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化合物动物体内抗肿瘤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合成化合物 + 抗肿瘤药物 ; 参考:《化学通报》2015年08期
【摘要】:进行了动物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的多为天然药物,但其来源有限;虽然用于抗肿瘤研究的合成化合物种类较多,但对于其在动物体内抗肿瘤研究又相对偏少,所以,合成化合物抗肿瘤体内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合成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体内肿瘤模型建立方法和体内抑瘤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对合成化合物毒性评价方法、抑瘤基本观察指标测定、氧化损伤相关酶活力的测定方法、组织病理学评价方法等体内抑瘤实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详细总结,提出了合成化合物在体内动物抗肿瘤实验研究方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新型抗肿瘤合成化合物体内药学活性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Most of the studies on antitumor activities in animals are natural drugs, but their sources are limited.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synthetic compounds used in antitumor studies,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studies on their antitumor activities in animals, so, Anti-tumor studies of synthetic compound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hotspots in vivo.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antitumor action of synthetic compounds, the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tumor models in vivo and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tumor inhibition in vivo are reviewed, and the toxicity evaluation methods of synthetic compounds are evaluated by a large amount of experimental data.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methods of tumor inhibition in vivo were summarized in detail, such as the measurement of basic tumor inhibition indexes, the determination of enzyme activity related to oxidative injury,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histopathology.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synthetic compounds in vivo are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new antitumor synthetic compounds in vivo.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化工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与绿色催化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271056,21371042)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2015~003,H2015065) 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项目(LBH-Z15292)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课题(2010-030)资助
【分类号】:R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学军,常雅萍,韩正波,王恩波;甘氨酸-钼磷酸盐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2 Shaikh M Mohsin Ali;M Abul Kalam Azad;Mele Jesmin;Shamim Ahsan;M Mijanur Rahman;Jahan Ara Khanam;M Nazrul Islam;Sha M Shahan Shahriar;;In vivo anticancer activity of vanillin semicarbazone[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2012年06期
3 葛蓓蕾;陈小让;徐霞;张丽蓉;;新型八核铜配合物乳剂对小鼠H_(22)腹水瘤的抑制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芳,张欣,吴新宇,李静,浦昀,徐坤,李娟;硼钨酸嘧啶盐的抗肿瘤活性[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2 杨丽平;赵敬湘;李露斯;袁红峰;刘大庆;王蕴芳;南雪;白慈贤;裴雪涛;;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的9L~(luc)细胞株的构建[J];重庆医学;2007年09期
3 柯霞;洪苏玲;;鼻咽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0年11期
4 张信基;石小军;孙鹏宇;张哲欢;付昕阳;谭万龙;;Gluc-Fluc双荧光素酶质粒转染MB49细胞后荧光表达特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任苑蓉;陈军;刘红雨;闫慧琴;王玉丽;刘承飞;周清华;;应用活体内生物发光技术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成瘤性和转移性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8年03期
6 王红明;朱大兴;吴志浩;周清华;;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nm23-H1表达缺失人肺腺癌细胞株的构建及其体内外活性检测[J];中国肺癌杂志;2012年03期
7 傅惠英;屠珏;凌云;张利棕;寿旗扬;陈民利;;活体生物发光示踪术观察中国被毛孢抑制小鼠4T1-luc乳腺癌肺转移作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8 Farhadul Islam;Shaikh Mohummad Mohsin Ali;Jahan Ara Khanam;;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acetone semicarbazone on Ehrlich ascites carcinoma induced carcinogenesis in experimental mice[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2013年02期
9 张珑峰;王明丽;邓颖姣;李瑞;王萍;陈刚强;倪士峰;巩江;;菩提树药学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3期
10 魏丽莎;季艳霞;康振桥;郑爱萍;;肿瘤靶向纳米制剂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昆;H-Ras介导细胞转化的蛋白质组学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2 杨丽平;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靶向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3 李琳娜;青蒿琥酯对中国人源性大肠癌细胞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4 杨德林;膀胱癌腔内种植模型体系的建立及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D];昆明医学院;2008年
