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氧化石墨烯对盐酸利多卡因的高效装载和缓释性能及其经皮给药的渗透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6 08:52

  本文关键词: 功能性氧化石墨烯-β-环糊精/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 药物载体 经皮给药 缓释 出处:《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2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合成新型的功能性氧化石墨烯-β-环糊精/盐酸利多卡因包合物(Graphene Oxide-dextran-β-Cyclodextrin/Lidocaine hydrochloride,GO-DEX-β-CD/LDH),并研究其对盐酸利多卡因(lidocaine hydrochloride,LDH)的装载,释放和经皮给药的渗透性能。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多卡因含量,并对制剂的高效装载和缓释性进行研究,以离心法测定GO-DEX-β-CD/LDH的包封率。将含药载体应用于离体和在体小鼠皮肤,研究GO-DEX-β-CD/LDH经小鼠皮肤给药的渗透性。GO-DEX-β-CD对盐酸利多卡因的载药率较高,其释放具有较好的缓释,经皮给药的渗透性能良好。结果显示,应用GO-DEX-β-CD/LDH后12 h累积渗透量是(11.029±0.521)μg。在体鼠皮渗透实验中,应用GO-DEX-β-CD/LDH,10 min时皮肤内药物浓度达峰值。GODEX-β-CD/LDH制备工艺可行,渗透速度较快,透皮效果良好,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Abstract]:A novel functional graphene oxide-尾 -cyclodextrin /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inclusion compound, Graphene Oxide-dextran- 尾 -Cyclodextrin / GO-DEX- 尾 -CD-DEX- 尾 -CD-LDH,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loading, release and transdermal permeation of lidoclidocaine hydrochloridehloride were studied.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GO-DEX- 尾 -CD-LDH was determined by centrifugation. The drug carrier was applied to the skin of mice in vitro and in vivo to study the permeability of GO-DEX- 尾 -CD-LDH to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and the drug loading rate of GO-DEX- 尾 -CD-LD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O-DEX- 尾 -CD-CD through mouse skin, and the drug loading rate of GO-DEX- 尾 -CD-CD on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O-DEX- 尾 -CD-C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mulative osmotic capacity of GO-DEX- 尾 -CD-LDH was 11.029 卤0.521 渭 g after application of GO-DEX- 尾 -LDH10 min. In the rat skin osmotic experiment, the preparation of GO-DEX- 尾 -CD-LDH- 尾 -LDH at 10 min was feasible. The permeation speed is faster and the transdermal effect is good, which provides a good experimental basis for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长治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基金】:国家863计划(2007AA021809)资助
【分类号】:R9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晓丹;周宁琳;汪炜燕;汤毅达;章峻;莫宏;沈健;;羧基化氧化石墨烯-镧复合物抗凝血性能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01期

2 雷敬卫;武雪芬;崔晓鸽;;β-环糊精-小檗碱包合物表征分析*[J];中医学报;2011年01期

3 ;Carbon nanotubes for in vivo cancer nanotechnology[J];Science China(Chemistry);2010年11期

4 石可瑜,李朝兴,何炳林;磁导向阿霉素-羧甲基葡聚糖磁性毫微粒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0年01期

5 龚敏阳;;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年S1期

6 马素英;张疆莉;尚校军;田香勤;徐晶;;小檗碱β-环糊精包合物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年10期

7 郭健新,平其能,黄罗生;柔性环孢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变形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8 申玉坤;申玉璞;张龙娇;潘一峰;;功能性氧化石墨烯-β-环糊精/利多卡因包合物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J];药物分析杂志;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汝兴;张宇丽;;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制备方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陈志军;彭凯;路文忠;周思凯;;Fe_3O_4/聚合物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J];材料导报;2006年S2期

3 胡玉佳;张忠义;李红磊;张守尧;;丹参酮传递体的制备及其变形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喻胜飞;;脂质体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06年12期

5 汤毅达;周宁琳;陆春燕;金素星;吴悦;沈健;;羧基化氧化石墨烯的可控合成及血液相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11期

6 李兴鳌;任明伟;任睿毅;王博琳;苏丹;马延文;杨建平;;铜镍合金为衬底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23期

7 嵇天浩;郄楠;王继梅;滑永永;冀志江;;NaYF_4∶Yb,Er/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上转换发光性能[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3期

8 王银;陈晶;高国振;;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3年13期

9 廖娟;张艳华;叶小舟;廖飞;刘北忠;;氧化石墨烯纳米粒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光谱实验室;2013年05期

10 王光辉;胡苏杭;黄婷;;半胱氨酸-β-环糊精同时解吸去除复合污染土壤中氰草津和镉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军;平其能;蔡宝昌;;9-硝基喜树碱复合磷脂脂质体的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何典鸿;韩立炜;张岩峰;王媛;;胆盐/卵磷脂混合胶束系统在药剂学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罗杞榆;潘丽;廖慧琼;张志兰;;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研究进展[A];第六届海南省科技论坛“医药科技创新与药品质量安全”专题论坛、海南省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黄洁;宗铖;任斌;张智军;;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细胞内氧化石墨烯表面药物释放过程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5 郝红叶;康慧;陈艳霞;卫艳丽;董川;;β-CD/1,2-DBE体系中氧氟沙星对映异构体的手性识别作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王光辉;王银;胡苏杭;;半胱氨酸-β-环糊精对铅-菲复合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强化作用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九章)[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会英;电致孔与离子导入促进蛇毒降纤酶经皮转运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1年

