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莫西沙星相关性肝损害及血细胞减少的自动监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28 11:09
【摘要】:目的:利用"住院患者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分析莫西沙星致肝损害和血细胞减少的发生规律。方法:借助系统回顾性调取我院2016年1 6月期间使用莫西沙星的住院患者病历,设置"肝功能""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四个模块的事件配置器参数,分析系统阳性报警病例及各ADR发生率,并对莫西沙星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263例次莫西沙星用药患者的自动监测,每个模块平均用时约10 min;经临床药师再评估,四个模块阳性报警率分别为54.55%、47.06%、52.94%、47.62%;ADR发生率分别为4.70%、0.54%、3.26%、0.98%。莫西沙星致肝损害在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但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肝损害。结论:专项软件系统可以实现莫西沙星相关性肝损害和血细胞减少等多个ADR的自动监测,筛选速度快,准确率较高;且能够初步预测ADR发生特征和相关因素,有助于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of liver damage and hemopenia induced by mosfloxacin by ADE active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evaluation warning system in inpatients. Methods: with the help of system, the medical records of inpatients who were us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to June 2016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the event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of four modules of "liver function", "platelet", "hemoglobin" and "white blood cell" were set up. The positive alarm case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R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of liver damage induced by mosifloxacin were analyzed. Results: 2263 patients were monitored automatically.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each module was about 10 min;. The positive alarm rates of the four modules were 54.55%, 47.06%, 52.94% and 47.62%,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alarm rates of the four modules were 54.55%, 47.06%, 52.94% and 47.62%,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ADR was 4.70%, 0.54%, 3.26% and 0.98%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iver damage between elderly patients and non-elderly patients, but liver damage was more likely in male patients than in female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special software system can realize 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many ADR, such as mosifloxacin associated liver damage and hemopenia, and the screening speed is fast and the accuracy is high. It can predict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ADR, which is helpful to reduce the risk of clinical drug use.
【作者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供应中心;
【基金】:2014年全军后勤科研重点项目(BWS14R039)
【分类号】:R97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超;郭代红;薛万国;刘东杰;刘皈阳;朱曼;;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的研发[J];中国药物警戒;2013年07期

2 陈超;郭代红;刘皈阳;朱曼;裴斐;马亮;王波;;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优化实践[J];中国药物警戒;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寇炜;郭代红;王伟兰;贾王平;王啸宇;;吉西他滨相关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自动监测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6年05期

2 王啸宇;郭代红;陈超;石庭永;刘东杰;;基于电子医疗档案的ADR自动监测规范化操作流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6年05期

3 赵粟裕;汤智慧;郭代红;赵靓;朱曼;马亮;赵鹏芝;;奥曲肽相关低血糖的自动监测评估与应用[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6年05期

4 贾王平;郭代红;朱曼;寇炜;王啸宇;;莫西沙星相关性肝损害及血细胞减少的自动监测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6年05期

5 赵靓;汤智慧;郭代红;朱曼;马亮;赵粟裕;赵鹏芝;;呋塞米相关的胰酶异常模块研发及自动监测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6年05期

6 韩娴;;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优化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17期

7 马艳萍;;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加强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12期

8 王啸宇;郭代红;徐元杰;;基于文本分类技术的住院患者药源性变态反应自动监测模块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6年02期

9 邓毅;彭毓芳;贺林;;51例涉药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药业;2016年08期

10 王啸宇;郭代红;徐元杰;马亮;;70672例静脉给药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代红;陈超;李罄;何菊英;吴涌;任天舒;黄进;曹秀堂;徐元杰;金杨红;;6所医院414例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集中监测研究[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年03期

2 陈超;郭代红;曹秀堂;蔡云;王芝林;徐元杰;朱曼;马亮;赵鹏芝;;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2年02期

3 郭代红;杜晓曦;陈珲;张素敏;刘皈阳;张素琼;陈超;董放;史国兵;张勤;;PASS监测用药风险警示的评估及成因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年04期

4 陈超;郭代红;刘皈阳;朱曼;裴斐;马亮;王波;;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优化实践[J];中国药物警戒;2010年03期

5 薛万国;;新阶段HIS的功能定位与基本特征[J];医疗卫生装备;2010年02期

6 朱曼;郭代红;刘皈阳;孙艳;王燕琼;;临床药师对我院呼吸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置的影响[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年03期

7 陈超;郭代红;刘皈阳;郭绍来;刘东杰;赖琪;;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网络填报管理系统的研发[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年04期

8 俞朝辉;王如华;;合理用药监测软件在HIS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年04期

9 陈超;郭代红;田慧;刘皈阳;刘志敏;施振国;;加替沙星相关血糖异常的警示[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5期

10 徐帆,朱恺,杨伶俐;利用合理用药软件系统对医院用药情况进行评价[J];西南国防医药;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康伟勤,周成杰;莫西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4例[J];医药导报;2005年11期

2 侯松萍;刘晶;潘留兰;;莫西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0例疗效观察[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年08期

3 徐志学;;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31期

4 孙裕强;刘伟;董雪松;刘志;;莫西沙星在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8年10期

5 李培军;乔军;;莫西沙星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05期

6 秦连柱;夏国际;;莫西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1例[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04期

7 陈娜;赵敏;;莫西沙星联用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04期

8 谭效锋;;莫西沙星治疗左下肺炎1例报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年S2期

9 吕艳玲;;莫西沙星治疗肺脓肿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18期

10 张海燕;;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耕菊;;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岗玲;毛雅云;;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结核近期疗效观察[A];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唐铭婧;白楠;王冬;梅和坤;曹江;江学维;朱坤宁;王睿;王瑾;;莫西沙星心脏安全性文献计量分析[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4 吴西雅;肖祖克;;莫西沙星引起结核漏诊二例临床分析[A];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呼吸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李勉珊;;莫西沙星致心律失常1例[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张相彩;;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A];浙江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车雅敏;傅志宜;;莫西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五年临床经验回顾[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闻满华;闫素英;褚燕琦;程红勤;;莫西沙星31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邢颖;毛璐;甄健存;;莫西沙星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文献分析[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陶晓东;;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随机对照治疗100例呼吸系统感染[A];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2007年浙江省感染病学、肝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瑞祥;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莫西沙星(上)[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陶春祥;治疗重症呼吸道感染的新药莫西沙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广文;治疗呼吸道感染 莫西沙星全面出击[N];医药经济报;2002年

4 广文;莫西沙星 安全可靠[N];医药经济报;2002年

5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伦;莫西沙星:氟喹诺酮类的“明日之星”[N];医药经济报;2003年

6 小芳;莫西沙星更具优势[N];医药经济报;2004年

7 健康网 雷光宇 吴惠芳;莫西沙星逆境生长[N];医药经济报;2012年

8 盛文;莫西沙星导致严重肝损害和皮肤反应[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广文;临床效优 使用安全[N];医药经济报;2002年

10 知陶;全面、迅速、高效[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秀义;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对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院院;酶促手性拆分及在莫西沙星关键中间体制备中的应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俞鑫;微透析法研究盐酸氨溴索对莫西沙星在肺炎链球菌肺炎大鼠肺部的药动学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4 杨建伟;莫西沙星在腹腔感染大鼠中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及种属间的外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杨艳;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6 邓斐;盐酸莫西沙星片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与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成都医学院;2016年

7 慕燕萍;莫西沙星治疗泌尿生殖系感染临床意义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8 刘林生;莫西沙星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D];南昌大学;2007年

9 徐亮;药物莫西沙星中间体的合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翟红;抗菌药物莫西沙星的合成[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87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487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a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