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适体共轭的DNA正四面体载药系统的建立及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1 20:20

  本文关键词: DNA纳米材料 DNA纳米载药系统 多药耐药 适体 出处:《山东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对化学结构和功能不相关的药物也产生交叉耐药性的现象。MDR最常见机制是细胞膜表面药物转运体的过表达,通过外排作用使细胞内药物浓度低于其有效作用浓度,从而不能发挥杀伤作用,这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多种药物转运体抑制剂已被研究出来。尽管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MDR,但是由于其选择性低、固有的毒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因此,需要设计可以高特异性、低毒性、高效的新策略以逆转MDR。 纳米技术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利用纳米材料构建药物运输载体是纳米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纳米载体可以设计组装不同的纳米结构,载入一种或多种货物例如靶向基团、成像基团、诊断和治疗物质。目前已有多种纳米载药系统被研究出来用于逆转MDR,主要分为有机纳米载体和无机纳米载体。其中,有机纳米载体主要包括脂质体、多聚物、胶束和树枝状大分子等,无机纳米载体主要包括碳和金属纳米颗粒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MDR,但仍有各自的限制。有机纳米载体结构上通常是不均一的,因此它们很难组装成更高一级别的结构。而且货物分子通常是非特异性地连接在纳米载体上,这使得纳米药物的作用在生理条件下减弱。而无机纳米材料常含有毒性元素或残基,降解能力差,从而产生较高的安全威胁。因此,构建安全、高效、特异的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构DNA纳米技术是利用DNA作为材料构建纳米结构的一门技术。DNA纳米材料具有高度的结构可编程性、生物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经成为最有前景的载药材料之一。DNA纳米笼结构被证实可以进入哺乳细胞,这为DNA构建载药系统提供了灵感。Chang课题组构建了能够高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的DNA正二十面体载药系统,这是最早的DNA纳米载体之一。随后,几个纳米载药系统接连被构建出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Ding课题组构建的载阿霉素DNAOrigami纳米载药系统。它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从而避免了耐药细胞膜上外排蛋白对阿霉素的外排作用。它能够运载阿霉素进入耐药细胞,有效逆转MDR。但是该载药系统需要几百条链构成,构建较为复杂。为解决这一问题,Ahn课题组构建了DNA正四面体载药系统用以克服MDR。DNA正四面体结构较为简单且能够达到相同的逆转耐药的效果。但该DNA正四面体载药系统是一个被动靶向的载药系统,它无选择性地进入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从而产生副作用。因此,构建简单且能够主动靶向逆转MDR的DNA纳米载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中,我们构建了适体连接的DNA正四面体载药系统用于逆转MDR,我们将DNA四面体的链延伸出一段MUC1适体链,该适体能够识别癌细胞表面过表达的MUC1蛋白,从而靶向癌细胞。阿霉素通过插入DNA四面体的碱基对中而载入纳米载体中。适体连接的DNA纳米载药系统能够有效逆转MDR。在这里,我们首次构建了靶向性逆转MDR的DNA纳米载药系统,这为新型药物载体的研究和癌症的治疗提示了新的思路。 本论文包括三章内容,分别对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进行了阐述,并对研究的应用和潜力做出了讨论。 本文第一章首先阐述了肿瘤细胞多耐耐药的定义,多药耐药的产生机制及现有逆转耐药的多种策略和方法。在逆转方法中,重点阐述纳米技术在逆转多药耐药方面的应用和潜力。对近年来颇受关注的DNA纳米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做了概述,对基于DNA纳米结构的载药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优点和潜力做出说明。 本文第二章中将阿霉素载入DNA纳米结构中,构建了DNA四面体载药系统。该纳米载药系统可以有效运输阿霉素进入耐药细胞中,使得阿霉素在耐药细胞中的累积量增加,从而有效杀死耐药细胞,逆转多药耐药。具体步骤是首先利用设计好的四条DNA链合成DNA四面体,后将阿霉素和DNA四面体共同孵育,阿霉素通过插入DNA碱基对而载入DNA四面体中。通过该载药系统的构建,阿霉素能在细胞内不断积累,达到有效浓度,从而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 第三章中构建了适体连接DNA正四面体的载药系统。我们将适体连接到DNA正四面体链上,构建适体共轭的DNA正四面体纳米结构。适体是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单链寡核苷酸。在MUC1适体的靶向作用下,适体连接DNA正四面体载药系统中可以有效地靶向特异性表达MUC1蛋白的癌细胞,从而提高药物的选择性,降低副作用。就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主动靶向用于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DNA纳米载药系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943;R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兵,王冬媛,许可慰,郭祥群,许金钩;自猝灭荧光探针法测定DNA[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09期

