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胃滞留载药递释系统的构建及评价
发布时间:2020-04-05 04:58
【摘要】:目的:构建壳聚糖纳米胶束负载的胃部滞留微丸递释系统,以提高大黄素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延长胃部滞留时间。方法: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和zeta电位作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带正电荷的,具有最高包封率和载药量的纳米级别的壳聚糖包衣的大黄素载药胶束处方。薄膜水化法制备纳米胶束,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并对其形态学进行研究;通过MTT试验评估大黄素载药纳米胶束,大黄素混悬液和空白纳米胶束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细胞毒性。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大黄素载药纳米胶束负载的漂浮粘附微丸(NFM-Beads),研究NFM-Beads在模拟胃液中的体外溶胀,降解和漂浮性能,并使用鸡蛋膜和小鼠胃粘膜评估NFM-Beads的粘膜粘附能力;应用傅利叶红外光谱来鉴定大黄素载药纳米胶束和NFM-Beads的形成;探索大黄素在体外从NFM-Beads的释放情况,并通过拟合零级方程,一级方程,Higuchi和Ritger-Peppas四种释放模型,研究NFM-Beads的体外释放机制;通过基于BaSO_4的X射线成像评估NFM-Beads在兔子胃部滞留情况。结果:用于制备NFM-Beads的大黄素载药纳米胶束的处方组成为:大黄素1.5 mg,普朗尼克F127 140 mg,吐温80 10 mg,0.5%壳聚糖混悬液6 mL。该处方制备所得大黄素载药纳米胶束包封率为97.74±1.98%,载药量为0.808±0.009%,平均粒径为206.8~288.6 nm,PDI为0.162~0.295,zeta电位为30.76±3.92 mV;空白纳米胶束对SGC-7901胃癌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大黄素载药纳米胶束与大黄素悬浮液相比,对SGC-7901胃癌细胞具有更显著地抑制作用。2%(w/v)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束溶液比率等于5/1(v/v)的处方所制备的NFM-Beads溶胀性能最好,最高可达到740%;此处方制备所得NFM-Beads较其他四个处方降解更慢(p0.01);体外漂浮率较高,5 min可达到80%左右,8 h仍可维持在70%以上;在鸡蛋膜和小鼠胃粘膜上的黏附率均高于90%,且在鸡蛋膜和小鼠胃粘膜上所得实验数据表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素在人工胃液中从NFM-Beads中的释放为不规则转运机制;NFM-Beads在兔子胃中滞留时间至少8 h。结论:大黄素载药纳米胶束相对其混悬液,能增强大黄素对胃肿瘤细胞SGC-7901的生长抑制作用;NFM-Beads被成功制备,各项理化性质能满足胃部疾病治疗的需求,能显著延长药物在胃部的滞留时间。纳米胶束结合漂浮粘附微丸的新型胃部滞留载药递释系统有望成为提高药物对胃癌治疗作用的有效方法。
【图文】:
异的肿瘤抑制作用[26];Wang 等报道称,中药南蛇藤的显著的抗胃癌细胞增殖作用,还具有体内和体外凋亡表明,中西医结合化疗可延长 IV 期非手术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28]。的研究进展的来源是一种天然化合物,也称为 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大黄素主要可从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虎)、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和决明子(Semen到[29-31]。其中,大黄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高寒四川等地[32]。
显微镜(TEM)观察纳米胶束的形态。果和讨论药纳米胶束的制备照实验方法 2.2.1 所描述的制备方法,成功制备了 9 个处方的壳聚糖素载药纳米胶束,且制备所得 9 个处方的纳米胶束均可分散于蒸馏水澄清透明状。黄素标准曲线PLC-DAD 法检测大黄素,得到的标准曲线为:y = 58.048x - 35.393(),线性范围为 0.5-200 μg/mL,其中,,y 为峰面积,x 为大黄素标准溶法专属性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43
【图文】:
异的肿瘤抑制作用[26];Wang 等报道称,中药南蛇藤的显著的抗胃癌细胞增殖作用,还具有体内和体外凋亡表明,中西医结合化疗可延长 IV 期非手术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28]。的研究进展的来源是一种天然化合物,也称为 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大黄素主要可从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虎)、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和决明子(Semen到[29-31]。其中,大黄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高寒四川等地[32]。
显微镜(TEM)观察纳米胶束的形态。果和讨论药纳米胶束的制备照实验方法 2.2.1 所描述的制备方法,成功制备了 9 个处方的壳聚糖素载药纳米胶束,且制备所得 9 个处方的纳米胶束均可分散于蒸馏水澄清透明状。黄素标准曲线PLC-DAD 法检测大黄素,得到的标准曲线为:y = 58.048x - 35.393(),线性范围为 0.5-200 μg/mL,其中,,y 为峰面积,x 为大黄素标准溶法专属性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莉;胡丽瑜;钟定福;郭存果;施小英;;联合靶向阻断miR-29b/92b/106b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及迁移[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8年11期
2 吴涛;段晓剑;田宇;陈海旭;徐志宏;刘静;王卫华;朱玲玲;王刚石;;低氘环境对胃癌细胞生长影响的体外实验[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7年01期
3 查郎;彭旭东;王子卫;;纺锤菌素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7年05期
4 ;喝米酒能防胃癌[J];益寿宝典;2017年13期
5 ;常吃西红柿能防治胃癌[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7年07期
6 ;养生月报[J];科学养生;2017年09期
7 刘菊香;成祥林;陈铭;;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1期
8 张慧;刘理礼;王亚芳;张宏博;聂勇战;吴开春;樊代明;;缺氧在诱导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侵袭中的作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3年04期
9 徐玲;张晔;曲秀娟;刘云鹏;李馨;李贺明;侯科佐;;埃克替尼提高胃癌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敏感性[J];现代肿瘤医学;2013年06期
10 那迪;郭澎涛;徐岩;刘福囝;王振宁;邢承忠;徐惠绵;;胃癌细胞与腹膜间皮相互作进用促腹膜纤维化致腹膜转移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2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强;季英兰;周明;史有U
本文编号:2614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145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