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本文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静脉内滴注 抗菌药 出处:《重庆医学》2015年3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的468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468例药物不良反应中,40~49岁的中年人发生ADR的例数较多,有116例,占24.79%;静脉滴注最易导致ADR,有269例(57.48%);严重的ADR 18例(3.85%);痊愈和好转的ADR共462例(98.72%);涉及226种药品,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有104例(21.62%)。此外,不良反应对皮肤的损害最多,有198例(30.32%)。结论 ADR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等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加强药物不良反监测报告工作,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468 cases of ADR reported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mong the 468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here were more cases of ADR in the middle-aged aged 4049 years old (116 cases). 24.9%; intravenous drip was the most likely cause of ADR.269 cases had 57.48 degrees; 18 cases of severe ADR were 3.85; 462 cases of recovered and improved ADR were 98.72%; and 104 cases of ADR caused by antimicrobial agents were related to 226 kinds of drugs. In addition,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the most damage to the skin.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AD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tient's age and the way of administration. Medical staff should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strengthen the work of anti-monitoring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Minimize or avoid adverse reactions.
【作者单位】: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药学部;
【分类号】:R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峰,熊慧瑜;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调查[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年02期
2 陈吉生,杨泽民;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规范介绍[J];中国药房;2005年07期
3 方淑贤;规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必要性与对策[J];医药导报;2005年06期
4 陈永法,邵蓉;日本药品不良反应被害救济制度的启示[J];中国药房;2005年10期
5 泽碧;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方法的探讨[J];西藏医药杂志;2005年03期
6 李俊峰,周学江;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5年07期
7 焦艳玲,田野;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构建[J];医学与哲学;2005年06期
8 陈志高;浅谈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5年04期
9 卢军锋,朱晓卓;试论药品不良反应的警示义务[J];上海医药;2005年10期
10 宋琳琳 ,李元媛 ,王鹏 ,牟燕;诱发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立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展望[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颜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与展望[A];二○○三年全国医药工业技术工作年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3年
3 杜有功;;近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进展[A];浙江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郑亚杰;;药品不良反应109例报告分析[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5 刘花;杨世民;冯变玲;;美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简介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张彦丽;桂月;刘文娜;华国栋;;8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陈圆圆;丁辉华;;我院2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师伯省;;154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9 陈武;应景艳;;281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10 吕世文;;2009年1-6月份金华地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新医药卫生改革与药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药学杂志》第十二届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鲍蔓华;进一步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7年
2 记者 郑伟;哈前三季度上报药品不良反应2844例[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3 记者 茹捷;我市今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1695份[N];闽东日报;2008年
4 记者 金志良 方从军 通讯员 林健;椒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初显成效[N];台州日报;2009年
5 宏伟;我市具有警戒意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N];淮南日报;2010年
6 记者 陈晓曼;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新系统将启用[N];健康报;2011年
7 记者 王晓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成为安全监管重要手段[N];中国医药报;2011年
8 记者 王晓冬;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全面提升[N];中国医药报;2011年
9 廖海金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构建网络是关键[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10 姬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形成[N];工人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登笑;药品不良反应补偿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芬;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冯变玲;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心脑血管用药ADR关联模型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小玲;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责任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郭晓莺;山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现状及监测的调查[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蔡敏女;关于建立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的探索与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4 郗红琦;我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思考[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易彦辰;我国药品不良反应补偿救济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邵华;庄河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朱舒兵;重庆市2004-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调查分析及评价[D];重庆大学;2008年
8 邹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黄传海;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架构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金丹;省级以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构建模式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24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52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