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广东省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现状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10 05:01

  本文选题:药品不良反应 + 公众 ; 参考:《中国药房》2015年21期


【摘要】:目的:了解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ADR)认知的现状,为完善ADR报告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填写、当场回收问卷的方法对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1 379名普通公众进行ADR认知情况的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379份,有效回收率为91.9%。受访者中,正确回答ADR概念的有931人(占67.5%),其中居住粤北地区、40岁及以上、低学历人群选择正确率最低;仅36.1%能正确认识ADR的成因;只有388人(占28.1%)表示知晓个人可以报告ADR;有723人(占52.4%)认为医院对ADR应该承担责任;一旦出现ADR,62.2%的受访者会选择到医院报告;对报告地点、方式以及哪些是相关部门不了解,报告方式不便利以及程序烦琐为阻碍个人上报ADR的主要因素。结论:被调查的公众对ADR概念认知度不高,参与报告ADR积极性较低。故应加强公众对ADR认识的宣传力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ADR报告,并拓宽ADR个人上报的渠道。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awarenes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improving ADR reporting system. Methods: a total of 1 379 ordinary peopl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eastern Guangdong, western Guangdong and northern Guangdong were investigated by on-the-spot questionnaire, and the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1 5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1 379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was 91.9%. Among the interviewees, 931 (67.5%) responded correctly to the concept of ADR, among which 931 (67.5%) lived in the north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lowest correct rate of choice was found among those with low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nly 36.1% c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ADR. Only 388 (28.1%) said they knew that individuals could report ADRs; 723 (52.4%) believed that hospitals should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ADR; 62.2% of respondents would choose to report to the hospital once ADRR appeared; and they had no idea where, how and which departments were not aware of the report. Inconvenient reporting and cumbersome procedures are the main factors preventing individuals from reporting ADR. Conclusion: the surveyed public is not highly aware of ADR concept and is less active in ADR reporting. Therefo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public awareness of ADR, encourage the public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DR reports, and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individual ADR reporting.
【作者单位】: 东莞市大岭山医院;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
【基金】:广东省学科科研类项目(No.2013WYXM0062)
【分类号】:R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变玲;杨世民;叶竹松;;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的调查报告[J];医药导报;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金瑛;杨潇;;深圳地区综合医院体检人群青光眼认知度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3年07期

2 边蕾;赵频;杨悦;;药物警戒中患者直接报告情况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3年10期

3 张力;燕安;;上海市公众药品不良反应认知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事;2014年05期

4 夏东胜;;近8年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文修订药品说明书情况及趋势[J];中国药房;2014年41期

5 郑明节;王春婷;;我国患者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4年10期

6 刘汉斌;李学伟;李彤;彭晓霞;;定西市8家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5年07期

7 李嘉伟;刘佐仁;曾颖珊;陈玲;赵旗丹;;广东省药品生产企业不良反应监测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药事;201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晔;曹霞;谢锦萍;魏雅婷;马思璇;;不同人群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变玲;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心脑血管用药ADR关联模型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峰,熊慧瑜;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调查[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年02期

2 陈吉生,杨泽民;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规范介绍[J];中国药房;2005年07期

3 方淑贤;规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必要性与对策[J];医药导报;2005年06期

4 陈永法,邵蓉;日本药品不良反应被害救济制度的启示[J];中国药房;2005年10期

5 泽碧;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方法的探讨[J];西藏医药杂志;2005年03期

6 李俊峰,周学江;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5年07期

7 焦艳玲,田野;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构建[J];医学与哲学;2005年06期

8 陈志高;浅谈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5年04期

9 卢军锋,朱晓卓;试论药品不良反应的警示义务[J];上海医药;2005年10期

10 宋琳琳 ,李元媛 ,王鹏 ,牟燕;诱发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立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展望[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颜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与展望[A];二○○三年全国医药工业技术工作年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3年

3 杜有功;;近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进展[A];浙江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郑亚杰;;药品不良反应109例报告分析[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5 刘花;杨世民;冯变玲;;美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简介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张彦丽;桂月;刘文娜;华国栋;;8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陈圆圆;丁辉华;;我院2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师伯省;;154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9 陈武;应景艳;;281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10 吕世文;;2009年1-6月份金华地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新医药卫生改革与药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药学杂志》第十二届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鲍蔓华;进一步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7年

2 记者 郑伟;哈前三季度上报药品不良反应2844例[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3 记者 茹捷;我市今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1695份[N];闽东日报;2008年

4 记者 金志良 方从军 通讯员 林健;椒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初显成效[N];台州日报;2009年

5 宏伟;我市具有警戒意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N];淮南日报;2010年

6 记者 陈晓曼;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新系统将启用[N];健康报;2011年

7 记者 王晓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成为安全监管重要手段[N];中国医药报;2011年

8 记者 王晓冬;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全面提升[N];中国医药报;2011年

9 廖海金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构建网络是关键[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10 姬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形成[N];工人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登笑;药品不良反应补偿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芬;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冯变玲;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心脑血管用药ADR关联模型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小玲;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责任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郭晓莺;山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现状及监测的调查[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蔡敏女;关于建立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的探索与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4 郗红琦;我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思考[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易彦辰;我国药品不良反应补偿救济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邵华;庄河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朱舒兵;重庆市2004-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调查分析及评价[D];重庆大学;2008年

8 邹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黄传海;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架构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金丹;省级以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构建模式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12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112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1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