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新型抗生素UDP-3-O-(R-羟基十四酰)-N-乙酰氨基葡糖脱乙酰酶(Lpx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7 02:13

  本文选题:UDP-3-O-(R-羟基十四酰)-N-乙酰氨基葡糖脱乙酰酶 + LpxC抑制剂 ; 参考:《山东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 革兰氏阴性菌耐药及耐药菌感染问题已成为公众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是21世纪抗感染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寻找具有全新抗菌机制和抗菌靶点的新型抗菌药物已迫在眉睫。 在革兰氏阴性菌中,UDP-3-O-(R-羟基十四酰)-N-乙酰氨基葡萄糖脱乙酰化酶(LpxC),是一种锌离子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它催化脂质A生物合成中最关键一步,为革兰阴性菌生存和毒力所必需。此外,LpxC酶在革兰氏阴性菌不同菌株中高度保守,与其它已知锌蛋白酶相比不具有同源性。因此,LpxC作为抗菌新靶点已成为近年来抗菌药物研究中的热点领域,针对这一靶标设计合成抑制剂是当前抗菌药物研究中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类。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筛选 对已有LpxC抑制剂的药效团和定量构效关系总结发现,几乎所有高活性的LpxC抑制剂都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即含有与催化活性中心Zn2+螯合的基团(如异羟肟酸等)和与酶的疏水通道之间有效结合的疏水侧链。除上述两个主要的抑制剂结合位点外,还有"UDP binding site"这一结合位点,它对于促进底物与酶的识别和结合非常重要,是当前LpxC抑制剂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充分调研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以LpxC为靶标,基于LpxC与其抑制剂作用模式,借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结合构象限制、电子等排等策略,设计了系列新型的LpxC抑制剂。在合成目标化合物之前,我们利用SYBYL8.0对所设计的化合物进行了对接打分,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分值都接近于甚至超过阳性对照。这说明了我们设计思路的合理性,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合成过程中,A系列以L-羟脯氨酸为起始原料,经过系列反应如酯化、Boc保护或磺化、SN2亲核取代、Suzuki偶联反应、缩合反应、Sonogashira Coupling、 Mitsunobu Reaction等合成带有羧酸甲酯结构的目标化合物的前体。B系列以各种L构型氨基酸为起始原料,经过系列反应如Sonogashira Coupling、酯水解、缩合反应、Glaser Coupling等合成带有羧酸甲酯结构的目标化合物的前体。C系列分别以两种光学结构的氯霉胺及D-对甲砜基苯丝氨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系列反应如Boc保护,羟基的选择性氧化、Sonogashira Coupling、酯水解、缩合反应、Glaser Coupling等合成带有羧酸甲酯结构的目标化合物的前体。D系列由B系列的中间体(S)-2-(4-乙炔基苯甲酰胺基)-4-甲硫基-丁酸甲酯经硫醚氧化成砜或亚砜与Boc保护的乙炔苯胺进行Glaser Coupling合成带有羧酸甲酯结构的目标化合物的前体。最后这些羧酸甲酯前体化合物均通过酯交换转化成异羟肟酸而得到目标化合物。 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评价,包括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抑菌环试验及体外抑酶活性实验三方面,以期更准确地筛选出高活性的LpxC抑制剂。 结果 所有目标化合物均由'HNMR、HR-MS等方法进行结构确证,经Scifinder等文献检索工具证实,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为新型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 四系列化合物都表现出对革兰氏阴性菌(E. coil ATCC25922和P. aeruginosa ATCC27853)的选择性抑菌作用,对两株革兰氏阳性菌(S.A. ATCC25923和MRS.A. ATCC29213)则无明显抑菌作用。通过上述两株革兰氏阴性菌株的初筛,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进行了三株耐药菌株(E. coil MDR、P. aeruginosa MDR和E. cloacae MDR)的MIC测定。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与阳性对照LPC009相比略弱。对活性最好的化合物D1和D2还进行了大肠杆菌野生型菌株(E. coilW3110)和membrane-compromised strain (E. coil CMR300)的MIC的测定,此部分工作由Duke University完成。 此外,对活性最好的两个化合物D1和D2,进行了两株细菌ATCC25922和P. aeruginosa ATCC27853)的抑菌环试验。结果显示测试化合物与阳性对照药LPC009、Levofloxacin、Claforan抑菌活性相当。 LpxC抑制剂的酶活测定方法条件比较苛刻,故根据上述MIC的测定结果,选取抗菌活性最好的两个化合物D1和D2进行EcLpxC的酶活测定,此部分工作由Duke University完成,活性结果表明所测两个化合物与阳性对照LPC028的抑酶活性相当,可作为抗革兰阴性菌先导进行深入研究。 结论 本研究基于LpxC的晶体结构及抑制剂与LpxC的作用模式,设计、合成了四系列新型的LpxC抑制剂,在体外表现出广谱的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及较好的抑酶活性。这些化合物是很有研究前景的先导化合物,对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914.5;R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袁云霞;徐文方;刘健;陈明慧;孟红;曲显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LY52对人卵巢上皮癌细胞SKOV3中MMP-2,MMP-9表达及其侵袭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J];癌症;2006年06期

2 吴婕;袁守军;杨德宣;田增月;;冬凌草甲素抑制BGC823细胞的生长及MMP-2MMP-9的表达[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年05期

3 王媛媛;聂青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型感染[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年08期



本文编号:1939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939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f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