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抗肿瘤药物靶向纳米载体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14:10
【摘要】:根据肿瘤环境的生理特征,人为构筑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纳米尺度药物载体,使之对肿瘤组织具有特异性靶向、影像诊断并实现多种治疗功能,将成为癌症高效诊断与治疗的关键。将空心-介孔纳米载体的高比表面积以及选择透过性与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IONPs)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多种在体诊断-治疗模式相结合,发展肿瘤的多模态分子影像诊断以及联合治疗策略,将为纳米技术应用于癌症的临床个体化诊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与方法参考。本研究主要在新型超顺磁空心-介孔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多功能药物载体在肿瘤成像以及光热-化学联合治疗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一、设计合成了具有内部空腔及介孔外壳的二氧化硅纳米管(SNT);以该结构为模板,发展了Fe_3O_4的高温热分解原位合成方法,获得了SNT@Fe_3O_4功能复合载体;该超顺磁纳米管具备良好的阿霉素负载及pH响应释放性能、较大的饱和磁化强度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性能;在其表面包裹透明质酸后,可特异性靶向过表达CD44的肿瘤细胞(如小鼠4T1乳腺癌细胞);静脉注射入小鼠后,药物载体可在受体靶向及磁场靶向共同作用下,显著提高在肿瘤组织内的富集,并实现肿瘤的MRI诊断及化学治疗。二、发展了以功能化氧化硅模板以及氧化铁修饰层原位沉积制备“蛋黄-蛋壳”型多功能药物载体的新策略。利用氧化铁外壳的介孔特性,实现了对所负载化疗药物的酸响应释放,确保了药物在递送过程中的微量释放以及在肿瘤组织中的特异性释放,以提高其肿瘤治疗效果;利用金纳米棒的光热转换特性,实现药物的温度响应快速释放,即实现药物的外源刺激控制释放。将该多功能药物载体进行表面改性后,实现了对肿瘤的外加磁场靶向、受体靶向及肿瘤近红外光热-化学联合治疗,为基于纳米技术的肿瘤治疗平台的建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三、多巴胺自聚合作为一种新型仿生合成及基体材料的表面改性策略,在构筑功能化以及生物相容性纳米结构方面表现出了巨大潜力。本章发展了纳米级聚多巴胺(PDA)模板,利用其天然的铁亲和表面(邻苯二酚基团),以高温热分解途径原位沉积了一层厚度可控的四氧化三铁修饰层;以超声辅助的多巴胺自聚合过程,在四氧化三铁表面包覆了一层PDA外壳;以含有二硫键的氧化还原活性连接臂连接化疗药物阿霉素及氨基化聚乙二醇;将药物前体分子共价偶联于三明治型纳米颗粒表面,构建了聚多巴胺纳米诊断治疗载体,并在体外表现出了还原响应药物释放特性;经静脉注射后,该载体可对4T1皮下移植瘤小鼠进行MRI及光声成像(PAI),经磁场诱导的肿瘤主动靶向以及近红外激光辐照后,获得了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以上研究工作提供了超顺磁四氧化三铁和空心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的普适组装策略及多功能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初步探讨了其在肿瘤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为高效纳米诊疗剂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与方法参考。
【图文】:

形貌,纳米药物,策略


图 1.1 基于纳米药物递送体系的肿瘤靶向治疗策略[10]诊疗一体化的基本理念,纳米载药系统需具备以下特征:生物相容性作用;药物负载率高,能在生物体内长循环,靶向到特定部位;到达药物能有效释放,而在递送过程中不释放或少释放;能通过分子影像测治疗试剂的体内分布情况及治疗效果。当前发展的诊疗一体化体系中要缺陷包括:载体本身有毒;化疗药物负载率低,容易在血液循环中泄肿瘤部位不能很好的释放;治疗手段单一,难以抑制肿瘤发展或治疗。例如,量子点是一种优异的荧光示踪探针,近红外发光能很好地避背景荧光的干扰,灵敏度高,但是大多数量子点(如 CdSe、PbSe 等,限制了其使用;脂质体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好自 1960 年开始已经被蛋白和药物载体上,但脂质体在制备过程中尺寸和形貌难以准确控制也比较困难。目前研究较多的两亲性高分子载体可在水中自组装形成胶

