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偶联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药代动力学 + 抗体偶联药物 ; 参考:《药学学报》2015年10期
【摘要】: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素通过化学偶联子连接起来的新型药物。ADC分子进入体内后,可通过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与靶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并进一步转入靶细胞内。进入细胞内(主要在溶酶体内)的ADC分子,可通过化学和/或酶促作用释放小分子毒素和/或毒素类似物(即效应分子)以"杀灭"靶细胞。ADC药物在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高度靶向性和小分子毒素的强细胞毒性等优点时,也给其药代动力学研究带来了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药代动力学特征、内在机制、药动-药效关系、分析物质、分析方法和数据解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对ADC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内在机制、研究策略及数据解释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合归纳和阐述。
[Abstract]: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A) is a new type of drug. ADC molecule, which is connected by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small molecular cytotoxin through chemical coupling, can bind to the antigen on the surface of target cell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further into the target cells. ADC molecules that enter cells (mainly in lysosomes), Small molecular toxins and / or toxin analogues (i.e. effector molecules) can be released chemically and / or enzymatically to "kill" target cells. ADC drugs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highly target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the strong cytotoxicity of small molecular toxins, It also brings many challenges to the study of pharmacokinetic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armacokinetics, internal mechanism,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kinetic relationship,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substance analysis, analytical methods and data interpre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intrinsic mechanism, research strategies and data interpretation of ADC drugs are summarized and expounded.
【作者单位】: 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苏州市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苏州科学技术局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基金资助项目(XG0826)
【分类号】:R96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跃梅;张伯彦;黎燕;沈倍奋;;靶向抗肿瘤抗体-药物偶联物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年01期
2 Patrick M.Glassman;Joseph P.Balthasar;;Mechanistic considerations for the use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cancer therapy[J];Cancer Biology & Medicine;2014年01期
3 杨跃梅;沈倍奋;;抗体-药物偶联物药物用抗体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年06期
4 王英哲;令狐锐霞;杨俊兰;;乳腺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年01期
5 胡百卉;车津晶;许先兴;谌瑛;刘运龙;陈知航;程远国;许丽娜;;抗体偶联小分子药物T-DM1的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讯;2014年05期
6 詹佒斯;张媛媛;;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5年02期
7 钟锦绣;李亚梅;关晏星;;乳腺癌HER-2胞外配体结合区靶点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3年17期
8 赵楠;周颖;崔一民;;抗乳腺癌新药ado-trastuzumab emtansine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22期
9 周宏萍;白秋江;郑敏;;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新药——曲妥珠单抗共轭复合物[J];医药导报;2014年01期
10 刘昌孝;樊慧蓉;蔡永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动学研究的认识[J];药物评价研究;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群;新型VEGF靶向抗体FD006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2 代立朋;基于液质联用法的蛋白绝对定量技术开发及其在单抗类药物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孔松;血清中抗癌多肽药物曲普瑞林的SPE净化方法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2 钟锦绣;HER-2受体放射性配体~(99)Tc~m-TP1623的制备、鉴定及其在正常动物体内的分布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3 梁延桂;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制备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连用,李全胜,陆榕,刘昌孝;乙氧苯柳胺的测定及其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林成仁,王敏,刘建勋;前列安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华男科学;2000年02期
3 李洪敏,刘蔚,王巍,冯端浩,王仲元,李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人体内药代动力学[J];现代科学仪器;2000年03期
4 孙涛,宋坤改,林赴田,刘忠敏,姜国华;地红霉素药代动力学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1年02期
5 谢海棠,黄晓晖,孙瑞元;国内外常用的药代动力学软件介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1年04期
6 刘晓红,张兰桐;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测定方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刘永;尿中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的测定[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3期
8 刘晓琰,孙黎,费艳秋,曹惠明,祝德秋,王平全;国产盐酸西替利嗪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房;2002年07期
9 刘昌孝,陈拯民,顾以保,蔡永明,高连用,曾勇,李全胜,张英起,赵宁,王增禄;小鼠注射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的药代动力学[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全国新药药代动力学学术研讨会[J];中国新药杂志;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在震;祝春浩;;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临床应用[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毕学智;孟志云;窦桂芳;;乐福昔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A];第八次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3 许景峰;;药物相关基因多态型与药代动力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4 许景峰;;药物相关基因多态型与药代动力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刘昌孝;高连用;李全胜;;舍他斯汀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6 李健伟;马士盐;;抗白血病药物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报告[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迎;张振清;阮金秀;;大鼠静脉给全氟三丁胺乳剂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八次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8 王丽;;儿童药物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2008生物医药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9 姜华;;小儿麻醉群体药代动力学应用研究进展[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10 王静;郑恒;钱振宇;刘心霞;袁世英;毋丹;曹翠玲;陈汇;;来托司坦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熊昌彪;眼用中药亟须加强药代动力学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欧慧敏;药代动力学彰显新药转化价值[N];医药经济报;2012年
3 河北远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魏占勇;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N];中国畜牧报;2004年
4 ;环孢素A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对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白毅 整理;以药代动力学为主线的新药成药性的临床前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应用[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王宝龙;健能隆F-652海外临床研究正式启动[N];中国医药报;2012年
7 记者白毅;中国医科院生技所构建药物研究平台成效显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编译 李勇;新药开发的五“R”原则[N];中国医药报;2014年
9 董智;微剂量给药 新药开发的加速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Emilly;单剂量布地奈德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告捷[N];医药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秉呼;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癌泰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2 盖芸芸;多组分中药物质组溶出及药代动力学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胡宇莉;8-十六烷基小檗碱的合成和药代动力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鲁丹丹;硫代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5 王淑萍;济泰片药效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6 倪健;抗栓素药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孔琦;噻吩诺啡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8 姜志平;长春地辛群体药代动力学:ABCB1遗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差异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9 谢瑛;生物大分子药物的标记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10 刘小光;利福平和rifabutin药代动力学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琪;伊潘立酮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2 宋艳霞;重组人源化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3 张娟红;高原环境对药物药代动力学影响的基础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汤飞飞;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在位无损检测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张志涛;吡拉西坦类药物药代动力学及质谱裂解规律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6 邓丽莉;纳美芬人体内定量分析方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滕艳妮;莫吉斯坦药代动力学及体内代谢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廉江平;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钟玲;阿德福韦前药药代动力学及组织的分布比较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10 何颖娜;注射用异丙叉景酮糖酐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53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85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