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新型HIV膜融合抑制剂的设计及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14:17
【摘要】:自首例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在美国被检测发现以来,AIDS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作为唯一一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AIDS患者临床治疗的多肽膜融合抑制剂,恩夫韦肽(Enfuvirtide,T20,又称DP178)的发现开辟了利用多肽类药物控制HIV感染的新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可作为“鸡尾酒疗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的补救措施。但在随后的治疗研究过程中暴露的一些弊端,比如多次用药易产生耐药性、生物利用度低、对HIV-2抗病毒活性弱等,限制了 T20进一步的临床应用。T1249是继T20之后开发设计的第二代多肽膜融合抑制剂,弥补了 T20抗病毒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对HIV-1各亚型、HIV-2/SIV及T20耐药病毒株均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但随后由于制剂、分子量大等问题限制了 T1249进一步的研究应用。因此,更具临床应用价值的多肽膜融合抑制剂亟待研发设计。本课题聚焦T20多肽膜融合抑制剂,探讨其具体抗病毒作用机制,同时指导新型膜融合抑制剂的设计。首先,我们通过病毒单次侵染抑制实验及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CD)实验证明了色氨酸富集区(tryptophan-rich motif,TRM)在 T20抗病毒活性及其与相应NHR结合形成六螺旋体(six-helixbundle,6-HB)结构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探讨TRM在T20抗病毒活性中的作用,并研发设计更具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膜融合抑制剂,我们随后用同样具有高度疏水特性且能与靶细胞膜发生相互作用的脂肪酸(软脂酸,C16)取代T20羧基端的TRM,从而获得新的脂肽LP-40。相比T20及早期报道的以T20序列为模板设计的脂肽DP-C16,LP-40无论是与NHR结合能力,亦或抗病毒活性都有明显提高。研究发现,不同于早期设计合成的作用于gp41 NHR疏水口袋“pocket”区的脂肽LP-11,在多肽序列与脂肪酸之间Linker的添加不仅没有因为增强多肽的灵活性而使其抗病毒能力增强,反而严重削弱,这表明,LP-40与LP-11可能以完全不同的模式同gp41 NHR发生相互作用。有趣的是,随后的研究发现,尽管LP-40抗病毒活性低于LP-11,但在HIV-1各亚型包膜蛋白介导的膜融合过程中却表现出强有力的抑制活性,而且两种多肽联合使用具有中等程度的协同作用,这一方面进一步表明两种多肽作用机制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表明,对于HIV-1来说,病毒进入靶细胞的机制与由其包膜蛋白介导的膜融合机制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患者体内,或许这两个过程并不是以完全相同的模式在介导病毒传播。此外,尽管LP-40在很多方面的特性优于其模板多肽T20,但其对T20耐药株及HIV-2病毒株依旧表现较弱的抗病毒活性。因此,受LP-40脂肽设计的启发,也为了克服T20、T1249及LP-40在抗病毒活性中的不足,我们以T1249序列为模板,同样用脂肪酸C16取代其羧基端的TRM序列,合成一新的脂肽LP-46。随后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T20、T1249及LP-40,LP-46对HIV-1的抗病毒活性IC50值接近皮摩尔浓度,对HIV-2/SIV及T20耐药株也表现出极高的抗病毒活性。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更具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多肽膜融合抑制剂,而且以T20/LP-40为探针从新的角度进一步揭示了 HIV膜融合的分子作用机制。
【图文】:

结构图,病毒体,结构图


激活HIV基因的转录并促进病毒mRNA的翻译;种顺式激活因子,能对env和中顺式作用抑制序列去抑nv基因的表达,以合成相应的病毒结构蛋白;6.7ze/基因编码p的表达有负调控作用,以推迟病毒复制;7.邋wj基因对HIV并响游离HIV的感染性、病毒体的产生和体内传播;8.邋基因HIV的有效复制及病毒体的装配与成熟必不可少;9.邋vp/*基因转录激活物,在体内繁殖周期中起一定作用。由上述这些调白在病毒基因组RNA的转录、转录后加工、蛋白质翻译及分重要的作用。逡逑gp41邋p17邋matrix逡逑

