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去羟肌苷咀嚼片中阿斯巴甜的含量
【图文】:
?.5%醋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约含阿斯巴甜125μg的溶液,过滤,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2.2.2对照品溶液取阿斯巴甜对照品适量,加水适量,超声处理(功率:200W,频率:40kHz)20min,加水稀释制成每1ml约含125μg的溶液,即得对照品溶液。2.2.3空白辅料溶液取不含阿斯巴甜、其余成分均按处方量称取后混匀(去羟肌苷100mg)的空白辅料适量,按“2.2.1”项下方法制备,即得空白辅料溶液。2.3系统适用性试验精密量劝2.2”项下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空白辅料溶液各20μl,按“2.1”项下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色谱见图1。由图1可见,阿斯巴甜与相邻峰的分离度为24.51,符合药典要求。2.4线性关系考察精密称取阿斯巴甜对照品适量,按“2.2.2”项下方法制成质量浓度为0.978mg/ml的阿斯巴甜贮备液,精密量取1.000、1.125、1.250、1.375、1.500ml,分别置于10ml量于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取20μl,按“2.1”项下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以质量浓度(x,μg/ml)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50.294x-21.605(r=0.9997)。结果表明,阿斯巴甜质量浓度在96.3~144.5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2.5精密度试验精密量劝2.2.2”项下对照品溶液适量,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结果,阿斯巴甜峰面积的RSD为0.0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2.6稳定性试验精密量劝2.2.1”项下供试品溶液20μl,分别于放置0、1、2、6、8、12h时进样测定。结果,阿斯巴甜峰面积的RSD为0.11%,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h内稳定性良好。2.7重复性试验精密称取样品(批号:100304)适量,共6份,按“2.2.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结果,阿斯巴甜峰面积的RSD为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齐竹华,屈锋,刘克纳,牟世芬;离子色谱法电化学检测复合甜味剂和饮料中的甜味素[J];环境化学;1999年04期
2 蒋兴仁;阿斯巴甜简介(Aspartame)[J];食品工业科技;1989年03期
3 张爱科;阚建全;陈景旺;凡哪哪;;阿斯巴甜的安全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04期
4 张秀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快速测定食品中常见的8种食品添加剂[J];色谱;2000年06期
5 蒋定国;王竹天;杨大进;李小芳;马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阿斯巴甜的含量[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荔红;;食品甜味剂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福建轻纺;2010年12期
2 赵琳;张英锋;马子川;;阿斯巴甜的合成及应用[J];化学教育;2009年03期
3 张岩;徐玉娟;吴继军;唐道邦;林羡;;功能甜味剂在凉果蜜饯上的应用概况[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4 王琼,方艳红,徐金瑞;罐头食品中EDTA残留量的薄层色谱测定[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5 黄海龙;庄莉;崔群;孙伟强;;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榨菜中的10种食品添加剂[J];化学分析计量;2011年05期
6 龙朝阳;吴西梅;朱炳辉;邹小勇;;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鸡肉中己烯雌酚残留量[J];化学通报;2008年06期
7 贾彩凤;冯晗;常忠义;桂玲;高红亮;;话梅中苯甲酸和山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J];江苏农业学报;2008年06期
8 王彩虹;李莉;姚程炜;黄宝美;;香兰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循环伏安测定[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8年12期
9 郑天,屠春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杨爱华;王成忠;范素琴;贺晶;;HPLC法检测酵母提取物中防腐剂前处理方法的比较[J];粮油加工;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海艳;赵国忠;;阿斯巴甜的太赫兹光谱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嵇超;多种类食品添加剂的高灵敏、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0年
2 杨大进;食品中甜味剂和合成防腐剂的检测方法及保健食品限量标准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奕沁;HPLC-CL联用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1年
2 余娜;离子色谱法在食品和卫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婧靖;荷叶、银杏和酸枣仁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金龙;阿斯巴甜的合成[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5 曾爱民;免试剂离子色谱在饮料分析中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舒小康;新型强力甜味剂—纽甜的开发[D];暨南大学;2006年
7 吴国光;阿斯巴甜母液中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分离[D];江南大学;2007年
8 李畅;食品添加剂乙基麦芽酚及壳聚糖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薛爱爱;氨基酸与二肽金属螯合物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10 白德发;纽甜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亚华,查玉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饮料中八种添加剂的实验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2 齐竹华,屈锋,刘克纳,牟世芬;离子色谱法电化学检测复合甜味剂和饮料中的甜味素[J];环境化学;1999年04期
