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的S6K1抑制剂的设计
【图文】:
第一章 绪论1.1 S6K1 及其抑制剂简介1.1.1 S6K1 的简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 AGC 家族包括 50 多个不同的成员,包括 PKC 亚型((protein kinase C),PKB(protein kinase B,又称 Akt),SGK(serum and glucocorticoid inducedprotein kinase),p90RSK(p90 ribosomal S6 kinase)和 S6K (p70 S6 kinase),它们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细胞功能,由各种信号通路调控[1]。目前在人体中 p70 S6 激酶有两个亚型,分别是 S6K1 和 S6K2,它们的基因序列达到了 83%的同一性[2]。目前 S6K2 的生物功能研究暂时还不够深入,其中 S6K1 是 mTOR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下游的一个重要效应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及细胞质中,介导葡萄糖的动态平衡、mRNA 加工、细胞生长及存活细胞、蛋白合成等过程[3-10],在决定细胞、组织及器官大小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图 1.1)。
第 2 页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末端结构区域(蓝色),ii) AGC-激酶-保守催化区域(黄色),iii) 连接区域(绿色),iv) 假底物自磷酸化区域(红色),,v) 羧基(C)-末端结构区域(紫色)[11]。这些模域之间通过有序多位点磷酸化的协调是 p70S6K 调控的基础。这些磷酸位点包括:位于催化领域的 Thr229[12],位于连接领域的 Ser371、Thr 389 和 Ser404[12,13],以及自磷酸区域的Ser 411、Ser 418、Thr 421、Ser424[12,14];同时通过使用异位表达激酶参与 p70S6K 调控的研究,提出了 p70S6K 上的其他 5 个磷酸化位点[15]。在过去的 20 年里,通过结构-功能研究,通过特定区域和磷酸化位点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通过多位点磷酸化,建立了 p70S6K 的逐步激活模型,p70S6K 构象的改变使得 Thr389 和 Thr229 残基后续发生磷酸化,并导致 p70S6K 的完全激活[15-18]。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胜军;李学军;;反向分子对接-药物靶点发现和确认的新途径[J];生理科学进展;2012年05期
2 童静;郑艳侠;孟歌;李鹏飞;;磺胺类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的分子对接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J];中国药师;2019年09期
3 陈晋莹;桑梓苔;;利用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粮食中黄曲霉毒素的毒理效应[J];粮食储藏;2016年03期
4 苏夕桐;何汇洋;吴蕾;高梓森;张鹏;;基于分子对接仿真技术研究头孢地尼杂质分离机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年11期
5 刘景陶;刘映雪;;分子对接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年01期
6 朱锐灵;沈悦;马飞鸿;刘鹏;汤建;;分子对接技术在中药抗炎活性成分筛选和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8年06期
7 王卫京;詹世平;王景昌;;靶点结构对分子对接的影响[J];化工设计通讯;2019年09期
8 王存新;常珊;龚新奇;杨峰;李春华;陈慰祖;;蛋白质-蛋白质分子对接中打分函数研究进展[J];物理化学学报;2012年04期
9 李敏;郭美琪;相伟芳;杨艺新;王永辉;朱耿平;潘丽娜;;分子对接技术在昆虫化学感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植物保护;2019年05期
10 缪方明,刘小兰,赵茹,岳俊杰,刘晓红;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对接分析[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帆;刘艾林;;分子对接应用与研究进展[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陈鹏飞;杨畅;刘璇;汪雁;宋航;姚舜;;离子液体萃取天然活性物质的分子对接研究[A];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4年
3 王翰;乔丽;翁建全;谭成侠;刘幸海;;新型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杀菌活性与分子对接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18年
4 管鑫;乔园园;王秋长;;INNO-406衍生物分子对接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朱陈敏;张润润;吴煜;朱云洁;卞立晴;邵诗音;石玉刚;;阿魏酸酯的分子对接运用[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6 王晓欢;李川勇;;基于分子对接的蒽醌类衍生物与c-Abl结合的比较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徐文丽;胡瑞雪;梁元昊;刘玉峰;;分子对接在天然产物与血清蛋白结合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A];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9年
8 陈凌;;分子对接法虚拟筛选茶多酚中的CDKs抑制剂以设计抗癌药物(英文)[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9 陈慰祖;朱海梅;王存新;;用分子对接研究HIV-1整合酶C端区的DNA结合位点[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陈慰祖;朱海梅;王存新;;用分子对接研究HIV-1整合酶C端区的DNA结合位点[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汉平;基于分子对接-转录组学探讨清肺理痰方干预AECOPD的机制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汪天青;基于分子对接的射干抗气道炎症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王哲;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的评测、优化和应用[D];浙江大学;2019年
4 李纯莲;药物设计中分子对接优化设计的算法和软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郑清川;蛋白质结构及分子对接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康玲;药物分子对接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明;基于分子对接的牛布氏杆菌苏氨酰tRNA合成酶新型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活性验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8 林兵;豆豉姜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9 邹平;基于生物信息学与QSAR及分子对接的菜粕活性肽筛选及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徐淑坦;基于多目标差分进化的分子对接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沛;基于构象集合的柔性多肽-蛋白质对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博通;基于分子对接和局部特征的蛋白质-小分子结合位点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关宏炜;基于反向分子对接理论探讨黄连治疗2型糖尿病效应物质群及其多成分多靶点的分子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赵连花;基于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的S6K1抑制剂的设计[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9年
5 马明会;多旋转键抑制剂结合模式的准确预测[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6 肖yN婷;利用PDBbind数据库测试DOX方法的普适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7 郝委委;基于天然本草提取高效解酒组分及其解酒机理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8 付凯;半柔性分子对接预测并筛选中药治疗SLE的活性成分[D];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9 马丽花;四种小分子与胃蛋白酶的结合机理及对消化功能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9年
10 韩颜;基于NMR的SAG分子内旋转受限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1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1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