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培氟沙星、洛美沙星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发布时间:2018-08-30 13:49
【摘要】:有研究表明,金属离子可能参与到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中,使喹诺酮类药效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喹诺酮类药物金属配合物及其活性为指导临床用药,研发喹诺酮类新药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本文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金属离子对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配体(喹诺酮类药物)、辅助配体(对苯二甲酸)与金属离子合成新的配位化合物,研究其合成条件、配位规律、拓扑类型、配体的几何构型、辅助配体对整个结构的影响。为开拓喹诺酮类药物新的应用领域奠定基础。方法:以喹诺酮类抗菌药培氟沙星和洛美沙星两种药物为主要配体,以过渡金属为配位反应中心,应用水热法合成喹诺酮类药物与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结果:合成出符合晶体学要求的4种金属配合物,分别是培氟沙星、对苯二甲酸和Zn2+、Mn2+两种金属构筑的配合物;洛美沙星、对苯二甲酸和ZnH、CO2+构筑的配合物。结论:配位化合物[Zn(C17H20FN3O3)(C8H4O4)]中Zn2+与对苯二甲酸配体有两种不同的配位模式,形成一个结构新颖的对称的双核结构配合物;配位化合物[Mn(C17H20FN3O3)(C8H4O4)]成不对称的双核结构。 对于(H2O)2]-2(C8H5O4)化合物中对苯二甲酸起到平衡配合物电中性的作用。在配合物[Co(C17H19F2N3O3)2(H2O)2]·2(C8H5O4)中,药物分子洛美沙星是一个双齿配体。洛美沙星与Co2+形成的配合物的结构单元均为单核结构的离子型配合物。为研究药物作用机理和新药的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Abstract]: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etal ion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quinolones, resulting in changes in the efficacy of quinolone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metal complexes and their activities of quinolones may serve as a guide for clinical u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quinolones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im: to study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quinolones and the effect of metal ions on their activity. A new coordination compound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ligands (quinolones) and auxiliary ligands (terephthalic acid) with metal ions. The synthesis conditions, coordination laws, topological types,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f ligands and the effect of auxiliary ligands on the whole structure were studied. It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pplication fields of quinolones. Methods: quinolones and transition metal coordination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 pefloxacin and lomefloxacin as main ligands and transition metal as coordination reaction center.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Results: four metal complexes were synthesized, which were composed of pefloxacin, terephthalic acid and Zn2 Mn-2, and the complexes of lomefloxacin, terephthalic acid and ZnH,CO2. Conclusion: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coordination modes between Zn2 and terephthalic acid ligand in [Zn (C17H20FN3O3) (C8H4O4)] to form a novel symmetrical binuclear complex, and [Mn (C17H20FN3O3) (C8H4O4)] to form an asymmetric binuclear structure. For (H2O) 2] -2 (C8H5O4) compounds, terephthalic acid acts as a neutral equilibrium complex. In the complex [Co (C17H19F2N3O3) 2 (H2O) 2] 2 (C8H5O4), the drug molecule Lomefloxacin is a didentate ligand. The complexes formed by Lomefloxacin and Co2 have mononuclear ionic complexes. It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drug action a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9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芳婷;;激发学生积极性 学好配位化合物[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02期

2 赖该发;王慧才;;含二元胺或氨基酸酯的铂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J];医药工业;1987年05期

3 杨家灿,戴光智,郭积佑,严保珍,陈淑清,蔡顺养,曹泽蓉;铬(Ⅲ)、烟酸和氨基酸的多元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应用[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4 王忱;沈幼凤;;配位化合物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年01期

5 葛蔚颖,徐丽君;2-呋喃硫羰基腙衍生物及其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和抑菌活性[J];药学学报;1989年01期

6 吕海珍;配位化合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江腊梅;申庆亮;;邻香草醛—2—硫代呋喃羧酸腙及其配位化合物抑菌活性研究[J];齐鲁药事;1989年01期

8 魏祖期,李光道,曾凡波,曲燕华,周倩;棉酚铂(Ⅱ)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9 徐丽君,葛蔚颖,江腊梅;新型NCS配体及其过渡金属螯合物的合成和抑霉作用[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10 朱旭祥,赵铮蓉;海洋药物的新兴领域——海洋配位化合物药物[J];中国海洋药物;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洪见;李端秀;戴铭;郎建平;;若干功能配位化合物的固相合成、结构及应用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郑小燕;王学业;沈克琪;;1,3-杯[4]-冠-5-氮-杂冠-5与钾离子配位化合物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鲁艺;褚钱;孙为银;;由3,3’,4,4’-氧醚二苯二甲酸和含氮杂环配体构筑的新型钴配位化合物的研究[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张汉辉;叶钊;杨融生;何文询;蔡妙庄;陈维钧;;铜的脲素、羧酸混合配位化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的研究[A];全国第八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94年

5 石秀敏;陈雷;宋薇;王旭;阮伟东;赵冰;;4-巯基吡啶与钴(Ⅱ)、镍(Ⅱ)、铜(Ⅱ)配合物的光谱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朱旭祥;孙峥;;海洋药物的新兴领域——海洋配位化合物药物[A];第四届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论文集[C];1999年

7 张国宝;曹健;刘清;王颖;邹卫华;杨瑞娜;赵根锁;;铜和二苯基膦及噻吩甲酰三氟丙酮配位化合物的IR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李永光;吴立新;任咏华;;对热和机械力响应的Pt(Ⅱ)配位化合物凝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亓海啸;任志刚;郎建平;;两种具有催化光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质的Au(Ⅰ)配位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10 曾云龙;唐春然;;电位法研究中药解汞毒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多元络合物会议论文[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欣雨;过渡金属基配位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金林;几类重要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及稳定性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宇;平面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石秀敏;几种过渡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光谱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王淼;配位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催化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施和平;硅取代和硅桥联金属有机锂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李方;黄酮类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生物构效和协同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鹏;基于弯折型配体及富烯配体的有机—无机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胜利;功能配位化合物的构筑—金属合成子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10 许晓宇;含氮、氧、氯配体的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氮杂环、羧酸类配体构筑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李丹丹;前过渡金属与钳形VA唑啉类配体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3 孔令金;吡啶蕃与过渡金属及碘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物理性质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王蒙;新型含硫镍钼加氢催化剂前驱体系的合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朱丽华;培氟沙星、洛美沙星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崔宏鹏;2-(4-吡啶基)苯并咪唑及其配位化合物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7 崔培培;基于多羧酸配体配位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调控及超分子异构[D];山东大学;2012年

8 唐爱斌;含硫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D];苏州大学;2007年

9 谢婵媛;双核多羰基铑金属配位化合物的理论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10 张理慧;用α,α′-二(3-羧基苯胺基)对二甲基构筑的系列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13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213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f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