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3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in our hospital and to promote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clinic.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317 cases of ADR reported to the National ADR Monitoring Center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3 to 2014. The sex, age, route of drug administration, kinds of drugs involved, organs / systems involved in ADR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analyz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R was slightly more in females than in males, the highest rate was 53.94% in patients aged 41 years, the percentage of ADR caused by antibiotics was 35.65%, the percentage of ADR induced by intravenous drip was 74.76%, and the percentage of ADR caused by intravenous drip was 74.76%, and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aged 70 years old was 53.94%, and the percentage of ADR caused by antibiotics was 35.65%.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ADR was skin and its accessories, accounting for 30.28%.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ADR is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drug,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of patients, the wa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o on. The indication of drug use should be strictly grasped, the monitoring of ADR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safe and rational use of drugs should be promoted.
【作者单位】: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分类号】:R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桂兰,石磊,李月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浅析[J];西北药学杂志;2000年01期
2 陆晓和,马爱华,陈巧云,宋小骏,郑群;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的一些做法[J];药学实践杂志;2000年04期
3 ;我国正式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J];中国药业;2000年01期
4 李丹平,于星;依法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年08期
5 王兰明,李少丽;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及启示[J];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07期
6 朱书志,杨永岐,陈征宇;军队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开展情况[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1年02期
7 刘长碧,赵兴容,赵淑芝;我院199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王炜;上海市召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会议[J];上海医药;2001年08期
9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J];医药导报;2001年11期
10 王兰明,李少丽,孙新,张素敏;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及其工作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立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展望[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颜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与展望[A];二○○三年全国医药工业技术工作年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3年
3 谭子方;杨宁莲;扈福;;宁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展[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萍;胡光煦;;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杜有功;;近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进展[A];浙江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郑亚杰;;药品不良反应109例报告分析[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7 张文萍;于勇文;;我院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赖书华;;东莞市2010年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花;杨世民;冯变玲;;美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简介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张彦丽;桂月;刘文娜;华国栋;;8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胜 孟宝林;药品不良反应 全部在线监测[N];牡丹江日报;2005年
2 记者 者婧;药房首设药品不良反应赔偿金[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3 记者 董晓勋 通讯员 李真 游迎;设立药品不良反应基金[N];长江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周春香 实习生 施佳丽 记者 李公阳;杭州去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500例[N];杭州日报;2007年
5 薛原 王乐民;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提高[N];健康报;2007年
6 王乐民;企业不应回避药品不良反应[N];健康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鲍蔓华;进一步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刘科;药品不良反应险有望年底出台[N];西部时报;2006年
9 顾雷鸣 王晓映;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N];新华日报;2007年
10 龚毅;重庆出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规定》[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登笑;药品不良反应补偿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芬;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叶小飞;基于自发呈报系统与循证医学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冯变玲;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心脑血管用药ADR关联模型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小玲;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责任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郭晓莺;山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现状及监测的调查[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蔡敏女;关于建立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的探索与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4 郗红琦;我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思考[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易彦辰;我国药品不良反应补偿救济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邵华;庄河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郑翔;基于临床案例库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5年
8 李嘉伟;药品不良反应个人报告系统构建及相关机制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9 李红旭;郑州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调查分析和评价[D];郑州大学;2014年
10 朱舒兵;重庆市2004-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调查分析及评价[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67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467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