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双备用药槽在提高我院自动包药机效率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5-28 07:47

  本文选题: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 + 双备用药槽 ; 参考:《中国药房》2015年31期


【摘要】:目的:缩短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ATC)调剂模式的工作耗时,提高其使用效率。方法:介绍在我院住院药房的药品调剂中,将原有的运行2台ATC、各配备1个备用药槽的调剂模式改进为运行1台ATC(另1台备用)、配备2个备用药槽(其中1个在非运行时预先添加待调剂药品)、同时增设药品贮放坐标信息的双备用药槽调剂新模式的情况。通过统计旧、新模式的工作时间、日平均分包数、资金成本、人力成本等评价新模式的运行效果。结果与结论:与旧模式比较,新模式从整体上大大缩短了工作耗时。旧模式下2台ATC同时运作,需4名药师花费4.5 h包药3 850袋,资金成本为440万元;新模式下只使用1台ATC,3名药师花费3.0 h即可包药4 015袋,资金成本为235万元。因此,双备用药槽新模式的使用大大提高了ATC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机器维护等资金成本及人力的使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horten the working tim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utomatic single dose ATC-based dispensing model. Methods: to introduce the prescription of drugs in the pharmacy of our hospital, The original operation of 2 ATCs, each equipped with one backup medicine tank, was improved to 1 ATC (another 1 backup tank, with 2 backup tanks (1 of which was not in operation) and the addition of drugs was added in advance. The situation of the new mode of double reserve charge tank for storing and releasing coordinate information. The operation effect of the new model is evaluated by counting the working time of the old model, the average daily subcontract number, the capital cost, the labor cost, etc. Results &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old model, the new model greatly shortened the working time. In the old model, two ATC units were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and 4 pharmacists needed 4.5h to package 3 850 bags of drugs, the capital cost was 4.4 million yuan, while in the new mode, only one ATC unit could be used for 3 hours, 4 015 bags of medicine could be wrapped, and the capital cost was 2.35 million yuan. Therefore, the use of the new mode of double backup charge tank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ATC, and reduces the cost of capital and manpower.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分类号】:R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书阁;何晓娟;张启慧;康乃娟;;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在我院应用的实践与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28期

2 舒幼娜;吴军;;自动包药机的使用与管理[J];药品评价;2012年14期

3 李野;刘煜;;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在我院住院药房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8年25期

4 徐萍蓉;邓小红;苏兰;朱小牧;卢静;饶凡;费小凡;;我院自动包药机单剂量调剂模式实施情况及体会[J];中国药房;2011年41期

5 许晶晶;袁明奎;李景庄;樊萍;;我院单剂量口服摆药药品损耗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J];中国药房;2013年21期

6 刘敏豪;邬倩倩;;我院自动包药机调剂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药房;2013年33期

7 杨文宇;陈磊;余靓平;戴映;宋洪涛;;全自动单剂量摆药机实施效果评价[J];药学实践杂志;2013年03期

8 温筱煦;崔挺;赵冠人;;自动摆药机故障信息的统计分析和解决方案[J];中国药房;2014年13期

9 刘敏豪;陈栩欣;邬倩倩;;我院自动包药机工作耗时分析及改进措施[J];中国药房;2014年13期

10 周惠卿;余澄清;关卫朝;;自动包药机对住院药房药事服务模式的改进作用[J];中国药业;201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祥云;;我院单剂量全自动药品分包机质量与安全管理及实施体会[J];北方药学;2014年11期

2 黄航;郑毅;王增寿;朱光辉;;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在我院的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2年02期

3 张方;;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2年10期

4 杨建萍;来小英;王莉;刘冬;;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在我院住院药房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年10期

5 张权林;杨飞;;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在住院药房的应用[J];农垦医学;2014年02期

6 高欣涛;黄月莹;周密;刘弘;;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在医院药房的应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4年06期

7 刘俊;;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应用于门诊药房的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16期

8 陈翠环;陈芳;;我院住院药房两种摆药方式的效益比较[J];青岛医药卫生;2013年04期

9 冯燕;;中心药房工作的人性化改进探讨[J];青岛医药卫生;2013年04期

10 杨书阁;何晓娟;张启慧;康乃娟;;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在我院应用的实践与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孔飞飞;郭良君;曹旭芳;王翔;谭兴起;;充分利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提升药学服务水平[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孔飞飞;郭良君;曹旭芳;王翔;谭兴起;;充分利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提升药学服务水平[A];第四届全国医院药剂科建设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谢学建;高茗;宋小骏;袁力;;单剂量药品分装机在门诊药房应用的实践和探讨[A];2012年全国医院药学学术年会暨第72届世界药学大会卫星会论文集[C];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淑艳;张秀枫;魏明霞;;使用全自动口服摆药机的利与弊[J];当代医学;2010年19期

2 俞恩珠;胡毅坚;;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年02期

3 刘晔;;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的应用与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06期

4 李连新;付燕霞;;医院药房自动化摆药的设备应用现状与评估[J];临床误诊误治;2011年02期

5 孙东宁;秦雪鹏;张妍;;住院药房自动摆药机使用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年03期

6 王宪庆;肖艳;邹清波;姚晓颖;;三维-SADP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在我院药房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2年05期

7 杨东;刘妙芳;谭志坚;潘弟;;住院/门诊整合式药房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解决方案[J];临床医学工程;2009年11期

8 马国辉;邢颖;毛璐;;口服摆药新模式带来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药品评价;2012年05期

9 孙艳;郭代红;刘皈阳;谢牧牧;赵青;;不同信息系统在全方位一体化药房的联合应用[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年04期

10 刘生杰;郭代红;孙艳;;全自动针剂摆药机的引进与应用[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立民;阚新宇;肇丽梅;;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应用情况及探讨[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金式容;;资金成本与货币时间价值[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宝琴 南证期货;资金成本居高不下的魔咒[N];期货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黄莹颖;今年资金成本或稳中有降[N];中国证券报;2013年

3 记者 浦泓毅;短期资金成本不断上升[N];上海证券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隋文靖;惩罚性赎回费开征满10天 帮忙资金成本最高提升200%[N];证券日报;2013年

5 李沛林;优化筹资结构 降低资金成本[N];中国冶金报;2003年

6 ;资金成本压力已接近临界点[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李松坤 文和贵 梁长远;柳钢前十个月节省资金成本三千万[N];中国冶金报;2004年

8 招商银行 刘俊郁;资金成本“二元格局” 机构配置需求分化[N];中国证券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乔加伟;资金成本走高倒逼房贷优惠取消 工行、建行全面回归基准利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刘锟;有效平衡境内外资金成本[N];解放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雪辉;非营利组织筹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45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945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3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