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165例单抗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26 09:05
【摘要】:目的分析单抗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到2012年8月上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关于使用的单抗类抗肿瘤药物引起的165例不良反应,从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转归以及不良反应在7种单抗药物中的分布和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165例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50~80岁的中老年人发生率居高。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反应最为常见,其次为血液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在转归方面,痊愈和好转占88.48%。利妥昔单抗发生一般不良反应比例最多,严重不良反应比例最高的为西妥昔单抗。结论单抗类抗肿瘤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也较为常见,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合理用药监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l rul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of anti-tumor drug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6 to August 2012, 165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used by anti-tumor drugs were reported to Beij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 Center, including sex, age and drug type. The clinical outcome, the distribu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7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165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 the incidence of mal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and the incidence of 50 ~ 80 years ol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Systemic reaction was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followed by blood system, skin and adnexal damage. In terms of outcome, recovery and improvement accounted for 88.48%. Rituximab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general and cetuximab ha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Monoclonal antitumor drug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ir adverse reactions are also common. We should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m, strengthen the rational monitoring of drug use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drug use in patients.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
【分类号】:R96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波;王发斌;张延威;孟泽彬;牛延慧;;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2年08期

2 杨春娥,石小鹏;单克隆抗体类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年02期

3 张艳华;刘红;;抗肿瘤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与防治[J];药品评价;2010年12期

4 陈海云;;474例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为海;赵清霞;陈红岩;;HEK293 PEAK瞬转快速表达抗体蛋白平台的建立[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2 于金玲;魏亚伟;;2011—2013年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住院药房心血管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年04期

3 杜贻豹;韩晓东;张频;;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与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对比研究(附376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4年01期

4 许郑林;孟羽俊;侯振江;朱凤林;王蕾;;土源性线虫病低流行区混合感染线虫病1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5 钱珊珊;王绍红;陈芳洲;秦利荣;戴惠珍;;南京31家医院3年肠外营养药物的利用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年01期

6 张海霞;何莉梅;龙荣;彭翠英;杨智;何周康;;1260例儿科住院病例不合理用药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年03期

7 肖芳;樊继山;陈勇刚;;我院2013年度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年05期

8 顾向浩;陈鹏;;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泼尼松片治疗风湿性多肌痛32例[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年02期

9 温丽;;垂体后叶素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对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年S1期

10 李书良;姬文燕;李晶;孔祥臣;赵小慧;;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红英;张汝倩;;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淤积肝硬化的临床观察[A];医药导报(2013年8月第32卷增刊)[C];2013年

2 王可耀;黄赛杰;徐佳骏;;2010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分析[A];医药导报(2013年8月第32卷增刊)[C];2013年

3 张佐慧;;儿科输液处方的用药分析[A];医药导报(2013年8月第32卷增刊)[C];2013年

4 黄富宏;李蕾;刘艳秋;吴佳维;;2010-2011年7月至12月某院抗菌药物利用分析[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5 王辉;;2009-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6 张民;李秀娟;顾万红;;夫西地酸钠致血小板减少1例分析[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7 刘军刚;;临床药师参与1例地高辛中毒患者治疗实践及体会[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8 高锦莲;倪角角;杨秀娟;;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服药护理[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李萌;宋金春;;警惕吉西他滨联合肺部放疗致中度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A];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0 过之一;黄峰;张庆;;某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灿阳;多肽聚合物及其抗癌药物主动靶向递送体系[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郑华斌;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贾菲;电针结合养血润肠颗粒剂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年

4 谢京红;补肾助孕法孕前干预与孕后保胎序贯治疗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媛媛;局部应用化疗药物治疗眼眶腺样囊性癌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2 魏莉;~(131)I-Rituximab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3 董增祥;重组抗CD20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4 沈金儿;抗GNA兔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夹心ELISA检测体系的建立[D];浙江大学;2013年

5 朱文静;FGF10单克隆抗体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中VEGF、PCNA表达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6 虎征宇;抗体偶联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靶向性检测[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何莹;急性肾损伤生化标志物NGAL免疫学检测体系及其初步临床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8 王伟;超敏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9 李秀杰;某医院深部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合理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10 王晓娇;益心宁神片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及镇静催眠作用机制初探[D];辽宁医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尔冬;周菁;;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年02期

2 钱锦;张树;吴俊华;朱青;;422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7期

3 赵文华;;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分析及预防的研究[J];天津科技;2006年03期

4 余靖;;抗肿瘤药物肾损害[J];中国社区医师;2006年06期

5 李泽辉;王晓丹;李宝笙;;95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8年02期

6 刘琳琳;孙言才;姜玲;沈爱宗;杜德才;史天陆;;661例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年05期

7 宁华;刘颖;张艳华;姜洋;;抗肿瘤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年01期

8 凌云华;吴洪斌;吴薇;徐红冰;奚菁颖;陈志东;温燕;陶静;陆国椿;陆益;沈敏;;119例口服卡培他滨片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年03期

9 杨梅;汤致强;;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J];中国新药杂志;2008年2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秀芝,张吉柱;利培酮的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2001年08期

2 王海燕,陈桂英,李素平;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2001年09期

3 关均禄;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J];传染病药学;2001年02期

4 刘琳,刘会玲,李成建;氟康唑的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2002年S1期

5 ;警惕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J];河南医学研究;2003年04期

6 刘华,吕建峰;倍他乐克的不良反应[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年03期

7 赵春景,姜成丽,曹亚丽;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33例报表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年04期

8 王英,徐波;服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J];青岛医药卫生;2004年03期

9 麦桂英,阎宏,李梅,欧杰雄,刘顺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及处理[J];眼科学报;2004年04期

10 农凤琳,钟小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和善;;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与对策[A];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晓红;;194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其探讨[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3 陈晓红;;194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其探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张祥霞;唐丽娜;王丽;;2009年不良反应报告总结[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龚央聪;;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在医疗机构中存在的不足[A];浙江省2005年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梅;;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10例分析[A];第四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心血管药物安全应用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专题研讨会会刊[C];2012年

7 谢明剑;陈寿;郑步青;;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46例分折[A];心脑病药物临床评价专家谈[C];1998年

8 侯芳;;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曾桄伦;朱斌;孙炽津;;注射用桔丙酯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报道[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周宇;;我院180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海南省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也;应尽快建立不良反应赔偿基金[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方剑春;企业与临床各负其责 别让不良反应演变成不良事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朱国旺;不良反应报告质量重于数量[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张青梅邋苏育敏;如何判断药品的不良反应?[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陈素娟邋康荣辉;福建推动药械不良反应监测规范化[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浙文;杭州市建立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咨询专家库[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王秋冬;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减少或避免[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龚翔;尽量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阎红;抗生素不良反应接近半数[N];健康报;2007年

10 ;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施文;上海市骨关节疾病患者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莉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及中枢神经毒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琳琳;实现核对严重不良反应的半自动化[D];复旦大学;2012年

2 王智璇;云南省322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3 唐乐;临床针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黎木国;肝癌化疗栓塞术后不良反应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刘丽辉;基于中药ADR效益风险评估方法的创新性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李慧;自发呈报系统中药品属性选择对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7 王亚楠;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8 马小玲;静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式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9 冯丽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8年

10 韩飞;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风险因素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295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295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5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