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寡聚精氨酸纳米复合物的构建和评价

发布时间:2019-11-12 12:00
【摘要】:目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的发现,被认为是生物学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许多类型的疾病,包括病毒感染、癌症等已被证实可作为RNAi治疗的潜在目标。在近十几年来,RNAi在基因功能和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是,裸露siRNA稳定性差,易被体内的核酸酶降解,且自身的性质,如分子量高、负电性、亲水性等阻碍了其跨膜转运,极大地限制了siRNA的进一步应用。因此如何高效地运输siRNA至靶细胞并有效的穿过细胞膜释放到细胞质中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细胞穿膜肽是由5-30个氨基酸组成的阳性或两性的短肽,具有转染活性高,生物活性好,低毒性等优点,而且其自身不仅能够高效的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也可以介导其他外源性的分子进入细胞,是目前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药物载体。最近,细胞穿膜肽用于siRNA的细胞递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但是作为siRNA的运输载体,细胞穿膜肽的摄取效率低,且不易从内涵体内逃出,极大地限制了细胞穿膜肽的应用。因此,为了提高siRNA摄取效率,需要对细胞穿膜肽进行修饰,使其能与siRNA更好地复合,使制剂更稳定,摄取效率大大提高。本文构建了寡聚精氨酸(R8)与siRNA的纳米复合物,经过硬脂酰化和聚乙二醇化分别合成了STR-R8和STR-R8-PEG两种不同的载体材料,制备了STR-R8/siRNA、STR-R8-PEG/siRNA和STR-R8-PEGn/siRNA三种不同的纳米复合物。通过粒径、电位、电泳行为等评价不同处方的纳米复合物,筛选出理化性质优良的处方。并以MCF-7、HT-1080和Hela细胞为模型,考察载体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试验,确定了压缩材料STR-R8和STR-R8-PEG的合成和纯化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将SA-NHS与CPP搅拌反应30 min,纯净水透析24 h,冷冻干燥后的产物即为STR-R8。在室温条件下,将STR-R8与m PEG2000-Mal避光反应24 h,纯净水透析24 h,冷冻干燥后的产物即为STR-R8-PEG。通过MS对该合成产物进行表征。通过参考文献和大量预试验,以siRNA为模型药物,筛选纳米复合物的处方。以制剂的粒径、电位和琼脂糖凝胶的电泳行为等为指标,考察制剂的理化性质,筛选出最佳的制剂处方。以MCF-7、HT-1080和Hela为细胞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评价细胞摄取率,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复合物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定位。结果:通过质谱结果分析,合成得到了STR-R8和STR-R8-PEG。此方法条件温和,方法简单快捷。通过纯化能够得到纯度较高的产物。以siRNA为模型药物,通过室温孵育的方法,能够简单快捷的制备siRNA纳米复合物。以粒径、电位和凝胶电泳行为为指标,得出STR-R8处方的粒径在200 nm以内,Pd I比较均匀,N/P值大于等于20时,能够很好的包裹siRNA;STR-R8-PEG处方粒径在300 nm左右,Pd I均匀,N/P值等于20时,仍不能将siRNA完全包裹;因此考虑将STR-R8和STR-R8-PEG两种载体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复合载体材料STR-R8-PEGn。经过大量试验最终筛选出的最佳处方为N/P比均为20的STR-R8/siRNA和STR-R8-PEG20%/siRNA。通过流式细胞仪的结果可知:在MCF-7和HT-1080两种细胞中,与游离siRNA相比,STR-R8和STR-R8-PEG20%均能够大大地提高siRNA的细胞摄取率。且两种载体作用于MCF-7细胞后,其细胞摄取率均能够达到市售试剂的水平。对于HT-1080细胞,细胞摄取率呈现时间依赖性,即给药时间越长,细胞摄取率越大。但对于MCF-7细胞,在给药2 h后,细胞摄取率达到最大,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摄取率逐渐降低。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可知:STR-R8和STR-R8-PEG20%均能够很好地介导siRNA进入细胞,并将siRNA定位在细胞质中。结论:STR-R8和STR-R8-PEG合成方法简单快捷,条件温和,产物中杂质较少,为接下来的试验奠定了基础。经过大量试验筛选的处方STR-R8/siRNA和STR-R8-PEG20%/siRNA粒径符合要求,且分布均匀,能够完全包载siRNA。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倒置荧光显微镜的结果可得STR-R8和STR-R8-PEG20%两种载体材料能大大提高siRNA的摄取效率并且实现siRNA的细胞质释放。
【图文】:

