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具有很好的抗炎、镇痛及退热功能,但是存在潜在的消化道、心血管、肾脏及肝脏等疾病的风险。金属药物是生物无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利用配位化学的手段,整合有机小分子药物和金属离子,发挥其协同作用,是药物设计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研究表明,一些抗炎药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后,其抗炎活性得到提高,副作用得到降低。本研究以双氯芬酸为主配体,含N的小分子为第二配体,合成了 7个配合物并培养了其单晶,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仪、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7个配合物均为单核结构,配合物1-3为铜配合物,配合物4-7为锌配合物。配合物1,[Cu(dicl)2(dap)].H20(dicl=双氯芬酸,dap=1,3-丙二胺),以双氯芬酸和1,3-丙二胺为配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主要晶体结构参数 a=8.6297(14),b=14.254(2),c=16.375(3)A,α=1 12.708(4),β=95.733(5),γ=105.806(4)°,V=1739.4(5)A3。配合物 2,[Cu(dicl)2(im)2](dicl=双氯芬酸,im=imidazole=咪唑),以双氯芬酸和咪唑为配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主要晶体结构参数 a=25.815(3),b=7.9833(10),c=21.366(2)A,α=90,β=119.232(3),γ=90°,V=3842.5(8)A3。配合物 3,[Cu(dicl)2(bipy)2](dicl=双氯芬酸,bipy=2,2'-联吡啶),以双氯芬酸及2,2'-联吡啶为配体,属于单斜晶系,C2/c 空间群,主要晶体结构参数 a=25.0787(17),b=1 1.3779(7),c=27.4385(16)A,α=90,β=98.362(3),γ=90°,V=7746.2(8)A3。配合物4,[Zn(dicl)2(tmeda)2](dicl=双氯芬酸,tmeda=四甲基乙二胺),以双氯芬酸及四甲基乙二胺为配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主要晶体结构参数a=24.5279(1 1),b=7.3686(3),c=19.8738(8)A,α=90,β=99.343(1),γ =90°,V=3544.3(3)A3。配合物 5,[Zn(dicl)2(phen)](dicl=双氯芬酸,phen=邻菲罗啉),以双氯芬酸及邻菲罗啉为配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主要晶体结构参数a=26.5122(18),b=12.8673(9),c=11.4305(7)A,α=90,β=110.822(2),γ =90°,V=3644.7(4)A3。配合物 6,[Zn(dicl)2(dap)](dicl=双氯芬酸,dap=1,3-丙二胺),以双氯芬酸及1,3-丙二胺为配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主要晶体结构参数a=1 1.0756(5),b= 12.7419(7),c=14.0693(7)A,α=69.065(1),β=78.253(1),γ =65.037(1)°,V=1677.94(15)A3。配合物7,[Zn(dicl)2(bipy)](dicl=双氯芬酸,bipy=2,2'-联吡啶),以双氯芬酸及 2,2'-联吡啶为配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主要晶体结构参数a=27.254(3),b=1 1.8771(12),c=1 1.8328(12)A,α=90,β=112.337(3),γ=90°,V=3542.9(6)A3。采用大鼠足趾肿胀法研究了双氯芬酸钠及各配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模型组(只致炎未给药)大鼠足趾肿胀率达到50%左右,阳性组即双氯芬酸钠组足趾肿胀率30%左右,7个配合物组足趾肿胀率6%至21%不等,均比模型组和阳性组低,并且差异极显著。这说明与双氯芬酸钠相比,合成的双氯芬酸配合物具有更强的抗炎活性。以胃溃疡指数(Gastric ulcer index)为评价指标,对双氯芬酸钠及各配合物的胃副作用进行了研究。正常对照组无溃疡,双氯芬酸钠组溃疡指数24.40,配合物溃疡指数1.25至11.8不等,均小于双氯芬酸钠组,并且差异显著。这说明与双氯芬酸钠相比,双氯芬酸配合物的胃副作用大大降低。利用冰乙酸致小鼠扭体法,研究了双氯芬酸钠及各配合物的镇痛活性。结果表明,15min内正常组小鼠平均扭体次数为26.83次。双氯芬酸钠组平均扭体次数为12.00次,各配合物组扭体次数为8-17次,统计分析表明配合物组与双氯芬酸钠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各配合物的镇痛效果与阳性对照即双氯芬酸钠相当。测试了双氯芬酸钠及各配合物的抑制脲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1-3有很强的抑制脲酶的活性,配合物4-7在最高测试浓度50μM时,无抑制脲酶活性。利用MTT法测试了双氯芬酸钠及各配合物对7种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双氯芬酸钠在最高测试浓度50μM时对受试癌细胞均无细胞毒活性,7个配合物分别对7种受试癌细胞表现出不同的细胞毒活性。对所得7个配合物的抑制细胞增殖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7个配合物能不同程度的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利用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对所得7个配合物的抗炎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7个配合物均能显著降低巨噬细胞产炎症有关酶环加氧酶2(COX-2)及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各配合物均与BSA及HSA形成二元复合物,与BSA及HSA的结合位点数均大于双氯芬酸钠与BSA及HSA的结合位点数,说明配合物与血清蛋白结合良好。具有咪唑和联吡啶这样的平面型小分子配体的配合物2、3和7与血清蛋白的结合常数为105数量级,比其他配合物的与血清蛋白的结合常数高出一个数量级。各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双氯芬酸钠和配合物1、2、3、4、6和7的与小牛胸腺DNA不是以嵌入方式结合的,配合物5很可能是以嵌入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结合。总之,通过我们的研究,得到了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及较小的胃副作用的配合物,部分配合物还具有抗肿瘤、抑制脲酶活性,提高了双氯芬酸的有效性和安全行,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生花,张玉英,朱金莲;双氯芬酸致胃穿孔2例[J];新医学;2002年02期
