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肿瘤血管靶向肽GX1修饰的紫杉醇纳米给药系统的设计及抗肿瘤活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0-03-25 15:13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中链甘油和甘油三酸酯混合脂质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胃癌血管靶向肽GX1(CGNSNPKSC)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载体(GX1-PTX-NLCs)和无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载体(PTX-NLCs),并对二者制剂学性质、体外释放和稳定性进行考察,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药效学实验对其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方法将聚乙二醇2000(PEG_(2000))与硬脂酸(SA)连接生成中间体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后将羧基引入PEG末端,获得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羧基衍生物。接着与N末端用氨基乙酸衍生化的GX1环肽连接,得到目标产物SA-PEG_(2000)-GX1。以紫杉醇(PTX)、中链甘油(MCT)、聚乙二醇硬脂酸酯(SA-PEG_(2000))、甘油三酸酯(TRIG)、乳化剂的用量或浓度为考察因素,以纳米粒的Zeta电位、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筛选实验得到制备PTX-NLCs的最优处方。用等量SA-PEG_(2000)-GX1代替SA-PEG_(2000),制备GX1-PTX-NLCs。实验采用透射电子显微显微镜观察PTX-NLCs和GX1-PTX-NLCs的形态,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和8d内稳定性。通过CCK8法探究了不同浓度的PTX、PTX-NLCs、GX1-PTX-NLCs和GX1修饰的空白纳米脂质载体对Co-HUVEC和SGC7901细胞的抑制情况和对两种正常细胞(GES-1和HUVEC细胞)的毒性。此外,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性观察了纳米脂质载体的细胞摄取情况,并考察了不同浓度和时间对细胞摄取的影响。课题建立了荷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每隔两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5次,给药期间测量裸鼠的体重及瘤体积。14d后处死裸鼠病剥离肿瘤组织块、观察计算带瘤生长裸鼠的存活率。结果核磁共振氢谱(~1H-NMR)证明SA-PEG_(2000)和SA-PEG_(2000)羧基化衍生物成功合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结果(MALDI-TOF-MS)表明GX1-SA-PEG_(2000)成功合成。PTX-NLCs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分别达到190.37±3.78nm、-11.69±0.40mV、0.45±0.017%,GX1-PTX-NLCs则分别达到222.41±2.02nm、-9.89±0.37mV、0.40±0.013%,二者的包封率均达到80%以上。透射电镜下两种纳米脂质载体呈球形,8d内PTX-NLCs和GX1-PTX-NLCs的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实验表明两种纳米脂质载体分散液相比原药缓释效果明显。细胞实验表明,78.2nmol/mL浓度下GX1-PTX-NLCs对Co-HUVEC细胞的抑制率最高(31.59±0.30%)、对GES-1细胞毒性最小(18.54±0.64%)。而在相同浓度下、摄取时间为3h时观测到GX1-PTX-NLCs在Co-HUVEC细胞中大量聚集,细胞摄取率最高(85.26±0.23%)。体内实验表明,相比于PTX和PTX-NLCs,GX1-PTX-NLCs对荷人胃癌裸鼠的肿瘤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69.70±4.37%,同时PTX-NLCs和GX1-PTX-NLCs均延长了带瘤裸鼠的存活时间。HE染色结果表明GX1-PTX-NLCs较PTX原药和PTX-NLCs对肿瘤组织损伤显著。结论本课题成功制备了胃癌血管靶向肽GX1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载体(GX1-PTX-NLCs),包封率高、稳定性好,体内外抗肿瘤效果优异、毒副作用低,证明其是一种潜在的高效靶向给药系统。
【图文】:

紫杉醇,脂质,纳米,载体


图 1. GX1 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载体(GX1-PTX-NLCs)制备路线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GX1-mediated paclitaxel targeting delivery system(GX1-PTX-NLCs).

检测结果,核磁共振法,反应合成,产物


图 1.2 SA-PEG2000的1H-NMR 检测结果Fig. 1.2 SA-PEG2000,1H-NMR result.1.3.2 SA-PEG2000羧基衍生物的结构确认核磁共振法(1H-NMR, 400 MHz, CDCl3):δ4.17-4.14(m, 4H),,δ3.67-3.40(m,350H),δ2.28-2.24(m,2H),δ1.55-1.53(m,2H),δ1.21-1.18(m,24H),δ0.81(t,J=6.8Hz,3H)(图 1.3)。分析结果可知,此步反应合成得到的产物确为SA-PEG2000羧基衍生物。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14;R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晓丽;梁树辉;刘洋;刘惊涛;吴开春;;体内示踪技术评价噬菌体展示肽GX1特异靶向胃癌新生血管[J];现代肿瘤医学;2015年14期

2 郑召磊;李亚平;陈伶俐;;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3期

3 巩凯;陈洁;唐汝培;陈敬华;;紫杉醇生物素标记衍生物的合成[J];化学试剂;2015年05期

4 付寒;胡关莲;何勤;;细胞穿膜肽TAT和可断裂PEG共修饰载紫杉醇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促细胞凋亡作用[J];药学学报;2014年07期

5 郭盼;李淑娟;于世慧;潘卫三;杨星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的紫杉醇胶束的制备及其缓释效果[J];中国科技论文;2014年06期

6 赵珊珊;张强;李静;周艳秋;单文卫;管洁;张藜莉;赵平;;香豆素6胶束的制备及在单层上皮细胞摄取和跨膜转运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4年10期

7 寇龙发;高利芳;姚情;李东坡;孙进;;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PLGA纳米粒及其体外评价[J];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2014年02期

8 张玉巾;彭洪尚;黄世华;由芳田;;掺杂香豆素6的杂化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荧光性能研究(英文)[J];发光学报;2013年12期

9 杨艳芳;谢向阳;杨阳;张慧;梅兴国;;粒径与表面电荷影响脂质体体内药物靶向递送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3年11期

10 于超;何冰;张华;代文兵;王学清;张强;;载香豆素6的PEG-PCL胶束跨MDCK极性上皮细胞的转运过程[J];药学学报;2013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琰;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及用于西藏小型猪宫颈黏膜的安全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00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00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9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