2 林亲录;Liposomes和micelles结构对天然抗氧化剂稳定性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3 何晓晓;生物亲和性核壳纳米颗粒研究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3年

4 刘利萍;氟尿嘧啶磁性丝素/壳聚糖复合微球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5 翁伟宇;草乌甲素经皮渗透特性及其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瞿文;酮洛芬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2年

7 周平红;磁性阿霉素纳米脂质体靶向治疗裸鼠大肠癌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任非;磁靶向给药系统——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制剂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9 董兰凤;附子多糖、rhIL-2与阿霉素不同靶向制剂靶向治疗肿瘤的协同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10 孙望强;大分子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春丽;5-氟尿嘧啶磁性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周静;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制备、表征与应用[D];南京大学;2011年

3 岳苗苗;肝癌特异性靶向药物A54-GFLG-DOX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鉴定[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姝春;可注射的温敏性水凝胶用于盐酸阿霉素缓释载体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鲍凤娟;“右旋糖酐—磁性LDH-Fu”转运模型磁靶向缓控释作用的大鼠实验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6 陈晓槞;当归多糖作为磁性纳米粒载体的可行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亚芳;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对BSA和酶的固定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汪炜燕;新型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药物载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东艳;基于脂质体信号放大的电化学及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石娟;环糊精修饰的磁性纳米药物载体的合成及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旭;赵卫峰;陈国华;;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08期

2 许杨彪;;连翘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张毅民;李潇;孙聪善;陈春凤;;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吡嗪包结物的制备及其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3期

4 吴亚卿;李代禧;李保国;王娟;;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磺胺甲VA唑的β-环糊精包合物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李志平,欧阳玉祝,章爱华,吴酝;黄连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抑菌试验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3年06期

6 王坤杰;栾尼娜;宋玉民;;稀土与半胱氨酸、枸橼酸钠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和抗凝血作用研究[J];化学学报;2009年10期

7 宋洪涛,郭涛 ,赵明宏 ,张汝华,毕开顺;蟾酥β-环糊精包合物的理化性质考察[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年04期

8 姚冬青,王雪莲,杨志;黄连素的临床新用途[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张麟;潘仕荣;刘毅;林晓东;黄展云;陈弟虎;;稀土掺杂对纳米TiO_2薄膜微结构及其抗凝血性能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7年02期

10 翁帼英,陈明非,王玲玲;脂质体中卵磷脂的氧化产物与溶血的关系[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麻琪;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膜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青春;柏忠林;陆欣生;;全固态型盐酸利多卡因药物电极的研制[J];上海建材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2 朱全刚;周芷筠;张迪;孙华君;尤本明;王景阳;;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温敏凝胶的制备和含量测定[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3年06期

3 柯光明,王丽,杜洪光,王树明,郭洪猷;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利多卡因贴剂含量[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刘向荣;邓银华;;盐酸利多卡因凝胶的制备及含量测定[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23期

5 李永冲;蔡自由;王充;陈缵光;;微流控芯片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中盐酸利多卡因的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10年08期

6 唐国风,黄玉明,石文兵;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盐酸利多卡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苏华;王银娟;贾佳;刘莹;王曙东;;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口服液的研制及质量控制[J];中国药业;2010年13期

8 徐茂田;朱效华;;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盐酸利多卡因[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年05期

9 陈珏;盐酸利多卡因胶浆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年10期

10 李雨辰;曹岩;王悦;王汉杰;李芹;李长义;张连云;;盐酸利多卡因纳米高分子脂质体的制备与体外透皮实验研究[J];天津医药;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余小平;;高效液相法测定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中盐酸利多卡因的含量[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七卷(药学分卷Ⅱ)[C];2005年

2 贾振理;王德华;陈永胜;赵玉军;林伟;熊聪;罗严恒;;复方盐酸利多卡因用于痔术后镇痛的观察[A];2011年浙江省肛肠外科学术大会暨结直肠肛门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韩培俊;;静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致死一例[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4 周顺长;叶明霞;杜佐华;;盐酸利多卡因浸润麻醉效应的研究[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沈春芳;;盐酸利多卡因在人流手术中的临床意义[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朱慧莉;王华;;左旋布比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混和液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的效应观察[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文先杰;Ca_v3.1在盐酸利多卡因致SH-SY5Y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李玲玲;壳聚糖修饰盐酸利多卡因柔性脂质体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秦忠林;傣族和汉族手术病人间静注盐酸利多卡因药代动力学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2 刘婷婷;盐酸利多卡因巴布剂的研制及药动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牛晓光;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神经阻滞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7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537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7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