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2013—2015年813例ADR报告分析
本文选题:药品不良反应 切入点:用药安全 出处:《中国药房》2017年17期
【摘要】: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2015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813例ADR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3例ADR报告中,男性391例(48.09%),女性422例(51.91%);60岁以上的患者为ADR高发人群,有347例(42.68%);以静脉给药途径引发ADR最多,有747例(91.88%);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例数最多,有382例(46.99%),其中头孢菌素类占比最高,为38.22%(146例);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有434例(53.38%)。结论:对于静脉给药、使用抗感染药的老年患者应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in a certain Grade 3A hospital,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 Methods: 813 cases of ADR reported to the National ADR Monitoring Center from 2013 to 2015 in this hospital were report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ge and sex. Methods of administration, types of drugs involved organs / system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utcome and so 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mong 813 cases of ADR, 391 cases were male and 48.09%, while 422 cases of female were over 51.91%. There were 347 cases of ADR caused by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747 cases were caused by 91.88%, and 382 cases of ADR caused by anti-infective drugs were the most, among which cephalosporins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38.22% of which involved the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Conclusion: fo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antiinfective drugs, ADR monitor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elderly patient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R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drug use.
【作者单位】: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药剂科;重庆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分类号】:R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正式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J];中国药业;2000年01期
2 李丹平,于星;依法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年08期
3 王兰明,李少丽;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及启示[J];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07期
4 刘长碧,赵兴容,赵淑芝;我院199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王炜;上海市召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会议[J];上海医药;2001年08期
6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J];医药导报;2001年11期
7 王兰明,李少丽,孙新,张素敏;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及其工作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1年01期
8 冯国安;以民为本 多线并举——鼎力开展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J];首都医药;2001年04期
9 王兰明;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及其工作现状[J];中国医药导刊;2002年02期
10 张淮祥,巫建群;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J];河北医药;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立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展望[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颜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与展望[A];二○○三年全国医药工业技术工作年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3年
3 谭子方;杨宁莲;扈福;;宁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展[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萍;胡光煦;;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杜有功;;近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进展[A];浙江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郑亚杰;;药品不良反应109例报告分析[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7 张文萍;于勇文;;我院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赖书华;;东莞市2010年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花;杨世民;冯变玲;;美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简介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张彦丽;桂月;刘文娜;华国栋;;8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董晓勋 通讯员 李真 游迎;设立药品不良反应基金[N];长江日报;2007年
2 薛原 王乐民;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提高[N];健康报;2007年
3 见习记者 鲍蔓华;进一步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安徽省全椒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钱朝荣;应为药品不良反应受害者建立救助基金[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如何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通讯员 李艳丽;温宿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N];阿克苏日报;2008年
7 河南省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上街区分局 郝晓玲;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取得可喜成就[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记者 郑伟;哈前三季度上报药品不良反应2844例[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9 记者 茹捷;我市今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1695份[N];闽东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杨U,
本文编号:1693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69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