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中国健康受试者口服非布司他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16 00:23
【摘要】: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口服非布司他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 24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单次口服非布司他片40,80 mg,多次口服非布司他40mg,连续7 d。分点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受试者血浆非布司他浓度。用Win Nonlin软件处理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布司他片40,80 mg组的Cmax分别为(1873.55±735.94),(3899.17±1577.54)ng·m L-1;tmax分别为(1.86±1.10),(2.15±1.75)h;t1/2分别为(5.57±1.32),(4.87±0.86)h;CL/F分别为(6.44±1.97),(6.15±2.15)h·L-1;AUC0-24 h分别为(6651.10±2319.72),(1.43×104±5033.26)ng·h·m L-1。40 mg多次服药达稳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单次服药相近。结论中国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经体重校正与国外报道相近,中国人的非布司他片用药方案可参照国外制定。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Festa tablets in healthy volunteers. Methods A total of 24 healthy subjects, male and femal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a single oral dose of 4080 mg, Festa 40 mg for 7 day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different points, and the plasma levels of non-butamine were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treated by Win Nonlin software. Results the Cmax of busulta tablet 4080 mg group was (1873.55 卤735.94), () 3899.17 卤1577.54) ng m L ~ (-1) t _ (max) was (1.86 卤1.10), (2.15 卤1.75) h; T 1 / 2 was (5.57 卤1.32), (, 4.87 卤0.86) hCLP F was (6.44 卤1.97), (, 6.15 卤2.15) hL-1, respectively.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AUC0-24 h were (6651.10 卤2319.72), (1.43 脳 10 4 卤5033.26) ng h m L-1.40 mg) to stable state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Chinese people are similar to those reported abroad by body weight correction.
【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药理科;
【基金】:国家科技部新药重大创制基金资助项目(2012ZX09303009-001) 上海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C10d Z2220200)
【分类号】:R96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连用,李全胜,陆榕,刘昌孝;乙氧苯柳胺的测定及其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林成仁,王敏,刘建勋;前列安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华男科学;2000年02期

3 李洪敏,刘蔚,王巍,冯端浩,王仲元,李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人体内药代动力学[J];现代科学仪器;2000年03期

4 孙涛,宋坤改,林赴田,刘忠敏,姜国华;地红霉素药代动力学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1年02期

5 谢海棠,黄晓晖,孙瑞元;国内外常用的药代动力学软件介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1年04期

6 刘晓红,张兰桐;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测定方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刘永;尿中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的测定[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3期

8 刘晓琰,孙黎,费艳秋,曹惠明,祝德秋,王平全;国产盐酸西替利嗪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房;2002年07期

9 刘昌孝,陈拯民,顾以保,蔡永明,高连用,曾勇,李全胜,张英起,赵宁,王增禄;小鼠注射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的药代动力学[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全国新药药代动力学学术研讨会[J];中国新药杂志;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在震;祝春浩;;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临床应用[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毕学智;孟志云;窦桂芳;;乐福昔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A];第八次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3 许景峰;;药物相关基因多态型与药代动力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4 许景峰;;药物相关基因多态型与药代动力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刘昌孝;高连用;李全胜;;舍他斯汀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6 李健伟;马士盐;;抗白血病药物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报告[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迎;张振清;阮金秀;;大鼠静脉给全氟三丁胺乳剂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八次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8 王丽;;儿童药物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2008生物医药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9 姜华;;小儿麻醉群体药代动力学应用研究进展[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10 王静;郑恒;钱振宇;刘心霞;袁世英;毋丹;曹翠玲;陈汇;;来托司坦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熊昌彪;眼用中药亟须加强药代动力学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欧慧敏;药代动力学彰显新药转化价值[N];医药经济报;2012年

3 河北远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魏占勇;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N];中国畜牧报;2004年

4 ;环孢素A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对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白毅 整理;以药代动力学为主线的新药成药性的临床前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应用[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王宝龙;健能隆F-652海外临床研究正式启动[N];中国医药报;2012年

7 记者白毅;中国医科院生技所构建药物研究平台成效显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编译 李勇;新药开发的五“R”原则[N];中国医药报;2014年

9 董智;微剂量给药 新药开发的加速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Emilly;单剂量布地奈德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告捷[N];医药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秉呼;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癌泰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2 盖芸芸;多组分中药物质组溶出及药代动力学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鲁丹丹;硫代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4 王淑萍;济泰片药效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5 倪健;抗栓素药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孔琦;噻吩诺啡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7 姜志平;长春地辛群体药代动力学:ABCB1遗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差异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8 谢瑛;生物大分子药物的标记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9 刘小光;利福平和rifabutin药代动力学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10 杨波;1,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体内外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琪;伊潘立酮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2 宋艳霞;重组人源化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3 张娟红;高原环境对药物药代动力学影响的基础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汤飞飞;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在位无损检测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张志涛;吡拉西坦类药物药代动力学及质谱裂解规律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6 邓丽莉;纳美芬人体内定量分析方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滕艳妮;莫吉斯坦药代动力学及体内代谢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廉江平;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钟玲;阿德福韦前药药代动力学及组织的分布比较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10 何颖娜;注射用异丙叉景酮糖酐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23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423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d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