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吡斯的明缓释微丸的制备及药动学评价
本文关键词:溴吡斯的明缓释微丸的制备及药动学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溴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bromide,PB)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破坏减少,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积聚,出现毒覃碱样和烟碱样胆碱受体兴奋作用,从而提高胃肠道、支气管平滑肌和全身骨骼肌的肌张力。临床上用于改善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也适用于尿潴留、手术后腹胀气及室上型心动过速等。目前国内市售剂型只有普通片剂。由于PB体内半衰期2.6~3.5h,用药后半小时内起效,但消除较快虽能改善症状,但作用时间短,每隔4~6小时即需给药一次。由于用药频率高,血药浓度波动程度大,由此引起的肌肉震颤等副作用明显。本课题拟研制每12小时给药一次的溴吡斯的明缓释微丸,适当降低体内血药峰浓度,提高血药谷浓度,既能减少患者给药次数,又能降低由于血药浓度的波动引起的不良反应。目的:制备每12小时给药一次的溴吡斯的明缓释微丸,减缓由于血药浓度过高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且为溴吡斯的明新剂型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1、选用乙基纤维素为黏合剂,乙醇为溶剂,对空白丸芯上药,制备素丸;选用缓释成膜材料乙基纤维素为阻滞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增塑剂,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乙醇为包衣溶媒,对素丸进行包衣,制备膜控型缓释微丸。2、丸芯上药与缓释包衣均采用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以缓释微丸的释放度为指标,通过改变包衣流速,进风量,进风温度这些参数,初步筛选出流化床包衣的工艺条件。3、预实验后,初步确定处方与工艺参数,以释放度为指标,对缓释包衣膜的组分进行单因素考察,主要考察了包衣液中增塑剂用量、致孔剂用量、包衣增重对释放度的影响;单因素优化后,以试验制剂释放度与参比数据的相似因子(f2)为考察指标,通过均匀设计,确定包衣的最佳处方。对优化处方的释放度进行模型拟合。4、建立PB缓释微丸的含量测定方法。5、建立释放度测定法,并以含量,释放度,外观性状,有关物质为指标,考察了高温,高湿,光照对PB缓释微丸稳定性的影响。6、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用于PB缓释微丸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的测定。选用SD大鼠作实验动物,以PB素丸为对照组,PB缓释微丸为试验组,口服给药,在不同时间点取血,血浆样品处理后,用LC-MS法进行测定。通过DAS软件,进行药动学数据分析。结果:1.处方筛选结果;处方组成为PB,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二乙酯,PEG6000,该处方所制备的微丸外观,圆整度等均较好。2.工艺研究结果;当喷嘴直径为0.5mm,进风量为22±1 m3·h-1,进风温度为50±2℃,雾化压力为0.7 Mpa,包衣流速为1.5ml·min-1,物料温度为36℃时,无微丸粘黏,静电等现象产生,微丸圆整度较好。3.处方优化结果;单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增塑剂用量,包衣增重的增加,微丸释药速率明显减缓;随着致孔剂用量的增加,微丸释药速率加快。均匀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当PEG为12.8%,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22.7%,包衣增重为21.6%时,试验制剂释放度与参比数据的相似因子(f2)为85.7,释放行为无明显差异。4.含量及释放度测定方法学研究结果;PB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9nm,空白辅料在269nm处无吸收;线性范围为12.66~44.31μg·ml-1;精密度良好;PB在24h内保持稳定;该分析方法加样回收率在96.75%~101.63%之间。5.初步质量及稳定性研究结果;释放度测定,选用桨法,水为溶出介质,搅拌桨速为50 rpm。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r为0.9976,药物的释放通过不溶性的膜扩散完成。影响因素试验表明,1高温及光照时,微丸的释放度,外观,含量及有关物质无明显变化;2高湿试验表明,该微丸外观粘黏,含量降低,释放度及有关物质增加。即该制剂对湿度极不稳定,对药包材料要求较高。6.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建立了大鼠体内PB浓度测定方法,LC-MS/MS液相与质谱条件,PB的质荷比:m/z 181.0→m/z 72.1;PB血浆样品线性范围为7.80~250.00ng/ml;内源性物质不干扰PB的测定;精密度良好,方法回收率,提取回收率符合要求;血浆样品冻融3次,及在24h内均保持稳定;基质效应可忽略。药动学参数如下:缓释微丸AUC0-t:714±333.55 ug/L*h,Cmax:155.27±35.11ug/L,Tmax:2.1h,t1/2:4.42h;素丸AUC0-t:507.55±181.19 ug/L*h,Cmax:125.94±47.32ug/L,Tmax:1.3h,t1/2:2.39h。结论:1、PB缓释微丸的释放模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即药物的释放通过不溶性的膜扩散完成,符合膜控释微丸释药机理2、PB缓释微丸对湿度敏感,在高湿条件下不稳定,需在干燥条件下贮存。3、该缓释微丸在大鼠体内能迅速起效,与素丸相比,血药浓度下降缓慢,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关键词】:溴吡斯的明 缓释微丸 乙基纤维素 流化床 均匀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
【目录】:
- 摘要7-10
- Abstract10-13
- 前言13-15
- 第一部分 溴吡斯的明缓释微丸的制备15-29
- 1 引言15-16
- 2 仪器和材料16
- 2.1 仪器16
- 2.2 材料16
- 3 方法与结果16-26
- 3.1 PB理化性质考察16-19
- 3.2 处方筛选19
- 3.3 工艺筛选19-20
- 3.4 PB缓释微丸的制备20-21
- 3.5 处方优化21-25
