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载姜黄素的壳寡糖接枝布洛芬纳米粒的研制

发布时间:2018-04-02 13:15

  本文选题:姜黄素 切入点:壳寡糖接枝布洛芬 出处:《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5年02期


【摘要】:以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为偶联剂,将布洛芬(IBU)接枝于壳寡糖(COS)上,并采用自组装法制备壳寡糖接枝布洛芬纳米粒(COS-g-IBU NPs)。以COS-g-IBU NPs为载体,使用超声振荡技术制备负载姜黄素纳米粒(1-COS-g-IBU NPs)。结果表明,COS-g-IBU NPs的临界胶束浓度为(24.6±0.2)μg/ml,COS-g-IBU NPs和1-COS-g-IBU NPs的形态为类球形,平均粒径分别为80和132 nm。所得纳米粒的包封率为(96.35±0.32)%,载药量为(8.79±0.03)%,体外释放试验表明1-COS-g-IBU NPs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Abstract]:Ibuprofen (Ibuprofen) was grafted onto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COS) by self-assembly method, and the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grafted with ibuprofen was prepared by self-assembly method.Using COS-g-IBU NPs as carrier, curcumin nanoparticles 1-COS-g-IBU NPs were prepared by ultrasonic oscillating techniqu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of COS-g-IBU NPs is 24.6 卤0.2 渭 g / ml. The morphology of COS-g-IBU NPs and 1-COS-g-IBU NPs are spherical, and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s are 80 and 132 nm, respectively.The entrapment efficiency of the obtained nanoparticles was 96.35 卤0.32 and the drug load was 8.79 卤0.03. The release test in vitro showed that 1-COS-g-IBU NPs had obvious sustained release effect.
【作者单位】: 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联合大学药学院;
【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石药集团医药联合研究基金优先资助项目(H2013209192)
【分类号】:R9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韩刚;霍文;李秋影;孙广利;段离潼;;姜黄素的稳定性研究[J];中成药;2007年02期

2 刘占军;韩刚;于九皋;代红光;;姜黄素纳米粒的制备和释药性能[J];中药材;2009年02期

3 姚国贤;韩刚;喇万英;毕瑞;王成强;;姜黄及片姜黄中姜黄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比较[J];中药材;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顺爱;郭彩霞;王志成;李艳博;姚崇舜;龚守良;李校X;;姜黄素对中波紫外线照射后HaCaT细胞氧化致癌的预防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2 杨苹;隋思博;王艳芳;杨晶;张敏;李校X;郑琳;;姜黄素及姜黄素衍生物A在大鼠血浆中含量的测定[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3 吴雪梅;张晶;许建华;黄秀旺;宋洪涛;温彩霞;;姜黄素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体内外评价[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姜羽凤;王晓明;胡巧红;黎燕君;;姜黄素半乳糖化十六酰壳聚糖聚合物胶束的制备[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李睿;阮文辉;姚俊;陈宽婷;魏钦俊;鲁雅洁;曹新;;γ-聚谷氨酸胆甾醇基衍生物自组装纳米胶束的制备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年01期

6 罗志慧;杨洪钦;何逸鹏;彭亦如;李晖;谢树森;;姜黄素纳米粒子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活性的光学检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7 张帆;刘健;李坚斌;韦巧艳;;改性多糖类化合物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S2期

8 张琼;李林;魏东芝;杨胜利;;胆酸盐/脂类混合胶束对疏水性姜黄素的增溶性能[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9 许汉林;张念;程光明;郭妮;;姜黄素脂质体制备工艺的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侯丽丽;任海霞;孙晓丹;刘杨;申琦;;好多元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研究姜黄素的性质及降解过程[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Liqian Mo;Lianbing Hou;Dan Guo;Xiaoyan Xiao;Ping Mao;Xixiao Yang;;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eniposide PLGA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Uptake in Human Glioblastoma U87MG Cells[A];2013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占军;接枝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负载药物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康顺爱;姜黄素抗紫外线辐射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纪辉;姜黄素预防性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李民;基于AIE现象发光机理的纳米荧光探针的设计及肿瘤细胞靶向成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方敏;姜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靶向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蒋丽琴;胆固醇基普鲁兰自组装纳米粒与肝癌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马方奎;基于壳聚糖PLGA纳米载体的构建及其水解释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方敏;姜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靶向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李民;基于AIE现象发光机理的纳米荧光探针的设计及肿瘤细胞靶向成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斌;姜黄油的提取、抑菌活性及姜黄色素的纯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宋智梅;姜黄素PLGA-PEG-PLGA载药胶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晓玲;姜黄素对顺铂所致的小鼠胃肠道损伤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1年

4 汤晓露;低毒性两亲分子体系的相行为及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程光明;姜黄素的提取纯化、脂质体的制备和组织分布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6 冯蕾;黄芩苷锌质量控制与稳定性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7 钱颖;溃疡性结肠炎特异靶向性姜黄素PLGA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内外评价[D];苏州大学;2009年

8 陈晋红;不同产地姜黄药材质量比较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吴洲国;姜黄素防治流感病毒作用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屈英格;光度法研究姜黄素与铁络合反应及液相色谱法研究生产中盐酸氯己定的质量控制[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盈海,刘占军,刘晓辉,李军波,王红;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钾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甲酯在尼龙6上的接枝共聚合反应[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马宇;杨培龙;张亮;杜菊园;;姜黄与片姜黄异同考[J];四川中医;2007年10期

