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丁苯酞对阿司匹林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05 23:29

  本文选题:丁苯酞 + 阿司匹林 ; 参考:《中国药房》2015年28期


【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对阿司匹林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取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植物油0.4 ml/只+阿司匹林10 mg/kg)与实验组(丁苯酞80 mg/kg+阿司匹林10 mg/kg),每日ig药物1次,连续给药10 d。末次给药前及给药后10、20、40、60、120、240、360、480、600、720 min取血0.2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以DAS 2.0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体内阿司匹林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28.68±6.08)、(29.33±4.25)μg/ml,t1/2(2.48±0.67)、(1.60±0.36)h,AUC0-720 min(188.71±24.29)、(140.31±15.08)μg·h/ml,CL/F(0.05±0.01)、(0.07±0.01)L/(h·kg);其中t1/2、AUC0-720 min、CL/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对阿司匹林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与分布无显著影响,但可加快其代谢和清除。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utyphthalide on pharmacokinetics of aspirin in rats. Methods: twent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10 mg / kg of aspirin in vegetable oil 0.4 ml/)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utyphthalide 80 mg/kg aspirin 10 mg / kg 路kg ~ (-1), ig once daily for 10 days). Before and after the last administration, the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blood of 0. 2 ml before and after the last adminis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drug was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fitted by DAS 2.0 software. Results: the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aspiri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cmax(28.68 卤6.08 卤4.25) 渭 g 路ml ~ (-1 / 2) 2.48 卤0.67 ~ 2.48 卤0.36 min(188.71 卤24.29 min(188.71 卤14.0.31 卤15.08 渭 g 路h / ml CLF-1 卤0.07 卤0.07 卤0.01)L/(h / kg, among which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butyphthalide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bsorp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spirin in rats, but it can accelerate its metabolism and clearance.
【作者单位】: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药剂科;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药学部;
【分类号】:R9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段好刚;张国荣;魏玉辉;张建强;李波霞;武新安;;复方丹参滴丸对阿司匹林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2 杨秀岭;张志清;赵永红;崔文宁;刘剑;;探针药物法评价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3 宗一;蒋建聪;;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年33期

4 陈为烤;居文政;谈恒山;;脉络宁注射液合用阿司匹林对大鼠水杨酸药动学的影响[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9年04期

5 杨秀岭;郭利;张志清;王淑梅;张如春;;丁苯酞对大鼠体内硝苯地平药动学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房;2012年21期

6 鄢学芬;詹瑾;黄叶宁;耿维凤;;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17期

7 郭利;杨秀岭;王淑梅;殷立新;陈玮;;丁苯酞对大鼠体内多索茶碱药动学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3年25期

8 杨秀岭;王淑梅;赵永红;张志清;刘建;韩亚娟;;探针药物法评价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3A酶活性的影响[J];中南药学;2014年04期

9 胡恩慈;熊长明;;阿司匹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同梅;杨言府;朱荣华;黄友发;;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2期

2 余昕;张春;朱烨;胡宝平;税丕先;;干燥方法对蘼芜药材中丁基苯酞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6期

3 高奥;吕华冲;蔡金艳;王平;王健壮;;正丁基苯酞的合成及结构表征[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刘凌云;汤永红;;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VEGF、BDNF、bFGF水平的影响[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年05期

5 崔焕俊;;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年03期

6 陈江波;刘新生;李时光;;巴曲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06期

7 陈艳坤;刘诗翔;;丁苯酞治疗昆明失眠症患者30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年S1期

8 任新光;李昕;;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NSE、S-100B蛋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08期

9 刘永亮;王丽娜;李建民;王鹏;赵雅宁;;丁苯酞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水肿及咬合蛋白表达的影响[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年03期

10 周望溪;伍苏芳;;丁苯酞软胶囊对帕金森伴抑郁患者的协同治疗作用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剑;徐韶东;张志清;杨秀岭;亢泽坤;;5-HT_3拮抗剂止吐药对大鼠体内洛铂药动学的影响[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杨秀岭;张志清;刘建;陈玮;赵永红;韩亚娟;;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杨秀岭;张志清;赵永红;陈玮;刘剑;韩亚娟;;探针药物法评价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赵永红;杨秀岭;张志清;刘建;韩亚娟;;探针药物法评价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3A酶活性的影响[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微;慢性低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与淀粉样物质的关系及丁苯酞的神经保护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2 尚芳红;中药新药加味佛手散胶囊的制剂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硕琳;丁苯酞治疗新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唐交春;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PDI、P53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严友才;丁苯酞对大鼠超长随意皮瓣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4 陈坤;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GFAP、VEGF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孙娟娟;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NeuN、IL-1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闫欣;丁苯酞对SOD1-G93A转基因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Nrf2及HO-1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7 张红丽;丁苯酞对ALS模型小鼠生存期及CDK5 P35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8 张淑;模拟失重对比目鱼肌凋亡的影响及药物干预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2年