孔径大小,介孔二氧化硅


吞运输至 Hela 细胞内。Nel 等人发现:利用非共价途径以 PEI 改性介孔二化硅表面,不仅能得到用于吸附 DNA/siRNA 分子的正电性表面,,还可增加细对介孔二氧化硅载体的内吞效率[28]。与传统介孔二氧化硅相比,树状介孔二氧化硅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孔载体,其独特的中心放射状孔道有利于孔道内部与客体分子充分接触以提高载效率。与传统介孔硅(如 MCM-41 或 SBA-15 等)相比,在孔径控制、孔道开放性及通透性上具备较明显优点;与常用的聚苯乙烯微球相比,其比表面积大,并可实现对纳米颗粒的由内至外均匀填充。同时具有较高的光学透明度、于合成及尺寸控制,并可以进行多种表面硅烷化改性,因此是一种优良的纳米体。这种大孔径的树状 SiO2在蛋白、酶、抗体、核酸等大分子的装载和递送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30-35]。通过改变反应参数,树状硅的放射性孔径从几纳米数十纳米连续可调,相应可以装载小分子药物到纳米尺寸的质粒 DNA(图 1.2)。如,Kwon 等制备出孔径为 30 nm 的超大孔径树状硅,可高效装载和递送白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讯;;靶向给药机器人[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4年04期

2 胡宏涛;;超声电导经皮靶向给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24期

3 吴春芝;;血脑屏障与脑靶向给药研究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7期

4 徐月红,徐莲英;脑靶向给药研究的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2年08期

5 马宛龙;;胰岛素大鼠肠道靶向给药[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87年04期

6 吴进龙;;胶体载体与靶向给药[J];药学进展;1987年01期

7 罗新民;;脑靶向给药技术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9年05期

8 王春霞;黄乐松;陈志良;;主动脑靶向给药技术的策略及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8年07期

9 刘春兰;;浅谈中药靶向给药制剂的载体及制备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7期

10 曹迪;;脑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春霞;黄乐松;陈志良;;主动脑靶向给药技术的策略及研究进展[A];广东省药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田景振;;靶向给药技术的研究[A];第十二届山东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程艳珂;杜守颖;陆洋;;经鼻脑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A];“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13年

4 孙晗;吕江维;张文君;;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药物载体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A];中国商品学会第五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7年

5 崔瑜霞;余蓉;;白蛋白在靶向给药以及长效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6 李忠;王春雨;虞欣;白桦;;论中医归经与肿瘤靶向给药[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赵丹;李峰;马淑杰;易小庆;袁功道;;刺激响应型智能靶向纳米载体的构建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G:药物控释载体高分子[C];2017年

8 余灯广;;电流体动力学雾化制备结肠靶向给药微粒(英文)[A];2011创新制剂研发技术与质量控制专题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徐福涛;;氟比洛芬脂质体与靶向给药技术[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安学勤;张帆;;脂质体相平衡与药物控制释放[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惠明 天津师范大学;中药外靶向透皮精准给药的研究与实践[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2 吕工;脑靶向给药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剂教研室 徐月红 徐莲英;脑靶向给药研究进展[N];医药导报;2002年

4 郑强;张志荣;肾靶向给药研究引人关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青云;磁性靶向给药准确到位[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彭应旭 廖工铁;骨髓靶向给药制剂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刘云涛;前沿 创新 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吴一福;果胶在结肠靶向给药中的应用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衣晓峰 李媛媛;化疗可以有另一种方式[N];健康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刘云涛;DDS研发 唱响制剂时代主旋律[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敖丽娇;抗肿瘤药物靶向纳米载体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8年

2 张良珂;叶酸受体介导的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靶向卵巢癌细胞给药系统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陈妍;心肌靶向脂质体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4 王明君;纤维素硫酸钠用于药用植物胶囊及结肠靶向给药胶囊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毛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证候规律及治疗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严雪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多肽(P1c)修饰的脂质体制备及整合素ανβ3靶向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7 武文斌;叶酸受体介导键合紫杉醇胶束对人源性食管癌作用的体内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周守兵;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控释靶向性药物投递系统的构建及对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9 赵微微;Fe_3O_4@ZnM_xO_4@mSiO_2-APTES(ZnM_xO_4=ZnAl_2O_4,ZnWO_4)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微波控释给药的微量热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夏雯;磁性药物载体用于磁力治疗肿瘤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2 贾向前;多肽修饰的协同性脂质体在肿瘤成像及靶向给药中的应用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7年

3 孙涛;新型5-氟尿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和初步抗肿瘤活性评价[D];山东大学;2015年

4 曹成文;介孔二氧化硅负载阿霉素及光热功能纳米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5 贾艳辉;磁性纳米药物靶向治疗肿瘤的体外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6 谷广志;多肽介导的纳米递释系统靶向治疗脑胶质瘤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王玲;PEG-HA-MEL酯的合成及其给药系统的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8 徐勇智;结肠靶向高分子药物的合成与体外释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9 陈黎迪;多功能磁性纳米载体及其对抗癌药物的可控释放行为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年

10 张喻;HA-QDs-MEL的合成与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93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593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5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