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基于18β-甘草次酸的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09:00
【摘要】:肿瘤是指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医药工作者致力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传统的高通量筛选相比,天然产物的结构改造是一个更加方便和高效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得高活性的,低毒的抗癌药物。18β-甘草次酸是一种从天然植物甘草的根茎中提取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研究表明,甘草次酸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比如: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氧化,保肝,抗过敏等。但是,由于18β-甘草次酸的活性较低,因此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结构改造以获取高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该部分首先对18β-甘草次酸的基本理化性质,药理活性以及结构修饰的研究现状做了一个总结,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创新之处。第二部分:该部分主要设计并合成了四小类共20个甘草次酸衍生物,包括甘草次酸-4-苄氧基苄基酯、3-氧代甘草次酸苄基酯;甘草次酸-肉桂酸/异烟酸缀合物,3-氟代苯甲酰基甘草次酸苄基酯,并使用1H-NMR,13C-NMR及HR-M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第三部分:该部分对所获得的甘草次酸衍生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抗肿瘤的活性测试和药理测试,包括使用MTT法测试体外肿瘤(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人宫颈癌细胞Hela)抑制试验;使用Annexin V/Phosphatidylserine法测试了化合物35g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试验。第四部分:该部分对合成路线进行了一个概括与总结,并探讨了合成过程中的一些问题。MTT测试显示目标化合物36a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抑制作用优于市售药物吉非替尼,化合物35g以及37b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作用优于市售药物多柔比星。凋亡测试表明化合物35g可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除此之外,本部分还探讨了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并且概括总结了目标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为今后这类药物的研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文】:

甘草次酸,化学结构


仅在我国就生长于西部的新疆,甘肃以及内蒙古三省,其斯因为甘草的大景分布被称为“中国甘草的故乡”。现代科在多种活性物质,包括黄酮类,香豆素类,酚酸类,氨基lycyrrhizicadd),结晶性粉末,具有甜味,甜度为庶糖的包含有一分子的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邋acid,邋GA,邋1邋)及酸。逡逑分子式为C3GH4604,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有机溶。根据18位氢原子的空间取向,,甘草次酸可以分为]8ot-酸,其中18p-甘草次酸含量远高于18a-甘草次酸且为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18P-甘草次酸具存多种药理活性,包疡,抗病毒以及抗氧化等。逡逑

课题组,甘草次酸,甲酯,单糖


--好的抑制作用,与甘草次酸甲酯2a相比,2b的活性提高了邋10倍以上。逡逑0邋丫。H逦O邋丫邋0、逦O丫邋O'逡逑1逦2a逦2b逡逑图1-2:邋Marina邋A.邋Zenkova课题组报道的甘草次酸衍生物2b逡逑Rend邋Csuk课题组M设计并合成了邋7个甘草次酸甲酯单糖苷类衍生物3a-3g,逡逑使叫甘草次酸甲酷2a作为底物,在3位羟基引入7个不同的单糖使其成苛。细逡逑胞毒性试验表明这7个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进…步的研逡逑究显示这些化合物nj?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逡逑00\00、a=--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14;R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粟;李士远;张秀荣;陈芳宁;王秀丽;;甘草次酸脂化乳的质量评价指标探讨[J];中国药房;2017年06期

2 康蕾;李学强;王凤荣;;18β-甘草次酸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2年07期

3 雍建平;;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11年04期

4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闵杰;热娜·卡西莫夫;李宏智;马淑燕;;18α-甘草次酸及其甲酯的制备[J];西北药学杂志;2009年01期

5 汤立达;王建武;雍建平;张士俊;刘利军;王玉丽;吴楠;徐为人;;新型11-脱氧甘草次酸-30-酰胺衍生物的研究[J];中草药;2006年01期

6 程小平,樊静维,庞捷;实验室制取甘草次酸赖氨酸盐的方法和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4年01期

7 姚新成,田晨煦,陈文;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近年来研究状况[J];农垦医学;2004年04期

8 彭宇,韩永生,王彩兰,冯瑞;11-脱氧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Ⅱ)[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9 韩永生,彭宇,王彩兰;11-脱氧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1995年04期

10 张荣光,彭子模;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彪;张根林;;产甘草次酸的人工酵母细胞的构建[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暨首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2 祁小燕;张志雄;;甘草次酸对缺血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张凤云;岳保珍;贺师鹏;;甘草次酸的新生物学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田秦;王秀华;王蔚;袁直;;甘草次酸修饰壳聚糖/聚乙二醇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肝靶向性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凤云;岳保珍;贺师鹏;;甘草次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6 沙磊;龙文艳;张奕华;赖宜生;;新型11-脱氧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凤云;岳保珍;贺师鹏;;甘草次酸是AT_1受体的激动剂[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管辉达;王秀丽;林珈好;王玉蓉;;甘草次酸衍生物受体靶向的甘草次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复方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A];“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上)[C];2013年

9 张建中;景丽;候绍章;葛新红;赵琳;郭凤英;秦憬;;甘草次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吴红金;;甘草次酸对心脏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胡德荣;中药单体18b甘草次酸抗肝炎机制被发现[N];健康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姗姗;18β-甘草次酸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何子双;甘草次酸对新生仔猪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夏程锟;不同立体结构的甘草次酸对hNav1.5钠通道电药理学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彭维兵;四种新型18β-甘草次酸和齐墩果酸修饰物成药性的初步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孙博;附子主要成分对大鼠毒性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6 王利勤;次乌头碱配伍甘草次酸抗心肌缺血及抗心衰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崔庆新;基于化学生物学的中药有效成分牛蒡子苷元等的作用靶点及体内分布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8 郭波红;酶促合成半乳糖配体修饰脂质体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辛秀兰;穿心莲系列化合物及甘草次酸的生物转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10 杜洪亮;基于甘草次酸修饰自组装胶束递药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基于RhoA/ROCK信号通路研究18β-甘草次酸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保护作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9年

2 郑庆轩;基于18β-甘草次酸的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3 郭泰春;甘草次酸衍生物抗自由基活性研究及甘草产品工业化设计[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4 赵瑞娟;具有肝靶向作用的甘草次酸修饰壳聚糖载药纳米粒的构建与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蔡东森;甘草次酸对团头鲂生长、抗氧化能力及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6 于宗民;HMGB1抑制剂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抗抑郁活性评价及分子对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7 王海霞;中药有效成分甘草酸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石丹;甘草次酸通过NADPH氧化酶-ROS/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放射性炎症反应[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9 解天军;甘草次酸通过抑制HMGB1/TLR4信号通路保护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10 蔡云;甘草酸或甘草次酸配伍依托泊苷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作用的差异及其机制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38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38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a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