2 陈霞,靳健,杨文胜,郭中满,江林,杨百全,徐力,魏莉,李铁津,郑大方;DNA模板诱导针状CdS纳米粒子的形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7期

3 方光荣,宋功武,李瑛;用结晶紫测定DNA的分光光度法[J];分析测试学报;2000年02期

4 郜虹,姚成,欧阳平凯;DNA序列分析[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5 田玫,李丕春,杨文胜;利用鲑鱼精DNA为模板构建CdS纳米线[J];分子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6 李玲,宋功武,方光荣,刘立明,蔡朝霞;Fe(phen)_3C_(l3)的合成及其与DNA作用的光谱性质[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7 蔡朝霞,宋功武,李玲;水杨醛氨基葡萄糖席夫碱C_(13)H_(22)NO_6共振光散射法测定DNA[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吕少仿,宋功武,凌连生,何治柯,曾云鹗;Ru(bipy)_2(PIP)(Ⅱ)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J];分析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9 鲁晓明,刘顺诚,卜显和,毛希安;邻苯二酚合W、Mo手性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研究[J];化学通报;2000年10期

10 李庆祥,周井炎;几种过渡金属配合物产生活性氧的能力[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海英;陈刚;步宇翔;;碱基对的多铜修饰对DNA导电性的增强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赵宏远;李俊杰;桑润滋;;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处理山羊精子DNA损伤[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刘玲;付强;朱化彬;彭秀丽;郝海生;杜卫华;赵学明;王栋;;牛毛囊基因组DNA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梁春柳;;一个新的筛选化合物与DNA交互作用的简便方法[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文众;李永宁;方瑾;梁春来;张倩男;;体外新评价方法——完整细胞核DNA检测板[A];全国生化/工业与卫生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邹丹丹;汪海林;;基于DNA甲基化结合蛋白MBD的甲基化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张晔;杜智;杨斌;高英堂;;检测外周血中游离DNA的应用前景(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淑珍;刘光珍;;DNA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陈士林;;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体系[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陆佳飞;周克隆;王缦;;磁珠法快速提取乙型肝炎病毒DNA的研究及其在诊断试剂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杰;信息技术将重组汽车DNA[N];科技日报;2010年

2 刘霞;科学家研发出新型人工合成DNA载体[N];科技日报;2010年

3 南方;化危为机 企业需韧性生长的DNA[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吴强;港大引新技术DNA辨食材[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施晓焰 通讯员 马丽娟;云南:DNA数据库成“打拐”得力帮手[N];人民公安报;2009年

6 张巍巍;垃圾DNA可促进癌症发展首获证实[N];科技日报;2010年

7 常丽君;虱子DNA表明人类17万年前首次穿衣[N];科技日报;2011年

8 记者 冯卫东;DNA碱基序列决定其光敏性假设获证实[N];科技日报;2008年

9 许文强;拆、装更便捷的DNA双螺栓结构模型[N];大众科技报;2008年

10 记者 常丽君;研究人员发现自组装DNA链的最佳长度[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晓兰;端粒功能异常诱导的DNA损伤反应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2 陈志健;1.8 GHz微波对X射线和阿霉素致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及对蛋白表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3 朱慧芳;Y家族DNA聚合酶对化学致癌物MNNG应答的转录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万超;抗猪瘟嵌合DNA疫苗及TRIF的DNA疫苗佐剂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赵丽霞;克隆绵羊印记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6 沈美龙;基于DNA免疫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7 徐铁刚;细菌DNA磷硫酰化修饰与限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高鹏;特异性介导DNA转导的多结构域嵌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鉴定[D];吉林大学;2011年

9 康大伟;DNA分子器件场效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高天;基于寡核苷酸芯片的地中海贫血特异性DNA甲基化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芳;基于磁性微粒的法医样本DNA纯化[D];西北大学;2011年

2 芦丽淦;柚皮素及聚乙二醇增强乙肝DNA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杨锦艳;六种香豆素有效成分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林启凰;用于乳腺蛋白标志基因检测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5 于文静;亚麻韧皮部特异启动子克隆与26份种质DNA指纹图谱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Rebecca Simisola Agboola;硼(B)和氯化钠胁迫处理诱导高粱(Sorghum bicolor)自交系发生形态和DNA甲基化的变异[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微;溴氰菊酯致大鼠DNA损伤及损伤后修复功能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0年

8 张诺;DNA-纳米羟基磷灰石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D];济南大学;2010年

9 郭珈辰;基于图形表示的DNA相似性分析及进化树构建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刘香港;基于功能材料的新型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53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553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1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