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PSMA配体修饰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胶束给药系统的构建及靶向前列腺癌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6 08:10

  本文选题:聚乙二醇-聚已内酯 + PSMA配体 ; 参考:《吉林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当前国内外对胶束纳米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多,与传统制剂相比其优势很多,但由于其不能达到特定部位实现药物的传递,使其不能充分发挥真正的功效,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动靶向胶束传递系统则可在亲水表面引入一个配体,通过特异性作用结合到受体上,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充分发挥胶束的特点治疗癌症。 本文首先合成一种PSMA的小分子配体(SMLP),并使用质谱分析(massspectrometry,Ms)、氢核磁共振(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技术进行了结构确证和表征。SMLP配体能与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通过高效的氢键作用结合,并以PSMA蛋白为受体靶向到前列腺癌细胞表面。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利用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PCL-mPEG和PCL-PEG-COOH共聚物,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氢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等分析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确证与表征。氢核磁共振分析表明PCL-b-PEG共聚物的嵌段比例具有可控性,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窄(PDI均小于1.2)。最后,用NHS酯活化聚合物PCL-PEG-COOH上的羧基,制备聚合物PCL-PEG-NHS,再将小分子SMLP以生物共轭的方式连接到聚合物PCL-PEG-NHS上,成功地合成了聚合物PCL-PEG-SMLP。并通过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对产物进行了结构确证。 以一系列共聚物PCL-mPEG和PCL-PEG-SMLP为载体材料,以多烯紫杉醇(DTX)为模型药物,利用薄膜水化辅以超声分散法进行了制备载药胶束的研究。对水化时间、超声时间、聚合物疏水嵌段长度等处方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与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载药胶束粒径在150nm左右,并且粒径分布较宽;载药量最高的一组胶束为PCL12k-mPEG5k(8.9±0.7%)和PCL12k-PEG5k-SMLP(9.1±0.5%)。随后,以DTX为模型药物,进行了透析法制备载药胶束的研究。随着疏水链段分子量的增加,载药量也逐渐的增加。最高载药量的一组胶束DTX-PCL12k-mPEG5k(DTX-PMs1)和DTX-PCL12k-PEG5k-SMLP(DTX-PMs2)载药量分别为8.2%和8.4%。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出一系列胶束平均粒径均小于55nm并且粒径分布(PDI)均小于0.05,这与透射电镜图片得出的结果一致。透析法与薄膜水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出的胶束相比,在载药量上差异很小。但透析法制备的胶束平均粒径更小,粒径分布更窄,并且制备胶束工艺流程简单,而薄膜水化-超声分散法制备胶束工艺流程相对复杂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本文选取透析法作为制备胶束的工艺方法。通过短期载药稳定性实验发现:与其它载药胶束相比,DTX-PMs1和DTX-PMs2为载药稳定性最好的一组。以芘荧光探针法对一系列聚乙二醇-聚已内酯共聚物的临界聚集浓度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这些聚合物均具有较强的自组装趋势(CAC在0.1-0.6mg/L),但PMs1和PMs2的CAC值最低,与其它胶束相比具有更高的热力学稳定性。通过载药量、短期稳定性评价以及CAC值的大小,最终确定DTX-PMs1和DTX-PMs2为一组最优化处方。在体外释放研究中,对不同pH值释放介质中的DTX-PMs1和DTX-PMs2释放度进行比较。在pH7.4的释放介质中,DTX-PMs1和DTX-PMs2在72h内释放约80%所载的药物,与Taxotere相比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而在pH5.5的释放介质中,DTX-PMs1和DTX-PMs2释放速率略有加快,这有助于载体在肿瘤细胞处更快地释放药物(酸性环境)。 在体外的靶向性研究中,在聚合物浓度50-500μg/mL的范围内,空白胶束PMs1(非靶向胶束)和PMs2(靶向胶束)对LNCaP细胞无明显毒性,,说明了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SMLP对细胞毒的测定无干扰。体外细胞毒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将DTX-PMs2与DTX-PMs1在LNCaP细胞中孵育48h和72h后,两者的IC50值存在显著性差异(48h:0.87±0.27vs13.48±1.03μg/mL;72h:0.02±0.008vs1.35±0.54μg/mL),这说明DTX-PMs2在SMLP的牵引下,有效地到达了作用部位,实现了靶向治疗。为了进一步证明载药胶束DTX-PMs2的靶向性,进行了细胞摄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同样聚合物浓度的PMs2与PMs1装载着等量的香豆素-6,在LNCaP中孵育4h后,前者的荧光强度比后者高出5倍。这些研究的结果均表明基于PEG-PCL-SMLP的新型靶向纳米药物传递系统显示了治疗前列腺癌的巨大潜力。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reparation ,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more and more research on the micelle nano - prepar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 and has a certain limitation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invention can not achieve the delivery of the drug at a specific site , so that the invention can not fully play the real efficacy , and therefore , the active targeting micelle delivery system can introduce a ligand on the hydrophilic surface , and bind to the receptor by specific action , thereby improving the drug concentration in the tumor cell and fully exer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elle to treat cancer .

