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眼科药物传递技术及其研究与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18-06-20 00:58

  本文选题:眼科 + 药物传递 ; 参考:《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年07期


【摘要】:眼部独特的自我保护结构使得传统的给药方式效率低下、生物利用度极低,给很多药物的临床应用带来了不少麻烦。近年来,各种新技术如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眼科药物的传递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为此本文对眼科药物的传递系统及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与应用进行了综述。
[Abstract]:The unique self-protective structure of the eye makes the traditional drug delivery method inefficient and the bioavailability extremely low, which brings a lot of problems t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any drugs.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various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nanotechnology,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delivery of ophthalmic drug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ophthalmic drug delivery system in recent years are reviewed.
【作者单位】: 苏州市眼科医院;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基金】:苏州市科学技术局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基金资助项目(XG0826)
【分类号】:R988.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邦胜;胡容峰;徐亚静;陈建秀;叶蕾;车富强;;新藤黄酸温敏原位凝胶剂的设计与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2 蒲晓辉;张晓;孙进;何仲贵;;纳米混悬剂的应用及体内外行为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3 张宇靖;;类脂囊泡及其体内外释放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3年09期

4 卢山;肖学成;;眼部给药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9年03期

5 钱帅;张建军;高缘;周建平;;纳米混悬剂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07年01期

6 周宁;王柏;;纳米粒在眼部给药系统中的研究近况[J];药学进展;2010年01期

7 杨辛欣;李超英;;眼部给药系统体内外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年13期

8 谢双;陈中亚;赵雁;陶涛;;眼部药动学取样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年09期

9 鄢欢;江沛;颜苗;李焕德;;微透析技术应用于外周组织采样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年09期

10 Ashaben Patel;Kishore Cholkar;Vibhuti Agrahari;Ashim K Mitra;;Ocular drug delivery systems:An overview[J];World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宇靖;;类脂囊泡及其体内外释放研究进展[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2 欧歌;廖德华;戴伟;张凯;向大雄;;皮肤局部给药微乳的研究进展[A];“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翁婷婷;基于AMPS的可聚合离子液体及其交联共聚物凝胶的合成与药物缓释作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2 秦凌浩;基于聚酰胺—胺的星状阳离子聚合物基因递释系统的构建及其性能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晶晶;不同基质眼膏进入豚鼠眼眶的不良反应[D];郑州大学;2011年

2 卢山;阿奇霉素眼用即型凝胶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3 王芳;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药物溶出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3年

4 罗丽;硝苯地平微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D];重庆大学;2013年

5 姜欣;环孢霉素A MPEG-己基代聚乳酸胶束的制备[D];中南大学;2013年

6 欧歌;8-甲氧基补骨脂素微乳及其微乳凝胶的构建及体内外评价[D];中南大学;2013年

7 石璐;喷雾干燥法制备尼美舒利包合物滴眼剂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孙萍;醇凝胶对难水溶药物的缓释作用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年

9 吕菁菁;氯苯甘油氨酯缓释微丸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10 徐之然;基于巯基壳聚糖的眼部缓控释制剂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立新;;将病毒改造为药物传递装置[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江荣高;王立青;杨宗发;;脑内药物传递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3年13期

3 孙进;陆榕;范晓文;何仲贵;;转运蛋白在药物传递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7年03期

4 叶红艳;蔡继业;;纳米技术在药物传递方面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0期

5 张t ;植入式药物传递泵的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年04期

6 王炜;严兰凤;卞正中;缪亚林;;超声基因药物传递新方法的研究与评估[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7 姚立新;微机电系统在药物传递芯片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13期

8 周文英;杜丽娜;金义光;;超声微泡造影剂:基因和药物传递的原理与应用[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年04期

9 胡向红;药物传递材料[J];百科知识;1995年12期

10 梁桂贤,刘谦民;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研究概况[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顾忠伟;艾华;;药物传递材料[A];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05)[C];2005年

2 张先正;;用于药物传递的功能性高分子/多肽载体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3 袁哲凡;李峰;赵丹;易小庆;;位阻保护、光激活的肿瘤靶向药物传递体系的设计与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横颜 编译;药物传递胶囊有望代替注射剂[N];中国医药报;2014年

2 ;微型缓释药物芯片让服药更方便[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

本文编号:2042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042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5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