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循证证据比较他汀类药物的获益与肌病相关风险的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8-04-14 06:21

  本文选题:他汀 + 获益 ; 参考:《中国药学杂志》2015年17期


【摘要】:以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对他汀类药物的获益与肌病、横纹肌溶解等风险进行综述。提出他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类效应、异质性密切相关。明确了高强度应用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可给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尽管瑞舒伐他汀在同类药物中药理作用较强,但是由于磺酰胺基团的存在导致其毒性增大,国外循证证据表明,瑞舒伐他汀的横纹肌溶解风险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等其他他汀类药物。因此,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选择瑞舒伐他汀治疗时需谨慎用药,权衡效益风险比。近来瑞舒伐他汀导致肌病、横纹肌溶解的病例在全球有增多的趋势,应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临床药师应从特殊病理生理状态、相互作用、药物基因组学等方面着手,总结分析其发生规律、研究其发病机制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以承担起临床药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Abstract]:Based on guidelines and evidence-based medical evidence, the benefits of statins and risks of myopathy and rhabdomyolysis are reviewed.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stati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lass effect and heterogeneity.It is clear th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ophylaxis of high intensity statins (Atto vastatin, resuvastatin)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n bring more clinical benefits to patients.Although rosuvastatin has a strong pharmacological effect in the same class of drugs, its toxicity is increased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ulfonamide groups.The rhabdomyolysis risk of recuvastat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statins such as Atto vastatin.Therefore, for patients with risk factors, it is necessary to weigh the benefit-risk ratio when choosing Risuvastatin.Recently-reported cases of rhabdomyolysis due to myopathy caused by recuvastatin are increasing globally and should be of great clinical concern.Clinical pharmacists should start from the aspects of special pathophysiology, interaction, pharmacogenomics, summarize and analyze its occurrence law, study its pathogenesi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drug use of patients, so as to assume the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y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药学科;海军总医院;
【分类号】:R972;R-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舒宜;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血脂紊乱的治疗现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年01期

2 冯晓明;田晓;;血浆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损害的关联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16期

3 袁思殊;李志伟;夏黎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MRI与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5年03期

4 梁德平;;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及肾血流参数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年07期

5 耿慧;刘梅林;;血脂领域的新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2期

6 许如意;叶平;;他汀类药物对肝脏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02期

7 程凌;肖建民;霍志成;杨天骄;;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IL-6及TNF-α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年05期

8 王瑶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综述[J];临床荟萃;2014年04期

9 白玲;刘平;范力宏;马爱群;;Effect of atorvastatin on uptake of ox-LDL and expression of CD36 antigen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U937cell into foam cell[J];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年02期

10 孙斌;罗先润;张辉;李红满;李朝辉;朱中玉;高传玉;;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应用现状调查[J];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丽萍;;他汀类药物治疗脂肪肝及肝脏安全性评价[A];中国医药教育论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三届三次理事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3年

2 王喜福;祖晓麟;王成钢;王旭;王硕;曾玉杰;;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A];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年会暨急诊医学培训班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沫言;2型糖尿病肾病鉴别诊断模型的验证及新方程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2 李倩;不同渗透压造影剂对行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3 王怡璐;肥厚型心肌病临床异质性的遗传及环境因素[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陈石;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裴奇;SLCO1B1基因多态性对瑞格列奈药动学的影响以及PPAR-γ2和PTPRD基因多态性对吡格列酮疗效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6 宋艳瑞;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线粒体16S rRNA 2336T>C新突变鉴定及其致病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王煜;冠心Ⅱ号主要吸收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及相对贡献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晓亮;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陈清;他汀类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价值的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3 孙燕;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临床特点与防治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3年

4 刘倩;2型糖尿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心脏结构、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黄婷婷;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进展[D];蚌埠医学院;2014年

6 孙梅林;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7 刘洋;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及冠脉病变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曹璐玺;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9 刘艳;沙格列汀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大鼠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10 张成杰;高胆固醇血症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比较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宏斌;他汀类药物的降血脂机制[J];实用医技杂志;2002年05期

2 吕晓霞 ,赵小飞;他汀类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2年04期

3 王红,吴红菱;他汀类药物刺激骨形成的作用[J];医药导报;2002年10期

4 梁茂本;他汀类药物作用特点及用药须知[J];中国基层医药;2002年12期

5 ;他汀类药物可能抑制老年人主动脉瓣钙化[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年08期

6 沈玲红;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危险性评价[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3期

7 董亚琳,董卫华;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3年03期

8 董祝斌,张学农;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学;2003年06期

9 陈强;他汀类药物作用新解[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年02期

10 孙瑜,柏愚;他汀类药物的调脂外作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吉匡;;他汀类药物循证证据回顾[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2 朱中玉;孙斌;刘煜昊;张优;高传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现状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夏城东;殷惠军;陈可冀;;他汀类药物改善内皮功能的多效应研究进展[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4 汪敏;双东思;郭卉;;合理选择他汀类药物[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王晓光;方向;吴范宏;;他汀类药物的含氟结构修饰[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袁胜山;张骏;余昌胤;;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徐凯;韩雅玲;王祖禄;佟铭;;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他汀类药物减少支架再狭窄中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8 蔡慎;郑英丽;方丽;;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A];“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穆军;张锡钢;;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郜建新;;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在风湿病中的应用[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温明;克服他汀类药物使用误区[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陈铮;关注他汀类药物整体安全性[N];中国医药报;2011年

3 ;第三代他汀类药物突出重围?[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他汀类药物即将进入基因组时代[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陈少萍邋秦永文 郑兴;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值得关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杨水祥;从降脂到抗炎 他汀类药物治疗目标在扩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顼志敏;选用他汀类药物要注意安全性[N];中国医药报;2009年

8 庄愉;他汀类药物具有肾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白毅;专家提示:注意观察他汀类药物的肌病不良反应[N];中国医药报;2010年

10 编译 姚立新;他汀疗效是“美国医学破碎的承诺”?[N];医药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震洪;他汀类药物对尿蛋白、肾脏事件、非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系统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刘佳;他汀类药物的肾保护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王冬雪;血浆HDL中蛋白质组分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应用他汀类药后的变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孙晓靖;他汀类药物对异丙肾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巧云;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再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2 冉东川;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3 张剑;纤维蛋白原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他汀类药物的干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4 赵悦;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体液免疫指标的调节作用[D];山东大学;2014年

5 郭佳;他汀类药物预防卒中再发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09年

6 蒋朋利;基于大型不良反应数据库的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7 张清;他汀类药物在乙肝病毒感染人群中的肝脏安全性[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8 冯才;三种他汀类药物在高脂血症兔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咪咪;10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析及他汀类药物预防心梗后房颤的疗效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贾美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8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748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2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