3 郑建仙;阿斯巴甜及其在21世纪食品工业中的发展潜力[J];食品与机械;2000年02期
4 张秀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快速测定食品中常见的8种食品添加剂[J];色谱;2000年06期
5 许龙福;低温反相HPLC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糖精钠、甜味素、苯甲酸、山梨酸及维生素C[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8年01期
6 章日春,舒馨娟,朱红,吴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乙酰磺胺酸钾及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J];中国公共卫生;1994年04期
7 仲渝民;董昱;李文惠;;非梯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种食用色素的初步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2年05期
8 肖学成;;薄层色谱法测定豆奶中香兰素[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2年06期
9 杨元;南波康朗;谷屋良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同时测定五种食品添加剂[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3年05期
10 栗文元;食品中糖精、苯甲酸、山梨酸HPLC测定通用试样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定国;王竹天;杨大进;李小芳;马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阿斯巴甜的含量[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06期
2 钱亚杰;钱志伟;;阿斯巴甜的合成研究[J];河北化工;2007年11期
3 张爱科;阚建全;陈景旺;凡哪哪;;阿斯巴甜的安全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04期
4 方钧纯;阿斯巴甜在饮料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1994年02期
5 方钧纯;阿斯巴甜的性质和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1994年02期
6 袁永辉;阿斯巴甜的性质与在软饮料中的应用[J];软饮料工业;1995年02期
7 镰田光雄,堀川敏治,王亦芸;阿斯巴甜的近况及应用现状[J];食品工业;1996年01期
8 赵琳;张英锋;马子川;;阿斯巴甜的合成及应用[J];化学教育;2009年03期
9 于欣然;;何谓“阿斯巴甜”[J];长寿;2010年03期
10 ;美国纽特公司关于对阿斯巴甜安全性错误报道的说明[J];食品与机械;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刚;于淑娟;;阿斯巴甜的热稳定性研究[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海艳;赵国忠;;阿斯巴甜的太赫兹光谱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刘迪思;吴海龙;朱绍华;夏阿林;俞汝勤;;三维荧光结合二阶校正法用于饮料中阿斯巴甜的定量分析[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George L.Blackburn;Beatrice S.Kanders EdD MPH;RD Philip T.Lavin;李丹;;减轻肥胖者体重的膳食干预措施——阿斯巴甜的效用[A];纽特健康糖(阿斯巴甜)在健康饮食中的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卢忠魁;李鲤;;反相梯度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甜味剂[A];吉林省预防医学学术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建琴;周定晖;魏荣卿;刘晓宁;;磺酸树脂吸附L-苯丙氨酸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7 罗邦尧;;糖尿病与阿斯巴甜[A];纽特健康糖(阿斯巴甜)在健康饮食中的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丹;“甜味骄子”阿斯巴甜[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2 徐铮奎;阿斯巴甜又起争议[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徐铮奎 编译;阿斯巴甜安全性引争议[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陈宁邋本报记者 姜莹莹;“零度可乐”有毒?[N];北京科技报;2008年
5 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 郝凤桐;“阿斯巴甜”真的致癌吗?[N];健康时报;2009年
6 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 郝凤桐;从阿斯巴甜争论说开去[N];保健时报;2009年
7 中国疾控中心中毒控制中心研究员 丁茂柏;阿斯巴甜是洪水猛兽吗[N];健康报;2009年
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 郝凤桐;从阿斯巴甜看甜蜜的误区[N];健康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颖;“阿斯巴甜”能不能放心吃?[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李杰;按规定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是安全的[N];消费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吴美红;超高甜度阿斯巴甜类似物的研究与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满刚;阿斯巴甜的生物合成[D];广西大学;2005年
3 陈金龙;阿斯巴甜的合成[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4 张伟;阿斯巴甜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4年
5 章平泉;内酯法制备阿斯巴甜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6 韩雪;水溶胶对阿斯巴甜甜感强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7 白德发;纽甜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董文蕊;基于甜味受体模型的甜味识别热力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9 吴国光;阿斯巴甜母液中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分离[D];江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9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55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