2 吕爱琴,张德玉,刘洋,王栓保;双氯芬酸治疗腰源性腹痛140例[J];药学实践杂志;2003年02期
3 安晓冷,李静;颈部涂抹双氯芬酸乳胶剂辅助治疗急性咽部感染60例[J];中国药业;2003年10期
4 张伦;双氯芬酸市场浅析[J];中国药房;2004年07期
5 张玉;王凯平;袁东锋;戴立泉;;双氯芬酸锌的结构鉴定[J];中国药师;2006年03期
6 杨宝峰;韩永龙;李丽辉;;73例双氯芬酸致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08年04期
7 韩骅;李志学;;给全髋置换术病人使用双氯芬酸对术中止血的影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3年04期
8 郭涛,牟平,丁立新,迟卫国;双氯芬酸赖氨酸盐的研制[J];中国药学杂志;1996年07期
9 张先洲,李国英,颜玉莲,肖岳翔;双氯芬酸凝胶的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6年03期
10 张先洲,潘细贵,罗顺德,蔡鸿生;双氯芬酸凝胶的稳定性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楠;刘国光;汪应灵;王刚;;不同形态N对双氯芬酸降解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王璐;熊振湖;;多壁碳纳米管对水中双氯芬酸的吸附及其热力学、动力学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3 李健;吴科颖;田磊;李红叶;陈礼勤;;具有高同位素纯度的氘标记的双氯芬酸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张烁;吕宾;俞蕾敏;吴伟锋;孟立娜;;米索前列醇、甲硝唑对短期小剂量双氯芬酸所致小肠黏膜物理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5 胥方元;何成松;杨大鉴;;双氯芬酸乳胶剂耦合超声治疗老年人网球肘30例[A];第九届全国软组织疼痛学术会议暨首届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软组织疼痛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张烁;俞蕾敏;吴炜峰;吕宾;;小剂量双氯芬酸对大鼠肠粘膜机械屏障急性及亚急性损伤的形态学研究[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7 俞蕾敏;张烁;吴伟锋;吕宾;;小剂量双氯芬酸对大鼠肠粘膜机械屏障急性及亚急性损伤的形态学研究[A];2007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苏怀德;双氯芬酸的使用[N];中国医药报;2001年
2 张伦;双引擎驱动双氯芬酸后市攀高[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胡德荣;双氯芬酸类解热镇痛药创新工艺[N];健康报;2008年
4 张伦;双氯芬酸产能扩张迈大步[N];医药经济报;2014年
5 张伦;双氯芬酸雄踞NSAIDs市场首位[N];医药经济报;2014年
6 本报特约撰稿人 蔡德山;三大“掌门”表情不一[N];医药经济报;2007年
7 本报特约撰稿人 蔡德山;雏凤清于老凤声[N];医药经济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水林;应用人拟化TgCYP3A4/hPXR双转基因小鼠研究双氯芬酸的肝脏毒性机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汪应灵;双氯芬酸在二氧化氯、高铁酸盐作用下的降解机制、产物及毒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盛桂华;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张楠;双氯芬酸在水环境中光解行为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元声;双氯芬酸衍生物及其脂肪乳剂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刘玉亭;双氯芬酸对烟草BY-2细胞呼吸代谢及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杨梦丽;厌氧锰矿反应柱对水环境中典型PPCPs的去除效果和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刘宇;双氯芬酸烷醇胺盐制备及其经皮吸收贴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5 王兴宇;双氯芬酸盐、双氯芬酸衍生物的合成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吴乃昕;测定自来水中双氯芬酸的免疫分析新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徐凤林;水生植物对双氯芬酸的去除效率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王惠英;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水中双氯芬酸的去除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訾静;CYP2C9基因多态性对双氯芬酸代谢以及药物抑制性相互作用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杨香丽;双氯芬酸对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COC1/DDP化疗敏感性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4年
,
本文编号:
227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