- 3.6 在不同pH条件下的释放度25-26
- 3.7 释药模型拟合26
- 4 讨论与小结26-29
- 4.1 讨论26-28
- 4.2 小结28-29
- 第二部分 溴吡斯的明缓释微丸初步质量、稳定性研究29-40
- 1 引言29
- 2 仪器与材料29
- 2.1 仪器29
- 2.2 材料29
- 3 方法与结果29-39
- 3.1 PB缓释微丸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29-33
- 3.2 PB缓释微丸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33-34
- 3.3 PB缓释微丸初步质量研究34-36
- 3.4 PB缓释微丸影响因素试验36-39
- 4 讨论与小结39-40
- 4.1 讨论39
- 4.2 小结39-40
- 第三部分 溴吡斯的明缓释微丸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40-55
- 1 引言40
- 2 仪器与材料40-41
- 2.1 仪器40-41
- 2.2 材料41
- 3 实验方法及结果41-52
- 3.1 大鼠体内PB血药浓度分析方法41-42
- 3.2 分析方法的验证42-46
- 3.3 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46-52
- 4 讨论与小结52-55
- 4.1 讨论52-53
- 4.2 小结53-55
- 全文讨论55-57
- 全文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1
- 文献综述61-72
- 参考文献69-7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雪茵;;甲硝唑缓释微丸的研制[J];海峡药学;2007年10期
2 黄媛;蔡光明;赵怀清;候陆星;;蕨麻总皂苷缓释微丸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年02期
3 刘扬;张玮;袁臻;张学农;;去甲斑蝥素骨架型缓释微丸的工艺优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15期
4 杨艳;周郁斌;关世侠;袁中文;叶小玲;胡波;;4-氨基吡啶缓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12期
5 赵利枝;陈小伟;郝贵周;;法罗培南钠缓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考察[J];药学研究;2013年05期
6 王瑞红;刘晓放;;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微丸制备工艺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7年05期
7 丁强;李从岩;严洪兵;;盐酸文拉法辛缓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试验[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7年06期
8 金元宝;王艳珍;郭旋;潘英娇;滕利荣;;氨茶碱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年06期
9 樊永庆;杨济昆;刘建平;阚淑玲;崔妍;张文静;;丹参素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年02期
10 吴娟;张敏;郑伟;高申;;盐酸哌甲酯缓释微丸胶囊剂的研制与体外释放[J];华西医学;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文刚;崔光华;王睿;周筱青;;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研究[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2 梁雪茵;;甲硝唑缓释微丸的研制[A];广东省药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洪燕龙;林晓;徐德生;冯怡;李竣松;张亚军;;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天麻效应组分缓释微丸处方研究及性质考察[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4 宫爱申;佘高宏;王丹;刘悦;邓炳初;;盐酸坦洛新及其缓释微丸犬药代动力学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5 孙英华;刘晓红;李磊;孙进;何仲贵;;两种苦参素缓释剂型的制备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广文;快速发展的缓释微丸技术[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我国药物制剂技术进入新时代——国产缓释微丸面世[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建军;舒胸缓释微丸的研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泉毅;芦丁缓释微丸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范国振;熔融高速搅拌法制备缓释微丸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丹;西罗莫司纳米粒缓释微丸的研制[D];浙江大学;2016年
4 高建华;溴吡斯的明缓释微丸的制备及药动学评价[D];成都医学院;2016年
5 辛伟;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微丸的研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6 卜秋霞;吡拉西坦缓释微丸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7 李yN;烟酸缓释微丸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8 蔡翠芳;复方扑热息痛缓释微丸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1年
9 廖凯君;钩吻素子膜控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10 郭蕾;缓释微丸的释放动力学及固定式缓释饮料的研发[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溴吡斯的明缓释微丸的制备及药动学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58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