A series of PCL - mPEG and PCL - PEG - COOH copolymers were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FT - IR , 1H NMR and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

In this paper , a series of copolymer PCL - mPEG and PCL - PEG - SMLP were used as carrier materials . The preparation of drug - carrying micelle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membrane hydration and ultrasonic dispersion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le size of carrier micelle prepared by membrane dispersion was about 150 nm , an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as wide .
A series of micelle DTX - PCL12k - mPEG5k ( DTX - PMs1 ) and DTX - PCL12k - PEG5k - SMLP ( DTX - PMs2 ) prepared by dialysis were studied .
However , in the release medium of pH 5.5 , the release rate of DTX - PMs1 and DTX - PMs2 is slightly increased ,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faster release of the drug ( acidic environment ) at tumor cells .

In vitro targeting study , there was no obvious toxicity of PMs1 ( non - targeted micelle ) and PMs2 ( targeted micelle ) in the range of polymer concentration of 50 - 500 渭g / mL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C50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 48h : 0.87 卤 0.27 vs 13.48 卤 1.03 渭g / mL ; 72h : 0.02 卤 0.008 vs 13.48 卤 1.03渭g / mL ; 72h : 0.02 卤 0.008 vs1 . 35 卤 0.54 渭g / mL ) .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novel targeting 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 based on PEG - PCL - SMLP demonstrated the great potential for treating prostate cancer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4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秋华,张国林;主链含有功能羟基的聚L-谷氨酸-苄酯的合成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2期

2 吴秋华;周林尧;张丹;宋溪明;吴抒遥;张国林;;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的微波合成及胶束制备[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年05期

3 全毅;赵春植;韩东汉;高钟镐;;药物透过血脑屏障靶向传递系统的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9年05期

4 诸佳珍;李范珠;;阿霉素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5 吴进;王琴;汤双凤;颜竹君;;聚苯乙烯-b-聚谷氨酸苄酯刚柔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层状形貌考察[J];高分子学报;2013年09期

6 郭燕丽;范校周;;超声分子影像学:现状与将来[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7 李红霞;吴莉莉;宋佳;张业旺;;聚合物胶束在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3年13期

8 朱栋;雷宇;;pH调控纳米材料对药物释放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3年20期

9 Jun-jun Wang;Sheng-wu Huang;;Research Progress on Novel Carrier-modified Methods and Evaluation of Active Targeting Antitumor Preparation[J];Chinese Herbal Medicines;2014年01期

10 王岩;王笑英;吕言云;许文彬;郭轶;徐力;;共同装载吴茱萸碱和Fe_3O_4纳米粒子的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胡凯莉;李靖炜;沈烨虹;陆伟;高小玲;蒋新国;;乳铁蛋白结合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脑内递药特性的体内外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2 高会乐;范丽;庞志清;蒋新国;;转铁蛋白和乳铁蛋白连接聚合物泡囊脑靶向性评价[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3 高会乐;范丽;庞志清;蒋新国;;转铁蛋白和乳铁蛋白连接聚合物泡囊脑靶向性评价[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诸佳珍;李范珠;;阿霉素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陈彦佐;陈欣怡;范卓洋;陈亮岑;任秋月;沙先谊;方晓玲;;阿霉素和紫杉醇联合给药胶束用于耐药肿瘤的研究[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6 于川茗;高春梅;柳明珠;;疏水修饰的多糖类聚合物胶束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暨第十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夏亭;李胜男;周文斌;许景哲;;聚乙二醇-树枝状聚天冬氨酸嵌段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Qingyuan Lv;Minggui Lin;Chao Yu;Baode Shen;He Xu;Chengying Shen;Ling Dai;Hailong Yuan;Jin Han;;Phospholipid-bile salts-mixed micelles incorporated in oral fast dissolving films for improving the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poorly water soluble drugs[A];“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禄;靶向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合成及其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段菁华;姜黄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抗癌活性及逆转多药耐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严蕙蕙;多模态(磁性/光学)纳米探针无创评估小鼠早期肝纤维化可行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孟胜男;卡莫氟固脂纳米粒体外抗癌活性及其逆转人大肠癌细胞多药耐药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5 高虹;磁性纳米高分子聚合物在肿瘤靶向化疗中的初步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东兴;抗肿瘤药雷替曲塞的脑靶向给药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7 施斌;羟基喜树碱隐形纳米囊泡肿瘤靶向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陆伟;阳离子白蛋白结合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的脑内递药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章雪睛;新型树形高分子和聚磷酰胺基因传递载体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李新中;齐墩果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囊的制备及其肝靶向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力;基于甘油、羟基乙酸及乳酸的树枝状聚酯体系的合成和表征[D];湘潭大学;2010年

2 孙怡;脑靶向环糊精衍生物纳米载体的制备及体内外功效评价[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康世胤;复合功能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初探[D];天津大学;2011年

4 郭莉;温度/pH敏感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其负载紫杉醇释放行为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秦伟;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载NF-κB圈套ODNs抗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后炎性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6 巴达尼(Ammar Albadani);转铁蛋白修饰的BCNU纳米材料对C6胶质瘤细胞的抗肿瘤及肿瘤靶向作用的体内和体外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7 冯小花;环丙沙星缓释微粒制剂的研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8 何朝辉;聚乳酸纳米粒子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9 田甜;银杏内酯纳米粒制备与小鼠脑部靶向作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金乐群;基于β-环糊精的两亲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96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896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c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