9 焦丽静;丁苯酞对1型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MEK1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10 王晨蕊;丁苯酞对1型糖尿病大鼠认知障碍及海马ERK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磊;曾晓晖;莫玮;袁进;赵树进;;RP-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中硝苯地平及其代谢产物氧化硝苯地平的浓度[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2 龚文奇;梁晓光;李芹;刘洁;汪云;;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灯盏花素对大鼠CYP450体内代谢活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年06期

3 李峰;阚全程;聂会娟;;稳态时甲磺酸帕珠沙星对兔体内多索茶碱药物动力学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4 崔丽英,李舜伟,吕传真,董强,董鹏,史朗峰,黄鉴政,毛善英,张朝东,曹云鹏,聂莹雪,王维治,梁庆成,杨春晓,董为伟,李光勤,彭国光,罗祖明,何俐,万琪,韩军良,黄如训,李玲,李承宴,蒙振中;恩必普软胶囊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03期

5 柴志强;魏立;丁钰;;复方丹参滴丸干预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试验[J];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04期

6 黄树敏;;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年02期

7 吴常裕;;阿司匹林抵抗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13期

8 张三强;潘苗;刘建庄;;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9 王艳玲;王国海;李学明;;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0年01期

10 何兰香;;复方丹参滴丸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和平;吴丽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细胞凋亡机制以及丁苯酞对其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2 王建华;刘瑞珍;;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色素-C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03期

3 刘健;史丙利;赵蕊;贾应勃;;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功能改善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0年12期

4 赵嘉;李玲;裴中;张波;魏欢;黄如训;;丁苯酞对缺血性脑损伤作用的细胞靶点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0年02期

5 李嘉;顾承志;秦婧;黄志东;黄怀宇;;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17期

6 徐蓓;赵志刚;;脑血管病治疗药物丁苯酞注射液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1年11期

7 周刚;张慧萍;朱祖福;;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1年17期

8 张志军;;老年缺血性脑卒中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07期

9 李延可;刘宁;谷有全;周超宁;薛浩;;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程序性凋亡因子-5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10期

10 马荣花;;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双艳;李其富;羊洁;何俐;;丁苯酞对脑缺血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刘佳;吴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晓丽;徐进宜;张奕华;;硫化氢供体型丁苯酞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脑缺血活性研究[A];2012长三角药物化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杨春昱;季晖;张奕华;;丁苯酞与依达拉奉偶联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A];2012长三角药物化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杨秀岭;张志清;刘建;陈玮;赵永红;韩亚娟;;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宁文婧;杜业亮;;丁苯酞对脑缺血大鼠AQP9mRNA表达的影响[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7 王晓丽;徐进宜;张奕华;;硫化氢供体型丁苯酞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脑缺血活性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赵永红;杨秀岭;张志清;刘建;韩亚娟;;探针药物法评价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3A酶活性的影响[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杨秀岭;张志清;赵永红;陈玮;刘剑;韩亚娟;;探针药物法评价丁苯酞对大鼠体内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章玉坤;;丁苯酞联合乌司他丁等预防治疗结脑血管相关性脑损害的临床研究[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文芳;石药集团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记者 王敬照;丁苯酞项目获中国专利金奖[N];河北日报;2012年

3 赵舒;恩必普终崛起[N];医药经济报;2014年

4 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建青;运用专利技术输出 提升产品竞争优势[N];河北日报;2009年

5 王泽议;治疗脑血管病国家新药丁苯酞正式投产[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王雪飞;自主创新领军新药研发[N];健康报;2006年

7 胡建国;石药集团丁苯酞原料及胶囊获国际PCT专利[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记者 赵红梅 通讯员 张赫明;新药恩必普受86个国家专利保护[N];河北日报;2006年

9 焦莉莉;丁苯酞为何“墙内开花墙外香”[N];石家庄日报;2007年

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伊龙 秦海强 陈盼;面对卒中负担 学界在行动[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彭仕华;丁苯酞及其类似物的生物转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2 王冰;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受体及钙信号转导机制的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3 常雁;氨丁苯酞的代谢转化及其立体选择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4 魏微;慢性低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与淀粉样物质的关系及丁苯酞的神经保护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5 庞素华;1.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 2.正丁苯酞类似物的合成及重排反应[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6 槐雅萍;左旋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乔晋萍;氨丁苯酞在大鼠靶组织中的原位代谢方法以及中药丹参的代谢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8 杨春;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研究复杂体系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军;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胆碱乙酰转移酶代谢影响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2 吴硕琳;丁苯酞治疗新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白艳娟;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4 阴均涛;丁苯酞对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5 贾朝均;丁苯酞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流灌注影响的临床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3年

6 王伟;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D];承德医学院;2013年

7 赵鸿平;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机制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王建华;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色素-C表达影响的研究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守成;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陈艳芳;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49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849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7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