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障碍与对策
本文选题:医保目录 切入点:创新药 出处:《中国药房》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为我国创新药能顺利进入医保目录,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笔者在对国内外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相关管理政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我国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政策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医保政策中存在着医保目录遴选依据不够客观、医保审评专家的遴选机制使审评结果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愿的影响、医保目录调出机制缺失、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等待时间过长、创新药谈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强制要求制药企业提供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相关数据、增强医保目录审评专家组的独立性和多元化、定期对医保目录中的药物进行二次评价、为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开设"绿色通道"、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价格谈判机制以及医保信息数据库。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uccessful entry of innovative drugs into the catalogue of medical insurance and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relevant management policies for the entry of innovative drugs into the catalogue of medical insuranc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olicy obstacles of the entry of innovative drugs into the medical insurance catalogue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form proposals.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the selection basis of the medical insurance catalogue is not objective enough in the medical insurance policy of our country. The selection mechanism of medical insurance review experts makes the results of the review easy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subjective will of individual, the mechanism of medical insurance catalog is absent, and the waiting time for innovative drugs to enter the medical insurance directory is too long. It is suggested that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should be required to provide relevant data on the evaluation of pharmacoeconomics, enhance the independence and diversity of the expert group on the review of the health care directory, and conduct regular secondary evaluations of drugs in the medical insurance directory. A "green channel" is set up for innovative drugs to enter the catalogue of medical insurance, and a unified negotiation mechanism of drug price and information database of medical insurance are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R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武;;原创新药,任重道远[J];上海医药;2007年01期
2 平其能;;原创新药的价值[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7年02期
3 张念先;;欧盟对创新药品的注册保护制度[J];中国药业;2007年02期
4 黄晓龙;;对创新药研发中杂质限度确定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02期
5 毛冬蕾;;创新药开发的国内练兵与成长[J];中国处方药;2008年04期
6 黄东临;;创新药临床推广的中国思维[J];中国处方药;2009年07期
7 杨志敏;杨进波;冯毅;;促进我国创新药研发关键技术要素的探讨[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07期
8 ;白云山:头孢嗪脒创新药项目获美国专利[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杨建红;史继峰;温宝书;何燕萍;冯毅;;创新药研发与审评过程中的沟通交流[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19期
10 ;抗肿瘤等创新药审批工作今年将加快[J];上海医药;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天萍;王永庆;张宏文;欧宁;梁宁霞;王虹;赵俊;;实施创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的问题与对策[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国外公司看好中国创新药市场[A];第二届全国精细化工药物(医药、农药、兽药)中间体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李茹冰;万华印;邓凤君;周丹;徐江平;;心血管创新药盐酸椒苯酮胺[A];中国药理学会药学监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博日吉汗格日勒图;麻春杰;那生桑昭日格图;特格希;王丽丽;;降血脂化学一类创新药GB-A的研究进展(Ⅰ)[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秦伯益;;我国面临的人口与健康问题[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特邀学术报告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山大学药学院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 秦卫华;创新药研国家力[N];医药经济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许雯斐;研发创新药,这条路我们要走下去![N];江苏经济报;2012年
3 中山大学药学院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 秦卫华;创新药上市推广紧盯临床需求[N];医药经济报;2013年
4 路云;有效提升我国创新药研发水平[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5 胡京京;秦伯益细说创新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方剑春;创新药,何时走完荆棘路[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徐建华;应鼓励中药创新药进入临床[N];中国质量报;2008年
8 通讯员 李波邋何寿生 记者 姚学文;我省成功注册9个创新药[N];湖南日报;2008年
9 记者 刘传书;我小分子抗肿瘤创新药首次获准美国临床研究[N];科技日报;2010年
10 毛庆;我回来的目的就是研发国产创新药[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轶康;我国创新药注册的相关制度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47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64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