3 韩刚,张义春,刘士勇;姜黄中姜黄素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J];西北药学杂志;2005年01期

4 姜茜;片姜黄与姜黄、温莪术的区别[J];新疆中医药;2005年05期

5 王旗,王夔;姜黄素的代谢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年10期

6 韩刚;霍文;李秋影;孙广利;段离潼;;姜黄素的稳定性研究[J];中成药;2007年02期

7 韩刚;万红;李莉丽;严红梅;;甘草酸对姜黄中姜黄素提取率的影响[J];中成药;2007年11期

8 韩刚;翟丽;赵琳琳;刘莉;林庆辉;毕瑞;;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09期

9 崔晶,翟光喜,娄红祥;姜黄素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05年02期

10 赵艳玲,肖小河,袁海龙,夏文娟,陈古荣,陈万群;姜黄和郁金的药理作用比较实验[J];中药材;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口服纳米药粒问世[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4年02期

2 杨恩芸;王晓君;戴甜;张丽男;孙勇军;高子彬;;壳聚糖修饰的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J];华西药学杂志;2014年03期

3 张慧珠;张其清;;叶酸靶向乙酰普鲁兰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靶向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6期

4 董岸杰;邓联东;邢金峰;;聚合物组装纳米粒的结构与药物控制释放[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5 吕维玲;胡晋红;朱全刚;李凤前;;氢溴酸东莨菪碱纳米粒-微球系统的研制[J];药学学报;2010年07期

6 张亚萍;冉海涛;;脂质微泡与PLGA纳米粒复合体的制备原理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09期

7 潘英;倪海华;邹爱峰;邓盛齐;;紫杉醇纳米粒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年11期

8 赵焕英;王楠;于景娴;杨慧;邓云龙;彭玉龙;;功能化硅壳荧光纳米粒的细胞吞噬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9年07期

9 林苏娜;林华庆;;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3年06期

10 曹翠珍;宗莉;陈立;张余云;;三甲基化壳聚糖卵清蛋白纳米粒的制备[J];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琪;丛龙波;黄雅洁;岳鹏飞;袁海龙;;纳米粒载药系统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洁;刘青锋;冯程程;沈烨虹;邵夏炎;田志强;周佳辰;张奇志;;马铃薯凝集素修饰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经鼻入脑靶向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高静;张玮;储藏;王晓宇;张敏;武鑫;高申;;基于微针递送的PLGA纳米粒在人皮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朱铉;李福男;苏美琴;;巯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其眼用纳米粒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高静;张玮;高申;;微针阵列技术对纳米粒经皮给药的促透作用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高小玲;武炳贤;陶炜兴;陈钧;蒋新国;;凝集素修饰纳米粒介导多肽药物经鼻入脑的靶向性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潇;;眼用氟尿嘧啶纳米粒制剂的制备[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胡豫;;组织因子靶向性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抗血栓治疗中的应用[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李学明;徐元龙;陈国广;韦萍;;1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大鼠的药物动力学[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雪琼;朱中佳;刘霞;;甘草总皂苷纳米粒的制备[A];中药与天然药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霞;液体中的纳米粒子可用于存储信息[N];科技日报;2014年

2 王小龙;纳米粒子可经水果等食物进入人体[N];科技日报;2013年

3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纪小龙;纳米技术在开拓新药中应用前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记者 白毅;新型药物纳米输送系统研究取得多项创新[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记者 华凌;磁电纳米粒子可传递药物直入大脑[N];科技日报;2013年

6 平其能;纳米药物制剂的现状与未来[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上海中药研究所制备出氟苷新型给药系统[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记者 白毅;复合物纳米粒可作为胰岛素口服给药新载体[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记者 毛黎;放射性纳米粒子可定向附着杀灭癌细胞[N];科技日报;2013年

10 甘勇 林艳琼 陈庆华;微粒系统用于眼用制剂成新趋势[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红丽;多糖修饰的PLGA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赵小智;包裹芘的高分子纳米粒的制备、表征以及体内外行为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静;油酰壳聚糖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武敬亮;载阿霉素组氨酸修饰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蒋新宇;抗癌药物纳米粒载体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袁弘;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药物载体经胃肠道转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陈洁;马铃薯凝集素修饰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经鼻入脑的递药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玉梅;长春碱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孙彦华;基于金纳米粒的生物分子化学发光分析新技术[D];复旦大学;2012年

10 余敬谋;两种疏水改性乙二醇壳聚糖自聚集纳米粒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钊;新型聚(醚—酐)凝胶纳米粒用于难溶性药物增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蔡铮;光交联聚醚酐凝胶纳米粒的制备及包载疏水性药物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张微;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基因转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斌;基于磁性与荧光纳米粒的生物分析新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胡振夏;叶酸壳寡糖修饰的PLGA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载体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颜焕新;空心氧化铁载药磁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能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丁小力;载异烟肼利福平聚乳酸纳米粒的构建及体外释药特性的评价[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8 王福根;乙酰半胱氨酸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内外评价[D];浙江大学;2012年

9 顾君彤;刺激—响应型阿霉素磁性复合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实验[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崔召元;奥沙利铂长循环纳米粒的制备与评价[D];青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00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700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2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