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基于自发呈报系统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上市后安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3 14:45
【摘要】:目的:基于欧美大型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库提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信息,运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及统计学检验,检测ICIs药物上市后安全信号,获取ICIs药物在真实临床环境下ADE的发生状况,以期为国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警示参考。方法:提取WHO全球个例安全性病例报告数据库(VigiBase)、欧洲药品管理局药物警戒数据库(EudraVigilance)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FAERS)中收集的依匹木单抗、纳武单抗、派姆单抗及阿特朱单抗ADE报告数据。从逐年上报趋势、患者性别及年龄、临床结局、累及系统和器官、高频ADE及高频合并用药分布等角度对上述ADE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数据挖掘算法检测FAERS数据库中上述药物安全信号,重点分析和评价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涉及的内分泌、胃肠道及皮肤高危信号。结果:1、各数据库中,ADE上报数由高到低均依次为纳武单抗、依匹木单抗、派姆单抗及阿特朱单抗。获批上市后,各药物ADE上报数逐年增加,其中纳武单抗增长较快,依匹木单抗增长较缓。ADE上报地区主要分布在美洲及欧洲,上报人员以其它医疗人员和消费者为主,临胰腺炎(a=13;ROR=94.72)。对内分泌系统,依匹木单抗下垂体炎(a=373;ROR=2210.87)信号强度突出,而纳武单抗(a=24;ROR=218.04)及派姆单抗(a=14;ROR=255.01)涉及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信号强度突出。对皮肤系统,高危信号仅有派姆单抗涉及的白癜风(a=30;ROR=62.78)及类天胞疮(a=27;ROR=16.28)较为显著,ICIs药物其它常见皮肤相关ADE未有明显信号。结论:1、ICIs药物之间ADE在性别及年龄分布上无较大差异,但男性患者出现ADE风险可能较女性患者高,临床用药应重点关注irAEs的性别差异性。2、ICIs药物常见ADE临床表现在各系统器官分布较为广泛,其中CTLA-4抑制剂依匹木单抗存在较高的胃肠道和内分泌系统irAEs风险。皮肤系统相关irAEs与各药物关联性均较低。3、基于高质量的欧美大型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库可有效获取ICIs药物上市后在真实临床环境下的安全性数据,对安全信号的挖掘和评价可为进一步的药物警戒奠定基础。
【图文】:

分布情况,分布表,数据库,单抗


第三章 不良事件描述性统计结果3.1 VigiBase 数据库不良事件基本情况描述统计3.1.1 逐年报告分布情况截至 2018 年 2 月,VigiBase 数据库中各药物逐年 ADE 报告趋势结果如图2-1 所示。总体来看,,各药物 ADE 上报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纳武单抗上报数增长最为突出,数量最大,其次为派姆单抗,而依匹木单抗逐年上报数存在小幅波动性,阿特朱单抗上报数较少。四种药物均存在上市前 ADE 报告但上报数量较低,此类报告可考虑为 VigiBase 数据库接收的临床试验相关安全性报告。

单抗,情况


19图3-2 依匹木单抗不良事件累及系统及器官分布情况Fig 3-2 Adverse events distribution of ipilimumab by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桂菊;初晓艺;田月洁;黄琳;李玉基;;欧盟药物警戒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药物警戒;2015年10期

2 包旭;;美国OpenFDA公众健康项目介绍[J];中国执业药师;2015年10期

3 彭媛;王程程;唐利;张志勇;;西格列汀上市后安全警戒信号的挖掘与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年01期

4 刘巍;杜晓曦;沈璐;;欧盟药物警戒数据库访问政策及启示[J];中国药物警戒;2013年09期

5 李冬洁;;WHO乌普萨拉监测中心和瑞典药物警戒体系简介及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12年03期

6 宁艳阳;杨悦;魏晶;;我国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现状的文献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1年07期

7 沈璐;;试论FDA“哨点行动”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启示[J];中国药物警戒;2011年05期

8 胡茵;;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执业药师;2009年08期

9 毕玉侠;吴春福;杨静玉;;荷兰药物警戒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号定量评价方法概述及启示[J];中国药房;2009年11期

10 侯永芳;;乌普萨拉监测中心在Vigibase数据库中应用MedDRA术语集[J];中国药物警戒;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跃;基于大数据挖掘的药品不良反应知识整合与利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叶小飞;基于自发呈报系统与循证医学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李婵娟;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方法理论及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26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26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9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