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柱前衍生-HPLC-FLD法测定对甲苯磺酸拉帕替尼中的基因毒性杂质

发布时间:2019-04-08 16:32
【摘要】:目的:建立荧光胺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对甲苯磺酸拉帕替尼中的基因毒性杂质3-氯-4-(3-氟苯基甲氧基)苯胺。方法:3-氯-4-(3-氟苯基甲氧基)苯胺在p H 3.3条件下,与荧光胺反应生成荧光产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使用Kromasil l00-5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0.05 mol·L-1醋酸铵缓冲液(p H4.5)-乙腈(50∶50)为流动相,流速1.3 m L·min-1,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90 nm,发射波长503 nm。结果:线性范围为5~50ng·m L-1(r=0.996 1);定量限为2.0 ng·m L-1(相当于0.000 04%);平均回收率(n=12)为96.4%;实验测得3批甲苯磺酸拉帕替尼中3-氯-4-(3-氟苯基甲氧基)苯胺含量分别为0.000 10%、0.000 08%与0.000 11%。结论:建立的方法经方法验证,适用于对甲苯磺酸拉帕替尼中3-氯-4-(3-氟苯基甲氧基)苯胺的测定。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fluorescence-amine-column pre-derivatizat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fluorescence detection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3-chloro-4-(3-fluorophenylmethoxy) aniline in p-toluenesulfonate. Methods:3-chloro-4-(3-fluorophenylmethoxy) aniline was used to react with the fluorescent amin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 H.3, and the fluorescent products were produc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fluorescence detection. The Kromasil l00-5C18 column (150 mm, 4.6 mm,5. mu.m) was used. The flow rate was 1.3 m L 路 min-1, the excitation wavelength of the fluorescence detector was 290 nm, and the emission wavelength was 503 nm.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 is 5 ~ 50 ng 路 m L-1 (r = 0.996 1), the limit of quantitation is 2.0 ng 路 m L-1 (equivalent to 0.000 4%),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n = 12) is 96.4%, and the 3-chloro-4-(3-fluorophenyl methoxy) aniline content in the 3-batch of p-toluenesulfonate is 0.000 10%, respectively. 0.000 08% and 0.000 11%.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3-chloro-4-(3-fluorophenylmethoxy) aniline in p-toluenesulfonate.
【作者单位】: 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号】:R927.2;O657.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林德娟,李隆弟;荧光胺与芳伯胺衍生反应的介质效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7年03期

2 李岩峰;白秋江;赵军;;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拉帕替尼[J];河北医药;2008年03期

3 冯焕荣;李青;王海琳;;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拉帕替尼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04期

4 李梅;;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2年08期

5 徐兵河;;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6年08期

6 刘斯婕;胡春;;拉帕替尼(lapatinb)[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7年05期

7 赵胜军;朱珠;;新型双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拉帕替尼[J];中国药学杂志;2008年13期

8 赵欣欣;唐发宝;雷秋模;;拉帕替尼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年04期

9 张莉;黄丽娜;黎其荣;杨伟涵;;HPLC-MS法分析甲苯磺酸拉帕替尼中痕量基因毒性杂质[J];药物分析杂志;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新;张农;位绍红;;液相色谱法检测磺胺类药物柱后衍生反应条件优化[J];福建水产;2011年02期

2 潘莹宇,张建新,许茜;荧光衍生化法测定牛奶中氯霉素残留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5年05期

3 郑海清;王欢欢;黄云云;张豪;黄权;刘骏;;三光气在合成4-氯-6-碘喹唑啉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化工;2012年09期

4 吴金波;;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近况[J];北方药学;2014年11期

5 乙苏北;王岩;康娜;卢燕;张贺;李阳;白丽晓;赵熙;;拉帕替尼治疗乳腺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军事医学;2011年08期

6 康娜;乙苏北;王岩;卢燕;张贺;李阳;赵熙;;早期乳腺癌患者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2年10期

7 刘聪;纪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薛巧茹;宋淑芬;秦旗;刘跃华;;个案全程管理模式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14期

9 王琼;冯俊明;刘蓓;陈昕薇;梁励玮;;VDR、EGFR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年03期

10 潘莹宇;许茜;康学军;张建新;;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牛奶中氯霉素的残留量[J];色谱;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明帅;新疆维、汉民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危险因素对比分析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2 林美妤;26-OH-人参二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冬梅;噻吩“2,3-d”并嘧啶衍生物的合成与抗癌活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朝辉;PIWI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P53、CerbB2、ki-67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林霞;纳米基因载体酶切保护机理的研究及新型基因载体的制备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5年

4 葛小辉;葫芦[6]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分子识别作用光谱法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5 支建梁;苯脲除草剂紫外光解效率及其OPA衍生条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6 张琪;三氧化二砷对人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株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衣东升;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陆鹏;年轻乳腺癌74例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杨乐;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牛奶及生化样品中抗生素含量检测的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常小云;肝癌HepG2细胞GCF基因低表达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辐射效应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岩峰;白秋江;赵军;;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拉帕替尼[J];河北医药;2008年03期

2 冯焕荣;李青;王海琳;;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拉帕替尼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04期

3 马培奇;;美国2007年批准的抗肿瘤、抗感染和抗病毒新药[J];上海医药;2008年06期

4 李梅;;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2年08期

5 徐兵河;;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6年08期

6 刘斯婕;胡春;;拉帕替尼(lapatinb)[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7年05期

7 赵胜军;朱珠;;新型双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拉帕替尼[J];中国药学杂志;2008年13期

8 赵欣欣;唐发宝;雷秋模;;拉帕替尼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义英;赵艳丽;白术杰;沙靖全;;有机化学实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制备的绿色化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年03期

2 杜洪凤;游钒;沈月华;汪良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对甲苯磺酸[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年09期

3 石艳萍;;对甲苯磺酸及其残留游离酸的含量测定[J];齐鲁药事;1992年04期

4 ;已酸孕酮生产工艺改进[J];四川医学院学报;1977年01期

5 郭惠元;田治明;苗华;;对甲苯磺酸氟乙酯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3年08期

6 张安宇;宋铁兵;赵艳;韩永龙;张晓友;石瑛;王鹏;;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苯甲酸薄荷酯[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年01期

7 Cohen E.;章公大;;应用对—甲苯磺酸(T.S.A.)检查尿中的Bence jones氏蛋白[J];天津医药杂志;1964年08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清华;黄英;陶朱;薛赛凤;祝黔江;;瓜环对二对甲苯磺酸拉帕替尼溶解度的影响[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杨光瑞;石起增;刘巧茹;;四对甲苯磺酸肌醇酯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昕宇;甲苯磺酸异构体分析方法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2 宋小月;对叔丁基甲苯生产废酸的综合利用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3 李海晶;新型碳化甘油基对甲苯磺酸催化地沟油酯化反应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戴枫林;钯催化下吡啶C3-H活化和对甲苯磺酸芳香酯的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李晓莉;17α-雌二醇制备工艺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54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454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f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