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T法用于部分取代芳烃急性毒性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toxicity of substitut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the quantum chemical parameters of partially substitut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were obtained by DFT-B3LYP/6-311G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e hydrophobic parameter (log P), the (QSAR) model of the structure-biotoxicity relationship of substituted aromatic compounds was established. The complex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and standard deviation (SD) of the 5-variable model obtained by stepwise regression are 0.958 and 0.313 respectively. The complex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CV) is 0.918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SDCV) is 0.43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has good stability and prediction ability.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资助(09ZB036)
【分类号】:R99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廖立敏;卿东红;李建凤;朱俊;谢永红;雷光东;;烃基酚类化合物结构与毒性关系研究[J];环境化学;2011年02期
2 刘树深,刘堰,李志良,蔡绍皙;一个新的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J];化学学报;2000年11期
3 金飙;刘翠;金俏;;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for Heterogeneous Phenol Compounds Using Zero Point Energy[J];结构化学;2010年09期
4 李建凤;廖立敏;王碧;;Study on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toxicity Relationships for the Selected Esters by Using Molecular Electronegativity Interaction Vector (MEIV)[J];结构化学;2011年09期
5 廖立敏;苏布道;李建凤;雷光东;;分子顶点相关指数用于卤代苯lgK_(ow)的预估[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益民;邓小清;杨道武;周宏明;;卤代甲烷核磁共振谱化学位移的QSSR研究[J];波谱学杂志;2008年01期
2 杨娟;梅虎;舒茂;廖立敏;朱万平;李志良;;罗望子挥发性组分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值关系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04期
3 廖立敏;梅虎;李建凤;舒茂;朱万平;杨娟;李志良;;天然山楂香料挥发性组分的结构表征及其保留时间的估计和预测[J];食品科学;2008年03期
4 王天瑞;李美萍;冯彦琳;胡永钢;张生万;;食品包装材料中酯类化学物质的QSRR应用研究[J];食品科学;2010年22期
5 李正华;程凡圣;夏之宁;;多环芳香硫化合物的定量结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关系[J];色谱;2011年01期
6 林红卫,杨胜喜,李志良;卤代苯和苯酚的衍生物的结构表征和毒性预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李美萍;张生万;胡永钢;王增巧;;分子电性距离矢量用于多氯代二苯并呋喃光解半衰期的QSPR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0年02期
8 逯宝娣;杜文;魏学红;;有机磷农药的气相色谱保留值与定量结构性质相关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吴菊花;张生万;张婵娟;尉立刚;;枣香味成分的结构表征及其色谱保留值的预测[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张建;孙体健;刁海鹏;李美萍;;分子电性距离矢量用于苯酚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QSAR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善彬;杨青林;梁桂兆;潘元;李雷光;;3D-HoVAIF用于环己烯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QSAR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2 ;Estimation and Prediction of Bioconcentration Factors of Nonionic Organic Compounds in Fish by iectronegativity-distance Vector[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结构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大林;代谢组学与中药研究中复杂体系的解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孙立力;电性距离矢量用于药物定量构效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熊清;真核启动子预测[D];重庆大学;2004年
4 丁光辉;PLS和GA应用于部分有机污染物的QSAR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聂长明;天然产物分子结构和原子结构参数表征及其QSPR/QSAR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6 周原;药物取代基参数的构建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6年
7 苏丽敏;部分取代芳烃与重金属对发光菌联合毒性及构效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雪花;有毒有机污染物正辛醇/空气分配系数(K_(OA))的定量预测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杨善彬;基于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3D-HoVAIF)的药物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李健;丙烯海松酸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OSAR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飞;部分有机污染物及典型药物分子的构效关系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金元;铝掺杂对MgB2超导电性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天瑞;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酯类添加剂迁移行为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廖春阳;绿色组合化学的实现与应用[D];重庆大学;2002年
5 周丽平;典型药物分子的结构参数化矢量表征及其活性模型化定量预测[D];重庆大学;2002年
6 仇亮加;几种统计算法模型在药物构效关系中的研究和应用[D];重庆大学;2006年
7 王娇娜;抗癌药物培美曲塞的合成与分析及构谱效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周丛艺;几个新分子拓扑描述符及QSPR/QSAR研究[D];南华大学;2007年
9 张洪亮;有机化学品液体(及过冷液体)蒸气压定量构效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盼盼;A-803467合成工艺及其类似物的合成与定量构效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鹏;田菲菲;王娇娜;李志良;;分子电性作用矢量法定量预测单质子化肽段离子迁移谱碰撞截面[J];分析化学;2006年06期
2 王晓丽;易忠胜;刘红艳;王琳;张爱茜;;烃基酚类化合物对四膜虫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J];分析化学;2009年06期
3 何严萍,胡海荣,许辽萨,孟歌,范康年,陈芬儿;基于分子对接的6-萘甲基取代HEPT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构效关系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2期
4 王美怡;马翼;李正名;王素华;;新型苯环5-(取代)苯甲酰胺基苯磺酰脲类化合物的比较定量构效关系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7期
5 堵锡华;分子连接性指数(~mJ)与有机物毒性的相关性[J];环境化学;2001年02期
6 廖立敏;梅虎;郑怀礼;李建凤;李志良;;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结构表征和保留时间的估计与预测[J];环境化学;2007年06期
7 黄俊,余刚,张彭义;单苯环氯取代指数法预测二VA英类化合物PCDFs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J];环境科学研究;2002年02期
8 隆兴兴;牛军峰;史姝琼;;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QSPR研究[J];环境科学;2006年11期
9 ;Predicting bioconcentration factor values of organic pollutants based on medv descriptors derived QSAR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Chemistry);2007年05期
10 廖立敏;李建凤;卿东红;雷光东;;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Retention Time Prediction for Components of Essential Oil of Meconopsis Integrifolia Flowers[J];结构化学;2010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英;张立金;饶震红;闵顺耕;;荧光法初步筛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生物毒性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本文编号:2368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368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