体系的设计与合成[D];吉林大学;2014年
9 明莫瑜;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及γδ-17、Th17细胞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朱玉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小麦重力分选研究及设备研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闻东亮;微波辅助CuI催化合成新型氨基双膦酸酯衍生物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2 李程;基于功能化氧化石墨烯检测肿瘤标志物及抗肿瘤药靶向传递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陈洪丽;PsD007-PDT对人喉癌细胞的杀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4 刘凡;异氮杂茚氧化氮自由基卟啉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5 王小情;冷链销售盐水鸡产品微生物控制技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6 王凤先;硫化钼与氧化铜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乐;LED活化MPPa光动力作用对人骨巨细胞瘤细胞杀伤效应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8 马瑛;铁纳米探针的三类抗癌药物与DNA和癌细胞作用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9 邓海娟;中空磁性Fe_3O_4/SiO_2@PEG-PLA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行为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杨培洁;赛里木酸奶发酵剂的工业化制备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建华;周敬堂;;聚合物胶束在医药领域中的新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33期
2 李平祝;杨卓理;杨可伟;王菲;刘艳;;多功能聚合物胶束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年03期
3 林琳;涂家生;庞卉;苗先烽;何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稳定性的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9年02期
4 肖玲;孙晓辉;陈华兵;朱艳红;徐辉碧;杨祥良;;聚合物胶束细胞摄取的膜融合机制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5 荣利;张彦焘;胡巧红;;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年S1期
6 蒋小红;黄[;黄雄;黄越燕;朱琦峰;宋国杰;;载药体系-聚合物胶束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年10期
7 李远达;朱亮;;聚合物胶束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年08期
8 毛世瑞;田野;王琳琳;;药物纳米载体——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9 王志钢;臧琛;李慧;张保献;;两亲性嵌段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年19期
10 陈东;丁平田;邓意辉;;聚合物胶束口服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孝寅;;新型药物载体聚合物胶束在我国研究的现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2 肖玲;孙晓辉;陈华兵;朱艳红;徐辉碧;杨祥良;;聚合物胶束细胞摄取的膜融合机制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张建祥;颜美秋;邱利焱;金一;朱康杰;;基于两亲聚膦腈的聚合物胶束的合成及其初步体外评价[A];“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范孝寅;;新型药物载体聚合物胶束在我国研究的现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杨婷媛;张强;;以整合素为靶向的新型聚合物胶束联合给药系统的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王永中;李雅娟;张志文;沙先谊;方晓玲;;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制剂[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杨婷媛;张强;;以整合素为靶向的新型聚合物胶束联合给药系统的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8 敖丽娇;黄亮;粟武;;肝素-叶酸复合胶束用于MRI及双靶向药物运输[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9 聂淑瑜;章莉娟;;pH敏感聚合物胶束载药和释放行为的介观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4年
10 李永文;夏和生;;双重响应聚合物胶束制备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控制释放行为[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静;超顺磁性Fe_3O_4磁性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与磁靶向载药体系性能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2 王蓓蕾;葡萄糖响应性嵌段共聚物胶束及对胰岛素的控制释放[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月英;羰基官能团化聚己内酯共聚物合成、表征及其体外释药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4 马颖颖;温度和pH敏感性可降解高分子胶束载药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穆朝峰;多烯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克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0年
6 杜姣姣;基于几类生物大分子的绿色化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7 张燕;多功能性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8 王永中;紫杉醇嵌段共聚物胶束给药系统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磐;功能化两亲性聚合物胶束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李远达;5-氟尿嘧啶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抑制肿瘤活性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1年
3 于克炜;多西他赛聚合物胶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张云;肿瘤靶向和环境响应性多臂聚合物胶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甘延长;pH、温度双重敏感性胶束的制备及其对药物控制释放行为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董青;叶酸聚合物胶束作为抗肿瘤给药系统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智新;基于对羟基苯甲酸和肉豆蔻酸介导的脑靶向聚合物胶束递送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于川茗;硫酸软骨素基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9 赵军;两亲性核交联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载药应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彩霞;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17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51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