寡聚精氨酸纳米复合物的构建和评价


STR-R8纯化前质谱结果

质谱


图 1-2 STR-R8 纯化后质谱结果Fig.1-2 Characterization of STR-R8 after dialysis in purified water with MS(m/z)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晓宇;孙李平;朱全刚;张玮;张敏;张丽娟;戴子渊;高申;;透明质酸/聚酰胺-胺三元纳米基因复合物的构建及其体外评价[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2 王[?钧;操锋;平其能;;双氯芬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胥洪鹃;张阳德;陈玉祥;汪启炉;;CTAB@SiO_2纳米复合物作为基因转染载体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年06期

4 孙晓利;宋继斌;刘东华;李鹏;鲁在君;张娜;;PEG-b-PLL的合成及其自组装纳米基因载体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年05期

5 白祖海;张瑾;吾尔叶提;;基于Cu~(2+)和碳纳米管纳米复合物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测定过氧化氢[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年18期

6 耿海霞;郭秀娟;钱君荣;封伟;;羟基磷灰石/凝胶纳米复合物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影像学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34期

7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祁宁;王元为;王丹丹;陈志权;;Co_3O_4/ZnO纳米复合物微结构的正电子湮没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丽艳;郭志华;滕利荣;高波;;羟基磷灰石/药物纳米复合物的制备研究[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谱;曹菲菲;张俐娜;;大豆蛋白/氢氧化铝纳米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王晓亮;顾强;孙平川;H H Winter;薛奇;;固体核磁共振双量子氢谱对聚丁二烯/粘土纳米复合物中链动力学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郑田;卢晓峰;边秀杰;张城城;王策;;CNT/PPy/K_xMnO_2三元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武海青;何光裕;陈海群;孙小强;汪信;;多价态银-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光合成及其抗菌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叶春雪;杨荣杰;仪德启;;聚磷酸铵/钙基蒙脱土纳米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A];2012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周辉辉;李娟;刘又年;;自组装法制备茶多酚-明胶-葡聚糖纳米复合物[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李辉;吴思多;吴锦荣;黄光速;;石墨烯/聚苯乙烯纳米复合物的导电性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仇士龙;袁钻如;潘磊;王玉婷;谢鸿峰;程昒时;;氧化石墨/环氧树脂纳米复合物的固化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真真;智能响应性纳米载体的基因输送与肿瘤治疗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刘莉;含c(RGDfk)环肽的自组装纳米复合物RPM/siRNA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罗庆平;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反应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陈美玲;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5 刘媛媛;基于普鲁兰多糖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靶向抗肝癌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龙杰;新型磁性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普鲁兰酶固定化方面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7 李雪;含咪唑阳离子功能化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刘伟禄;新型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9 司华艳;应用表面功能化的纳米颗粒制备新型纳米复合物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杨传孝;核/壳量子点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可视化荧光识别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嘉琳;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复合物及其生物小分子电化学实时传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黎青勇;纤维素基纳米稀土发光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余波杰;可共载化疗药物和基因以协同增强其抗肿瘤功效的叶酸修饰两亲性壳聚糖纳米载体[D];复旦大学;2014年

4 季卫东;近红外光响应的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物控释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盛仲夷;有机化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及其在聚合物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6 柳素青;合成MTX/LDHs纳米复合物的研究及其抗肿瘤效应的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霍晓磊;MTX纳米复合物的可控合成、组装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叶亚;碳载锡及其合金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日明;铁基氧化物降解DDT性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黄磊;氧化石墨烯基磁性荧光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的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59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559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0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