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应用利奈唑胺过敏致患者剥脱性皮炎1例

发布时间:2018-03-04 10:31

  本文选题:利奈唑胺 切入点:药物过敏 出处:《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身高170cm,体质量55 kg。2016年5月因"发热待查"入本院呼吸科接受治疗。有癫痫史,长期服用丙戊酸钠。2016年3月曾因肠胃炎用"左氧氟沙星"致全身红色瘙痒性皮疹,后经抗过敏及激素等治疗,痊愈。本次入院检查:T:38℃,持续咳嗽。血常规:WBC12.17×109/L,N%64.4%,CRP 70 mg·L~(-1)。胸部CT: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胸膜下见致密结节影,无胸水。临床初步诊断为"左下肺炎"。送血培养,并对症治疗。在抗感染治疗
[Abstract]:A 28-year-old male with a body mass of 55 kg.2016 wa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in May for "fever pending investigation". He had a history of epilepsy. Take sodium valproate for a long time. In March 2016, she was treated with "levofloxacin" as a result of gastroenteritis.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anti-allergies and hormones, he was cured. Persistent cough.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WBC12.17 脳 109 / Lnd.4. CRP 70 mg 路L ~ (-1). Chest CTS: compact nodule shadow is seen under the basal pleura of left inferior lobe, no pleural effusion. Clinical preliminary diagnosis is "left inferior pneumonia." Blood delivery culture,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作者单位】: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药剂科;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中医科;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老年科;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重症医学科;
【分类号】:R9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雪娥;利奈唑胺[J];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11期

2 唐神结;肖和平;;利奈唑胺抗结核作用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01期

3 曲俊兵;;利奈唑胺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0年01期

4 袁进;;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1例[J];医药导报;2010年09期

5 王海燕;崔杰;候莉;黄祥;;静脉注射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年05期

6 王博雅;闫素英;;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及其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年02期

7 范大平;张一梅;尚建欣;;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10期

8 穆玉;范春芳;朱铁梁;吴志恒;;重症患者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年01期

9 陈璋璋;吕迁洲;;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2年04期

10 王天琳;郭代红;;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代红;王丽;陈超;蔡芸;刘皈阳;曹秀堂;王睿;;410例住院患者的利奈唑胺用药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2 麦志慧;梁淑婷;;我院儿科2010年利奈唑胺使用的调查分析[A];第五届临床药学实践案例分析与合理用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超;郭代红;曹秀堂;蔡芸;徐元杰;朱曼;马亮;赵鹏芝;;中国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4 梁倩莹;孙亚彬;赵博欣;刘思佳;邱丙辉;李国锋;;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质谱测定脑脊液中利奈唑胺[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5 方阅;刘皋林;张渊;;抗菌新药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6 苏龙翔;李洪霞;佘丹阳;管希周;赵铁梅;解立新;;维生素B6对利奈唑胺相关血细胞减少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化疗药理暨抗感染药理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7 张莉;孟现民;张永信;;利奈唑胺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感染药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孙纯广;张述雷;白楠;蔡芸;梁蓓蓓;史录文;王睿;;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利奈唑胺浓度方法学确证[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9 魏大臻;龚裕强;孙来芳;庄荣;陈大庆;应斌宇;王征;齐艳红;胡雪珍;李志涛;;长疗程高剂量利奈唑胺致可逆性血细胞减少及疼痛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孙纯广;白楠;蔡芸;梁蓓蓓;张述雷;王睿;史录文;;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利奈唑胺浓度方法学确证[A];第十届全国化疗药理暨抗感染药理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乐民;美国FDA发布利奈唑胺安全性警告[N];健康报;2007年

2 北京儿童医院 胡利华 王晓玲 刘钢;利奈唑胺不应作为医院常用药[N];健康报;2010年

3 冯友根;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赵和云;新型恶唑酮类抗菌药 利奈唑胺[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雷;利奈唑胺在中国人群的群体药代/药效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永煌;利奈唑胺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药动—药效学研究与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预测分析[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蔡莉莉;重症患者的利奈唑胺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及精准治疗探索[D];福建医科大学;2016年

3 龙波;利奈唑胺在大鼠血、脑组织和脑脊液中药代动力学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4 贾云灿;抗耐药菌抗生素利奈唑胺的合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庞昶;利奈唑胺与其他抗生素联用对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周家军;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的对比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565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565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f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