序列,缺失,序列,相互作用


独的N39在PBS溶液中以无规则卷曲构象存在,自身序列之间不能形成螺旋套螺逡逑旋结构构象,但添加同等浓度的T20后,两者相互作用却可以形成典型的6-HB结逡逑构,该复合物在208邋nm和222邋nm均出现最大负峰值,a-螺旋含量百分比约占52.04邋%,逡逑K值约42.06邋°C,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而TRM序列的缺失导致T20ATRM无逡逑法诱导N39与之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a-螺旋结构,严重影响复合物结构的稳定性。逡逑3.2邋T20序列中的TRM与NHR相应位置上的FPPR序列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逡逑鉴于TRM的缺失严重影响T20与N39结合形成稳定6-HB结构的能力,因此,逡逑我们进一步探讨TRM具体作用靶点和机制。根据HIV感染靶细胞的膜融合发夹结逡逑构模型及TRM在gp41结构中的位置(图4),我们推测T20羧基端的TRM对应的逡逑作用靶序列为FPPR序列。为了探宄FPPR序列在T20与NHR相互作用时扮演的角逡逑色,我们合成了另一个多肽,N39AFPPR,即氨基端缺失了邋FPPR片段的N39多肽。逡逑随后,,我们使用等温滴定量热仪ITC方法检测了邋FPPR序列的存在与否是否会影响逡逑T20与N39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热动力学变化,即通过测定两种多肽相互作用时的吸逡逑热或放热来计算其亲和力常数(K)、化学反应量(n)、焓(AH)和熵(AS)。逡逑Tune邋(nuii)逦Time邋(nun)逦Tmie邋(nim)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万年;;生物膜融合[J];细胞生物学杂志;1987年04期

2 沈子威,张汉;全麻剂作用下Ca~(2+)诱导膜融合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3 王晓佳,张卫红,汪明,高福;囊膜病毒膜融合的分子机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年06期

4 吉村哲郎;徐万祥;;蛋白诱发的膜融合[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86年02期

5 曾科,林克椿;脱水在聚乙二醇诱导膜融合中的作用[J];生物物理学报;1991年03期

6 王帅;骆学农;窦永喜;张海瑞;才学鹏;;副黏病毒膜融合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学;2011年12期

7 邓豫;王桂华;金源;李小兰;陶德定;李维娜;龚建平;胡俊波;;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年05期

8 刘丽梅;宋连生;李薇;李春贺;;新城疫病毒膜融合脂质体疫苗抑瘤的实验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4期

9 沈成利;周育森;吴昊;;SARS-CoV病原学及膜融合机制[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5年06期

10 聂松青,王卓智;膜融合与脂的多形性[J];生理科学进展;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庚富;;病毒囊膜蛋白介导病毒与细胞膜融合的分子机制及融合抑制剂[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第十七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于海佳;刘英辉;Jingshi Shen;;Sec1/Munc18与SNARE蛋白作用调控膜融合的分子机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3 汪世龙;徐弘;史钧;孙晓宇;姚思德;;多肽作为HIV-1膜融合抑制剂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刘青;成子强;;禽白血病病毒跨膜蛋白在膜融合及免疫抑制中的作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鸡淋巴白血病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肖玲;孙晓辉;陈华兵;朱艳红;徐辉碧;杨祥良;;聚合物胶束细胞摄取的膜融合机制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许伟凡;吴小锋;;昆虫杆状病毒囊膜F蛋白研究进展[A];浙江省科协服务科技创新项目——推进蚕桑产业传承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7年

7 李青;;囊膜病毒七肽重复区结构基础的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高福;;囊膜病毒膜融合机制及多肽抑制剂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叔文;;基于生物膜融合的抗炎免疫药物靶点及新药筛选[A];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晓佳;汪明;赵继勋;;禽副粘病毒-2膜融合相关多肽的克隆表达与活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膜融合脂质体为载体的黑色素瘤疫苗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记者 冯国梧;我自主开发出艾滋病病毒膜融合抑制剂[N];科技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刘云涛;抗HIV药研发期待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晓慧;新型HIV膜融合抑制剂的设计及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2 边鑫;Atlastin介导内质网同源膜融合的分子机制[D];南开大学;2014年

3 胡晓宇;嵌膜GTP酶家族介导同源膜融合的机制[D];南开大学;2014年

4 邱宗林;HIV-1融合蛋白gp41的结构和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5 朱峗;新型HIV-1多肽抑制剂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李洁;登革病毒包膜E蛋白Ⅲ区中和抗体的功能及结构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本文编号:2606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06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0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