5 龚荣芳;一类反问题—生物体发光断层成像—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9年
6 柯霞;靶向脱氧核酶抑制鼻咽癌EBV-LMP1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7 姚文祥;银草合剂对荷肺癌细胞小鼠恶病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黄权;肺癌干细胞脊柱转移裸鼠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9 阮静;荧光纳米探针及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制备与在胃癌靶向成像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王嵩;PET/DOT混合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华莉;含硅二烃基锡异羟肟酸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D];南昌大学;2011年
2 马茜茹;烃基变化对含硅三烃基锡化合物杀螨活性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1年
3 郑国兵;用于活体影像技术肺癌细胞系的建立及验证[D];广州医学院;2010年
4 高丽娜;生长因子联合组织工程对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促增殖作用的分子影像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5 张浩;淋巴靶向抗癌药物卡波霉素载体制备方法优化及药效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6 闫虎;树突状细胞的标记及活体荧光成像示踪其在体内的分布归巢[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7 王宏芳;硼钨酸嘧啶盐抗肿瘤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储军;GFP标记的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整体荧光成像[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杨大安;生物发光断层成像系统研究与实验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全毅;Angiopep-2靶头阿霉素(PEG-PE)纳米颗粒治疗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曼颖,安继红,李昌辉;刺五加叶皂甙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1期
2 刘娅,谢林,刘景福,孟路;九钨三钛硅酸盐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 刘景福,陈亚光;同多和杂多化合物作为抗肿瘤和抗HIV-1药物研究的进展[J];化学通报;1996年06期
4 柴彪新,李亢宗;R6G和R6Gzn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J];兰州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5 索金良;4-硒(代)硫酸酯多糖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生理科学进展;1996年01期
6 王国平,傅旭春,朱龙观;双核铜(Ⅱ)-氟喹诺酮-邻菲咯啉混配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抗肿瘤活性[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09期
7 顾琴龙,杨永康;Tuftsin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金兰,张澄波;小分子化合物Salen-Mn的合成及其结构测定[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2 张蕊,牛雪平,赵文岩,李焕珠;3,5-二碘代水杨醛-芳胺Schiff碱的合成与生物活性测试[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3 柳翠英,赵全芹,李忠,于爱华,刘雪英;Cu(Ⅱ)的水杨醛及其衍生物缩乙醇胺的合成与抑菌活性[J];现代应用药学;1997年02期
4 李师翁;冯琳;;Statin类抑制胆固醇合成药物及其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1年06期
5 宋明霞;刘鹤;李明洙;;2-[1-(2-吡啶)乙氧基]乙酸2-取代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小鼠记忆力的影响[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冯军;与紫杉醇作用机理相似的小分子合成化合物GS-164[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8年03期
7 周嘉,陈茹玉;新型N-取代α-氨基酸含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8年01期
8 梁伟桑;;一种新药可对抗肥胖及其相关的疾病[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7年08期
9 王建新,张志荣;3′,5′-二辛酰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的合成及性质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1年11期
10 刘畅,宋爱华,周忠喜,曾昭钧;三嗪类衍生物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易大年;杨良衍;蔡晓华;;APT法验证复杂合成化合物结构[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2 王冬梅;孙明娜;刘刚;;6-氨基吲哚衍生物的液相平行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惠明;酒石酸系列氨肽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瑞鹏;5-烷氧基-[1,,2,4]三唑并[4,3-α]吡啶衍生物的合成和抗惊厥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2 郑峰;含哌嗪的均三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蔡金刚;依折麦布的合成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4 金洪光;7-烷氧基-4,5-二氢-2H-[1,2,4]-三唑[4,3-a]并喹啉-1-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惊厥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5 刘畅;对乙酰氨基酚类衍生物的合成与抗炎镇痛活性研究及三嗪类衍生物的合成[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6 苑建;甲基化多酚类肿瘤多药耐药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活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刘延昭;多吡啶类大平面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8 刘默;噻吩并吡啶类酰肼衍生物的合成、活性及初步体外代谢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王俊敏;Rufinamide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抗癫痫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22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822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